-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如果您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点这里加入萌娘百科!
- 欢迎具有翻译能力的同学~有意者请点→Category:需要翻译的条目←
- 如果您在萌娘百科上发现某些内容错误/空缺,请勇于修正/添加!编辑萌娘百科其实很容易!
- 觉得萌娘百科有趣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
- 萌娘百科群119170500欢迎加入,加入时请写明【萌娘百科+自己的ID】~
- 萌娘百科Discord群组已经建立,请点此加入!
中国古典麻将
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中国古典麻将 |
---|---|
相关条目 | 主要继承者:日本麻将、纯麻将、中庸麻将 |
中国古典麻将为麻将早期的打法,起源于中国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清朝、民国时期。现在则主要流行于日本、香港地区。
目录
简介
中国古典麻将与当今中国的许多地方麻将、以及国标麻将……有很大的区别,它是1980年代之前中国麻将的规则,可以说是中国麻将本来的样貌。[1]
但在当今,继承中国古典麻将规则的,主要是日本麻将和香港麻将,而中国大陆的麻将规则却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有近30年的禁雀令,改革开放后80年代中期解禁,麻将重新在各地遍地开花、并发展出了各种地方麻将。但由于之前有30年的断层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一些地方麻将对古典规则的各种删改,在带来娱乐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赌博性和运气性,使得麻将的竞技性本身受到了损害。
而麻将在日本并没有因为历史因素遭遇断层,并且就在1950年代中国内地禁止麻将的同期,日本麻将则迈出了职业化的第一步。
日本麻将至今高度地保持着中国古典麻将的特点,而日本麻将界也在此基础上积极完善和推动着职业麻将的发展。
国标麻将则是中国于1998年制订的竞技麻将规则,是不同于中国古典麻将的新型麻将体系。
基础规则
- 和当今大部分麻将一样,古典麻将和牌方式为:四组“顺子”(ABC)或“刻子”(AAA)、再加一组“对子”(A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第4组 | 对子 |
其他规则可以参考日本麻将相关条目:
- 用具相关:牌山 • 牌河 • 王牌 • 场风表示
- 牌相关: 雀头 • 面子 • 手牌 • 海底牌 • 岭上牌 • 数牌(老头牌 • 中张牌) • 字牌(风牌 • 三元牌) • 幺九牌
- 行为相关:鸣牌(吃 • 碰 • 杠) • 和牌(自摸 • 荣和) • 错和 • 流局 • 放铳 • 摸切
- 其他:东风战 • 半庄战 • 一庄战 • 食替 • 振听 • 包牌 • 头跳 • 番缚 • 符
常见的一些误解
日本麻将经常被现在的网民误以为是纯粹由日本人制定的新规则,尤其当她的规则和当今中国各地方麻将差别很大时,更加深了这种误会。
但因为大幅度地继承了中国古典麻将的规则,日本麻将其实比当今中国很多地方麻将、以及国标麻将,更像中国麻将原来的样子。
除此之处,日本麻将的一些特点让中国网民感到不可思议,例如“白板”为全白,而中麻的“白板”则有方框,但早期中麻“白板”就曾经是全白。
日麻的牌也常被网民认为“太小”(通常为28mm、或26mm大小),实际上中国麻将本来就这么大。
当今中麻的牌之所以显大,是因为80年代末解除禁雀令后,当时中国大陆并没有很好的塑料生产工艺,而台湾地区生产的麻将牌占据了大部分大陆的麻将市场。台湾地区以“代”来表示牌的大小,数字越大牌就越大,而大陆人误以为“代”的数字越大就越先进,因此不断购买“代”数越来越高的版本,终于导致现在中麻的牌越来越大。[2]
无论规则还是用具,日本麻将至今依然保持着中国麻将原本的特点,真正变了的是中国麻将自己。
早期规则
中国古典麻将早期番种数量较少,基本只有染手类(清一色、混一色、大三元、大四喜、九莲宝灯)和一些运气番种(比如海底、天和、岭上开花),所以符数大小在决胜负时显得尤为重要。符的计算方式与日麻一样,刻子、雀头、和牌方式(自摸、单骑)都影响着符数,主要区别是古典麻将的最终符数是采用四舍五入,而现代日麻则是采用进一法。算符方式具体参考日麻条目:日本麻将:符
没有“国士无双(十三幺)”这个番种,但有“十三不搭”(和牌时除了一对雀头之外,没有任何顺子、刻子、搭子),实际上“国士无双”就是从“十三不搭”演变而来。
在当时已有“荒牌流局”和“九种九牌”这两种流局形式。荒牌流局后流庄,但九种九牌流局后则可连庄。
早期基本上不追究放铳(点炮)责任,但有包牌规则,现代日麻包牌只针对“大三元”与“四喜和”,而古典麻将还包括“清一色”。
晚期发展
到了民国,番种的重要性获得了更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番种被创造了出来,此期间增加了“国士无双(十三幺)、平和、场风(圈风)、抢杠、门前清自摸、混老头、清老头、四暗刻、四杠子、小三元、小四喜”等番种,甚至外国的麻将爱好者也参与其中(例如美国贡献了“绿一色”和“七对子”)。
在这一时期,中国发展出了两个极为重要的麻将规则,即“二十二麻雀”和“广东老章麻将”,这两者也是现代日本麻将的主要原型。
二十二麻雀
“二十二麻雀”[3]是现代日麻最主要的基础原型,该规则诞生于麻将的起源地——宁波地区。[4]
日本麻将团体为了表示对“二十二麻雀”的敬意,经常会将其放在日麻百科中加以介绍,而“日本麻雀联盟”至今还在举办该规则的比赛。
只要熟悉日麻就必然懂得“二十二麻雀”。该规则和通常日麻的主要区别包括:
- 没有“立直”、以及未引进“七对子、绿一色、一(二)杯口、三(四)杠子、三色同顺(刻)、河底(但有海底)、宝牌”……
- 没有途中流局、不听罚符、积棒、1番起和(即允许0番鸡胡)……
- 除了役满番种、清一色,其余所有番种皆为1番(“混老头”必定复合“对对和”,所以是2番)。
- “平和”只能荣和、但允许鸣牌,“全带幺”不区分混纯,“四喜和”不区分大小。
- “振听”规则只针对现物,允许荣和现物以外的牌(日麻陷入“振听”时只能自摸)。[5]
- 采用一庄制(需要东南西北四战)。庄家只有和牌才能连庄。
- 算符为四舍六入(日麻是进一法)。配给原点、返点都是2000分(日麻为25000分),役满为庄家3000分、闲家2000分。
广东老章麻将
日本麻将还受到过上海和江苏地区的影响,而番种的番数也与广东老章麻将基本一致[6]。“老章”即“旧式”的意思,该名称是今人对其的称呼,在民国时期它就叫广东麻雀。
- 1930年起上海新章兴起,创造和引进了许多新番种,而这些番种也被广东老章麻将大量引进。除了个别番种,13番通常为最高番数,这一点也被日麻和港麻所继承。[7]
- 该规则有设立起和限制(通常为一番起和,和日本麻将一样),同时也相对重视门前清。
- 和“二十二麻雀”不一样的是,没有“现物振听”规则(但依然有“同巡振听”)。
除了日麻,广东老章麻将还影响到了好几个麻将规则,包括香港麻将和中庸麻将等,而1980年代中国解除禁雀令后,广东地区也曾对老章麻将作了简化,演化出两种新规则:
- 其一就是“广东新章麻将”,和老章不同的是,去除掉了算符,修改了部分番种的番数,该规则曾流行于珠三角地区。[8]
- 其二是“鸡平胡”,该规则番种很少,除了役满类以外,仅有“平和、对对和、混一色、清一色、自摸、翻牌(役牌)”等,并且小番的翻数累计超过3翻后,就不能复合“自摸”和“役牌”。
不过,广东现在大为流行的“推倒胡”(赌博性较高的地方麻将),是由外省移民人口引进的规则,并逐渐取代了广东新章麻将。
中国古典麻将的继承者
如今中国古典麻将规则淡出了中国大陆民众的视野,远不如各种1990年代兴起的地方麻将来得令人熟悉,但在日本、香港、韩国、欧洲等地区,至今依然传承着中国古典麻将。
日本地区
在目前流行的几个中国古典麻将规则中,日本麻将是最主要、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在日本国内每年都会举办重大的职业赛事。
日本麻将主要继承自宁波的“二十二麻雀”,在此基础上作出一些完善和改动:
- 增加“宝牌”规则,取代中国麻将里的花牌,但由于宝牌规则颇受争议(认为其对番数影响太大),故大部分职业麻将比赛削弱了宝牌的作用(M.League赛事除外)。
- 引进广东老章(上海新章)麻将的部分番种:七对子、绿一色、一杯口、二杯口、三杠子、四杠子、三色同顺、三色同刻……
- 采用广东老章麻将的“一番起和”规则,禁止“0番鸡胡”(在日麻中“鸡胡”必须“立直”才能成立)。
- 将中国麻将的“立直”从第一巡限定,改为任何一巡只要听牌即可发动。[9]
韩国麻将与日本麻将相似,采用“二番起和”规则,但“立直”不计入起和番数(性质相当于宝牌)[10]。欧洲麻将协会也采用了日本竞技麻将规则,但不承认红宝牌和流局满贯等。
竞技麻将团体通常会削弱或删除一些运气性较高的规则(例如:红宝牌、海底、双立直、一发……)。
香港地区
香港的“清章”麻将,是由“广东老章麻将”演变而来,同样是13番封顶,但番种数量很少(除去运气类番种,数量就更少了),且为“三番起和”,导致「家家都在做混清一色对对和」,现在民间玩此规则时,倾向于加入日本麻将的番种,因此将日本麻将也设为“三番起和”的话,就与香港“清章”很相似了。[12]
由香港麻将研究家关兆豪制定的“中庸麻将”,则反对“清章”和“国标”过高的起和限定。“中庸麻将”倾向于允许0番鸡胡,但在正式赛事中还是采用了最低的“5分起和”标准(难度相当于日麻的“一番起和”)。
“中庸麻将”没有“现物振听”规则(但有和“同巡振听”相似的“跟张免责”),去除了算符,采用的番种和日本麻将高度一致,大体是在日麻基础上加进了几个番种,包括:
- 将“立直”替换成了“门前清”。
- 删除:绿一色、流局满贯。
- 增加:两暗刻、一杠子、两杠子、小三风、大三风、一色三同顺、一色四同顺、三色小同刻、三连刻、四连刻。
- 其中“两暗刻”、“一杠子”、“两杠子”在日麻里是符。
- 当中有些番种经常被日麻非职业比赛、电子游戏所采用。
- 更具体的内容,详见条目:中庸麻将
相关游戏
|
注释
- ↑ 中国古典麻将
- ↑ 【火警杂谈】为什么日本麻将牌比中国麻将牌小?
- ↑ 该名称来自于胡牌最低分数是0番22符。和日麻一样符底为20符,但无1番缚。副露鸡胡时如果有自摸、刻子、单骑、嵌张……其中一种情况,就会增加2符以上。而如果是纯顺子两面听,则会变成“平和”升为1番。
- ↑ 二十二麻雀
- ↑ 日麻振听时,假如你扔过“1万”,而最后听牌时是听“1万”和“东风”,在日麻的振听规则中,只要处于振听状态,就不允许荣和,只能自摸。而在“二十二麻雀”的规则中,别人打“东”时允许对其荣和。
- ↑ 日麻各个番种的番数与广东老章麻将基本一致或相近(主要是“七对子”和“门前清自摸”被削弱,这两者都被降低了2番)。
- ↑ 广东老章麻将
- ↑ 广东新章麻将
- ↑ 在晚清和民国时代,中国很多地方麻将也采用了「立直」(第一巡限定)作为番种之一,后来日本人发明了「途中立直」(中途报听),允许任何时候只要听牌就可以「立直」,该规则迅速在日本本土普及开来。由于中国地方麻将的“报听”允许副露,被竞技麻将爱好者视为破坏公平性,而“立直”报听必须门前清、且日麻有振听防守规则,相对副露报听而言合理了很多。
- ↑ 韩国麻将
- ↑ 纯麻雀作者主页
- ↑ 香港麻将规则(加入日麻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