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是遥控、潘海天、今何在、水泡、江南、斩鞍、多事七个奇幻作家共同创造的拥有详细设定的架空世界,是所有有关九州的奇幻小说和影视作品所共享的背景设定。
九州最初的远古时空只有混沌,无数最基本的粒子漫无边际的飘荡在混沌中,没有方向,没有边界,也没有时间。粒子间凝聚和排斥的力量使得混沌中产生了运动。当运动的趋势逐渐发展后,混沌被某一个偶然的搅动打破了。这个搅动只是那些粒子偶然出现的有序排列,奇妙的图纹隐现,有序的排列组合第一次在混沌中出现,这就是第一个意识。
在世界初始的那一段时间里,第一个意识不断的加强自己,对抗重新归于混沌的凝聚力量。这个意识被称作世界的第一个主神“墟”。而混沌本身则产生了对应的概念上的主神“荒”。荒代表无所不在的强大凝聚力,可是他没有意识。墟是精神的主神,荒是物质的主神。荒想要重新回复到混沌状态,而墟不允许荒破坏他的创造,于是他奋力撞击在混沌的中心,从而导致整个混沌产生了空前绝后的大爆炸,荒的一部分身体被震碎为尘埃,他的主体却被凝聚力牢牢地抓住,形成了一个被称作大地的球体。而墟在撞击中完全粉碎,他精神的碎片化成无数星辰瞬间飞出了混沌,却被凝聚的力量抓在环绕在球体的周围。星辰的精神也成为第一批有独立意识的次神。
次神是墟的碎片,他们微弱地回忆起主神墟的意志是阻止世界重新凝聚为混沌。可是荒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依然在吸引周围的物质碎片。这一力量最终将会导致星辰诸神被吸聚回主神荒,回到混沌状态。惊恐的诸神于是在荒的身体上施展一个法术,他们用荒的碎片中的精华物质制造了捆绑束缚荒的封印,布满主神荒的身体,以阻止荒的凝聚,并且不惜把自己的一部分精神加入这些封印图纹,使之具有意识。这就是生命的诞生。
这些生物中,得到了较多精神力的,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文明的智慧种族。诸神明白只有精神的力量才能阻止荒的凝聚,因此他们把这些生物放置在大地的四方,并赋予它们自由意识所具有的一切矛盾特性:对秩序的向往和争战的本能。诸神希望各种冲突力量阻止这些种族走到一起,从而荒的碎片不会彻底融合,也就不会有新的混沌。任何精神体都是矛盾的,墟希望通过最终战争实现一个完全由他意识建立的有序世界,而荒则默默的行使力量把世界重新凝聚成一个无序的混沌整体。当今世界只是墟依照无尽梦幻中的体验而创造的模型,墟从当今的世界中汲取创造的经验,希望战胜荒后建立新的世界。而荒的目的就是毁灭世界归于混沌。精神和物质,混乱和秩序,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终级冲突,并成为一切生物意识中的烙印。
国祚九百年左右。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燹朝的具体情况不详。燹朝是九州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燹朝是多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国祚约八百年,开国皇帝为晁高帝。燹朝方国晁国君主晁高帝灭燹后,以晁为国号,将全部国土划分为九个州,设置都护府,这就是“九州”名称的来源。晁朝末年,由于云望运河开凿引起海水倒灌,原本连在一起的九州大陆被内海分隔为东陆、西陆和北陆。作为九州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晁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
国祚约四百年。贲朝是九州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从贲朝开始,境内各个人族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在这期间,华族逐步形成。为了巩固统治地位,贲朝采取了“众建诸侯、裂土为民”的分封制。贲朝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贲朝的灭亡。贲宁帝两次北伐瀚州蛮族造成国力空虚,贲朝逐渐陷于内乱之中。
国祚约七百年,开国皇帝为胤始帝白胤。胤朝的政治制度多沿袭贲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地方实行分封制,而此时的牛耕和铁器普遍流行。胤朝时期东陆人民的文化交融使华族正式成型,同时也是东陆的黄金时代。《白雀神龟》故事发生在胤朝中晚期,《旅人》《羽传说》《风起云落》《缥缈录》故事发生在胤朝末年。
国祚约一百二十年,开国皇帝为燮太祖姬野。姬野一生并未称帝,其死后由胤共帝禅让于其弟燮敬德帝姬昌夜,此后燮朝皇位一直由姬昌夜一脉流传。姬野谥号燮羽烈王,庙号燮太祖。
国祚约三百年,开国皇帝为晟太祖姬云烈。燮朝末年,皇帝昏庸,权臣干政,东陆各地流寇四起,民不聊生。燮羽烈王后裔姬云烈趁势率天驱起事,推翻燮朝建立晟朝,故晟亦称后燮。《锁河山》故事发生在晟朝末年。
国祚三百余年,开国皇帝为端太祖牧云雄疆。晟朝末年,瀚州蛮族牧云部和穆如部在雪炽原决战后结盟,两部狼主牧云雄疆和穆如天彤约定先入帝都天启城者为天下主。后牧云部率先进入天启,穆如天彤表示遵守盟约,不需要封地,无条件交出兵权,牧云雄疆与穆如天彤相约,端室江山由牧云穆如两家共享。端朝末年,邺王叛乱,穆如氏战败,明帝流放穆如全族于殇州,牧云穆如三百年盟约彻底破裂,十年后穆如氏最后一位遗孤穆如寒江率军重返中州。后穆如寒江攻占宛州,定都宛州城,史称“西端”;牧云笙为寻找出走的盼兮,传位给牧云陆的遗孤牧云涣,离开天启,其治下的中州称“东端”。《海上牧云记》故事发生在端朝末年。
国祚约280年。开国皇帝为征太祖褚荆,端朝分裂后历经两百年乱世,征朝再次统一东陆。《斛珠夫人》、《缬罗》故事发生在征朝中后期。
在远古,九州大陆是浑然一体的。那时也没有“九州”这个称谓。直到人族建立帝国,开国皇帝举行了“星瀚大典”,正式将帝国已探知的疆域分为九个部分,称为“九州”,即殇州(西北)、瀚州(北)、宁州(东北)、澜州(东)、越州(东南)、宛州(南)、雷州(西南)、云州(西)、中州(中),其边界形状大致如“井”字。此后疆域虽经扩展,各州的分界也多次变动,但九个州的格局始终未变,“九州”这个名词也保留下来,用以称呼各族蕃息的这片大陆。
晁朝末年的地震和洪水将九州分隔为三陆:北陆、东陆、西陆。在对陆地和海洋测量中,长度单位为里和步,高度单位为尺,面积单位为拓(百平方里)。
殇州位于北陆西部,这里生活的种族是夸父,殇州二面临海,向北是茫茫雪山冰原的寒冷大陆。东部与翰州以火雷原为界。面积约十万拓。殇州主要分为三大地形带:北部为殇州高原,东起蛮古山脉,西至天池山脉,其中蛮古山脉为东陆最高部分,平均海拔超过1万尺。中部和东部地区地势趋于平缓,长期的剥蚀作用形成了数片广阔而起伏平缓的平原,其间分布有一些小山和丘陵。西南部地区是一条火山带,统称为冰炎地海,分布有数十座较大的火山和更多小型或休眠的火山。更西面在浩瀚洋中分布有火山岛群。殇州这是一片冰与火的大陆,相应的气候分布也多变。殇州高原气候寒冷,夏季普遍气温低,降水丰沛,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都是既能下雨,也能下雪。该地区不适于乔木生长,灌木丛和苔原是殇州高原的常见植被。西南部地热资源丰富,可见到木本植物组成的小林,在背风的地方或热泉附近分布着杂草草甸。中东部的平原区气候状况比瀚州平原略复杂,以森林植被为主,针叶林的分布最为广泛,阔叶树的种类较少,森林草原和草原分布在与瀚州的交界处。
瀚州位于北陆中部,主要生活种族为蛮族,但是在彤云大山以东有少量羽人生活,这里东连宁州,西接殇州,总面积约十五万拓。西南是涣海,下端指向滁潦海。西部受到殇州高原地形带的影响,平均海拔较高。中部地区地势平坦,一马平川。东部由极宽的天拓大江与中州隔开。瀚州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森林不能自然生长,以草原为主,自然植被主要是丛生禾草,并混生有多种双子叶杂草。东部彤云山地区则由森林草原逐渐向混交林区过渡。溟朦海位于翰州中部草原,是北陆最大的湖泊,周围形成形成大片的绿州沃野。
宁州位于北陆最东部,主要是羽族生活,宁州三面临海,面积约十一万拓,其东南部为丘陵带,分布森林和森林草原,乌鬼山横越其北,三昧河自此向南入海口时,变成了三条纵横交错的宽阔河道,因为土质和藻类的不同,分别呈青绿,淡紫和绛红三种颜色。宁州西部多为荒漠戈壁,众多破碎的丘陵一路连向虎皮山脉。极西端与瀚州间隔勾弋山,勾弋山高万仞,因为山峰终年积雪,云开雾散之际银光闪闪,又被称为”月亮山脉”,其主峰为北陆最高山。宁州北部多为厚厚的冰川层覆盖,这块巨大冰原的面积几乎相当于四分之一的宁州,主要植被是在短暂的夏季中长满苔藓和草本植物。
东陆是九州三陆中最繁华的大陆,不同于西陆的隔绝和北陆大部分地区的寒冷贫瘠,东陆气候适宜、商业兴盛,以人族为主体的族群在东陆生生不息,于这块繁华富饶的土地上建造了众多名城。
中州位于东陆的北块,生活着华族,中州南接宛州,东靠澜州。面积约十五万拓,是东陆第一大州。中州地形以山脉和平原为主,从澜州夜北高原延伸下东西走向的两条隆起带和二条沉降带,隆起带主要为山地地形,沉降带则形成为盆地和平原。中州的风向、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更替,自然植被以森林为主,既有冷湿性森林、森林草原景观,又有半湿润半干旱夏绿林、森林草原景观,混有落叶阔叶林。
澜州位于东陆东块,胤朝以前是羽人生活,贲朝末期遭人族占据,此处东部临海,西接中州,南部与越州为邻。面积约十五万拓。整个澜州形势如弓,销金河如弦横跨南北,东陆最高峰的擎梁山就架在弓脊上。澜州平均海拔超过3000尺,是东陆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地堑性的中央低地把澜州分割为东北和西南两部。东北的夜北高原是一个地垒性地块,西南与越州交界处由于降水较多,是大片的沼泽地和森林。整个夜北高原土地凉薄,兼之气候不利,一年中冬季长达5个月,除了寒地的针叶林生长颇速,农作物生长却非常不利,重要的粮食产区仅在西南小部分地域。沼泽地和森林带人迹稀少,树木林冠稠密,层次很多,且多藤本和附生植物。
宛州位于东陆西块,华族聚居地,北与中州交界,东与越州相邻。面积约十二万拓。宛州地形受到建水与西江以及诸多小河流的切割,大部分呈丘陵状,只有与中州交接的平原才是宛州的平坦部分。宛州东部受到雷眼山脉和北邙山脉影响,地势较复杂,雁返湖是宛州大部分河流的发源地。宛州气候温和的,冬不太冷,夏不太热,降水适中,大多数地区没有干旱的感觉。这种气候条件适宜于木本植物的生长,阔叶林是本区的地带性植被。
越州位于东陆南块,主要为河洛生存地,但也有一些人族渔民存在,这里面积约十二万拓,在东陆的四州中列于第三。越州中部和西部地区以丘陵和低山为主,雷眼、北邙山脉诸多延伸山脉呈绵延不断的岭脊,主要是块状山,峰峦耸立,山坡陡峭,岩石裸露,地形十分崎岖,山岭间错纵地分布着面积不大的山谷和盆地,盆地中水源丰富,东部和北部沿岸为海岸平原,沿海沙洲、舄湖较多,东南部还有珊瑚礁海岸。越州的基本植被是硬叶常绿群落,不限于分布在沿海和平原地区,并沿河谷深入到山地内部,由于越州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区,全境森林覆盖率超过一半。
西陆是一块隔绝之土,内海特殊的地域,以及西陆独特的气候地形,使西陆千百年间在其他两块大陆的智慧种族眼中都是一片神秘的土地。
云州面积均约十二万拓,与雷州以中部被称为沉沙海的海湾为界。由于云州西部为高耸的赤华山脉,东部有丘陵群,地势较高,天高云远,所以中部有连片沙漠,与山谷交错着。
雷州面积约十三万拓,位于西陆的东南部,北接莽林万顷的云州,东面则与东陆宛州隔海相望。面积约为十一万拓。全境的土地几乎都是肥沃油润的红土,谷物与瓜果一年多熟。城市总是位于水道交汇之处,未开垦的地区多是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
环绕大陆的是被统称为浩瀚海的广大水域,在三块大陆之间的则是三个较浅的内海,分别称为:涣海、潍海、滁潦海。瀚州与中州相隔着天拓海峡,海峡连接着西边的涣海和东边的潍海。
除了潍海、涣海、滁潦海这三大内海,浩瀚洋靠近大陆的近海由于智慧种族的生活分布而有各自的名称以区分:宁州以东称为溟海,澜州以东称为涩海,越州附近称为溯洄海,宛州附近称为湄海,这四大近海与较浅的三大内海并称为“七海”。
人族有北陆,东陆,西陆三大文明带。北陆人主要居住在瀚州,以游牧为生,又被称为“蛮族”,东陆人以农耕为生,也被称为“华族”,他们与河络等其他各族杂居在中澜宛越四个州。西陆是人族文明的起源地却因瘟疫而淹没在沙漠密林之中。人族是各项属性最平均也最复杂的种族,他们没有夸父的高大,河络的技术,羽族的轻灵,鲛人的善水,魅的魔力。但他们有最庞大的数量和最完善的制度文明。
河络主要居住在东陆的越州和宛州南部的丘陵和多山地区。体型纤小,但智慧超群,专注冶炼技术,极具开拓力,河洛尊以女性为王,孩子出生后交由族落集体抚养。在寒冷的古老纪元里,河络大部落多住在山洞和地下洞穴中,依凭地势挖掘和开凿出巨大的地下城市,一个地下城市通常有一个或几个部族聚居,有些会形成部落联盟制的国家结构。河络的建筑主要使用石材、木材和烧制的砖块。当气候变暖后,河络也开始在地面上建造大型的城市,他们的建造力立刻使其他种族惊叹。工艺能力出众,嗅觉突出。
魅族,亦称魅、魅灵。九州各地有其他智慧种族活动的地方,都有可能诞生魅。魅族的精神体来源于九州大地上各处散逸的精神意识,它们只有通过凝聚化身为实体后,才能融入九州的生活。魅的一生中只能有一次凝聚,实体死亡后,魅的意识也会随之飘散。但同时,魅族施展秘术的能力也远强于其余五族。
鲛族生活在海中,少数与海相通的大河大湖包括地下湖中也有少量鲛人,主要看水的深度与水质。外观人身蛟尾,流线修长,身材好,近似人类,略为瘦高。但传说中鲛人是古人类某国为避战祸用魔法改变了体质躲入水中而成族,又传说是渔人遇海中仙人而被变为仆,但谁也不知道鲛人真正来历是什么,传说永远只是传说。男性鲛人背上有角质鳍,女性是透明软质,因此男性看起来凶恶而女性柔美。鲛人有头发,色彩多样。鲛人下层男性为劳动与战斗需要多从幼时就将它们剃去,并在头顶刺青。女子紧束起或配以绡帽。鲛人男子留发往往是贵族及上等人的标志。主要描写鲛族作品有:萧如瑟《斛珠夫人》
夸父是一个巨人的种族,生活在殇州,因为逐日巨人夸父的后裔而得名。传说中他们是可以无限长高的,但大多数夸父族只能长到人类身高的两倍。为了适应寒冷气候使得身体新陈代谢缓慢,肌肉发达的同时动作速度比人类较为缓慢。他们身体巨大,因为血脉丰富炽热,所以很怕炎热,同时也令坚韧的皮肤呈现一种肉红色。多为栗色或者浅棕色头发,黑色眼睛。这个种族的数量一直很少,只是人族的百分之一。 分散在北陆殇州雪山高原中。夸父的力量与精神有相斥,所以夸父的星祭师往往苍老而憔悴。抗寒冷,听觉敏锐。
羽族分布在北陆宁州和一海峡之隔的东陆澜州,多选择居住在大山脉的森林与高原中。羽人们借助月力飞翔,翅膀靠精神力凝结而成。普通羽人的外表与人类很相似。他们脸和身体给人以文弱纤细的感觉,四肢细长。他们的身高比人类略高,但相差不明显。他们的肤色和发色比人类淡,通常留长发。眼睛的颜色有各种各样,但也普遍偏淡,如淡紫和淡蓝等。具有相当于第二层眼皮的透明瞬膜,且拥有更锐利的视力。喜欢穿飘逸的服装,不喜一切笨重之物。背部的肩胛骨有一小点露出体外,称为展翼点。不过羽人骨质过轻,体重大大低于人类,肌肉也很难强壮,在力量上较其他各族都弱很多。
因龙族设定过于强大有损平衡,故今何在提议取消龙的设定,并定下三条规则:
1.没人见过真的龙;
2.没人能证明龙族存在;
3.没人能证明龙族不存在。
九州所在的苍茫世界是一个球面,然而这个球面有些不同寻常,因为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人们可以向西一直走回东方,大地几乎是无限伸展的。你不回头,就永远回不到起点,前方是永远的长路。九州的大地对其上的生物来说几乎是无限广大的。
当九州上的人们抬头仰望天空,在白昼,他们会看见太阳,但不仅仅是太阳,其他除了谷玄之外的双月及九主星就会按当时力量的不同时隐时现,在昼夜都是这样。各星辰散发著独特色彩的光辉,因为不同主星的影响,所以九州的天空并不总是蓝或白色的,当人们看到幻化的天色和主星们的明暗光晕形状,他们会知道星辰力可能又给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或许是雨季,或许是风暴,或许是一个气候宜和,安定繁育的时代。
而在夜晚,当谷玄主宰了天空,诸星云的光芒被吸收减弱,除了主星们仍有巨大的飘逸光晕之外,其他星云(星象、星环和星簇)就象被随意挥散在黑布上的大小钻石,星云是流动的,时时受到其他星云移过时的引力,和主星们的斥力,它们象风中的云,不停的改变着形状,聚散着。有时一夜晚就能改变得面目全非,有的却几千年来一直未曾变过。正如白昼一样,九州的夜晚也不是纯黑色的,不仅星辰的颜色不同,光晕不同,主星也随着互相力量的消长给夜晚映出暗淡的基色。
人们将天空中最影响大地的十二颗星辰称为十二主星:
太阳、明月、暗月、密罗、印池、岁正、亘白、谷玄、裂章、填盍、寰化、郁非。
在精神界中首先为地上生物所知的星辰是太阳。太阳自东向西围绕大地运行,所到之处即带来无尽的光芒与纯正炽烈的精神。太阳代表光明,生长,建立。在星象者还未作为一种职业而出现的年代,人类已经用太阳来计算时间的流逝。太阳运行的周期被称为一日。太阳处于地平 线上的时间段被称为日,处于地平线下的时间段被称为夜。没有人能说出太阳是什么颜色,因为他的光芒似乎包含了所有的色彩。普通人只是笼统地把它称为金色。太阳的直径为周天的三百六十分之一,是最大的星辰之一。有的星象家也以太阳在天空中移动一个直径长度的时间作为相对较短的时间单位,称为度。即使是在日间仍能看见除太阳外的其他一些星辰,太阳的光芒并不能淹盖其他所有星辰的光芒。主星的光芒在日间也能被看见,但那些较小的星辰,也称次星,就隐没在天空的光辉中,较难分辨。只有极少数眼力好的人才能勉强看见其中相对较亮的一些。秘术表示为生命。
作为太阳的对立面,谷玄的存在几乎不为人所知,只有星象家们才通过古老书卷的记载而对他略知一二。这位黑暗的神祇和太阳处于大地的两头,以近乎相同的周期和轨道围绕大地转动,但并非永远位于太阳的对顶点。当太阳以光芒将半个周天照亮时,谷玄隐匿在另半个周天的黑夜中。没有人知道谷玄的颜色和大小,因为任何人都看不见这位在黑夜中默默运行的神祇。星象家们只能通过他对其他神祇光芒的掩盖来确定他的运行。谷玄代表黑暗,终结,消亡。在有些民族的传说中,谷玄是天空中的一个深不见底的窟窿,光芒从太阳溢出,淌满天空,最后流入这个洞中。但也有的宗教认为谷玄是比太阳还要真实的存在,他仁慈地以一块黑布为地上的生灵挡去天空中灼热的火焰,而所谓的太阳只不过是这块布上一个透出光来的小洞。秘术表示为精神。
这是在天空中的一组引人注目的星象。两位神祇的大小和运行轨迹差不多,但颜色有著明显的区别。灰白色的被称为明月,灰黑色的被称为影月。双月的大小几乎与太阳相当,也是主神墟的意识分裂时最大的碎片之一。双月相互环绕旋转,定期发生相互遮掩。这个遮掩的周期被称为一个“月”,长度介于日和年之间。但年月日三者相互间并非整数倍,这使得任何同时包括这三者的历法都十分复杂。双月作为一个星象整体围绕大地运行,其周期约为两天左右。这个周期对普通人的意义没有双月相互掩映周期的意义大,因此没有特定的名称来称呼它。明月是代表爱情和魅惑的神祇,影月是代表怨恨和衰老的神祇。她们的掩映周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上生物的情感。这是纯精神体对于人类精神残片所起的共鸣,几乎没有人能抗拒她的力量。后世的星象家曾感慨这两颗星的明暗交替是人间喜怒哀乐纷纷扰扰的源头。双月在人们的繁殖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明月代表了两性的结合生殖,而暗月则代表了贯穿家族的血缘。秘术表示为爱情。
火红色的郁非,大小约为岁正的一半。他的红色光芒将其附近的天空都染上一层同样的色彩。郁非的运行周期很长,约为二十年。他的运行轨迹并不象太阳那样是一个环绕大地的圆弧,而是走一条曲折的路线。郁非代表雄心与志向。星象学家们猜想这位神祇给世界带来各种冲突,但很难说是郁非直接参与其中,还是他加强了地上种族无可抑制的炽热心志,才是各种争端的肇因。有人猜测在诸神创造世界之时,就是郁非使一切智慧生物都或多或少产生了高傲的心志,但也有人认为自我与独立本来就是精神体的特征,当诸神为了封印洪荒大地而将精神注入物质的碎片,这个特性在肉体的束缚下反而更加凸显出来。秘术表示为火焰。
亘白的颜色正如其名一样,为纯正的白色。其直径与郁非相仿。亘白的运行周期为半年左右。每年两次,这位神祇从西方的地平线升起,从东方落下,其间轨迹并不通过天顶正中。他的轨迹与天顶的距离经常变化,也是星象学中的一个重要参量。亘白所代表的是沉静,镇定,和坚毅的精神。在诸神中,他以严格的约束而闻名。因为世界创始之时,精神之主神墟代表秩序的力量,物质之主神荒则代表无序的力量,因此也有人认为亘白所秉承的是最为强大的精神意志。但事实上,当某个图纹中的秩序越来越多,越来越繁复,所谓的秩序也将表现得开始类似于混乱。秘术表示为风。
印池是一颗暗蓝色的星辰,比郁非略大。其光芒在日间容易被太阳的光芒掩盖,夜间又不能很清楚地显在天幕上,唯有清晨和黄昏才最为明显。其运行轨迹在粗看下仿佛没有规律,某些时刻可能驻留于北方星天,某些时刻又可能在地平线附近作环形运动。但实际上印池的规律隐藏在复杂的运行轨迹下:他有两种不同的运行模式,周期分别为七天和二十三天。印池根据自身的运行历史和其他星辰的影响,选择处于不同的运行模式。印池代表思考和冥想。对星象家来说具有独特的意义。这位神祇的精神引导大地上的智者探索未知和神秘的事物,由此得到无尽的智慧,但严格来说,印池并不代表智慧本身。秘术表示为水。
土黄色的填盍是一颗大小介于郁非和岁正之间的星辰,但由于其颜色的关系,并不如比他小的郁非那样引人注目。他的运行周期不象其他诸星一般具有明显规律,变化较大,短的时候约为二十四年,长的时候约为三十年,可能是诸神中最长的。填盍代表谨慎、细致、周密。或许是因为周期长且不定的关系,普通人往往很难将这位神祇和他对物质界的影响作精确联系,这导致很多人对他所代表的精神和秩序缺乏了解。商人们因为他的色彩而认为他能带来金钱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致周密的精神的确是商人所必需的。秘术表示为土地。
青色的岁正,其直径略小于太阳,因此勤于稼穑的农人早就观察到了她的存在。他们发现当她照耀在天空的时候万物生长,当她隐没于地平线下则万物萧条。农夫们按照她的运行来安排作物的栽种和收割。她围绕大地的运行周期被称为年。人们谈论自己的年龄时习惯用自己经过了多少个岁正的运行周期,因此年龄的计算单位被称为岁。诗人们认为岁正有被称作春夏秋冬的四个女儿,但星象家们对此嗤之以鼻,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星辰都不过是纯净的精神体,四季的区别只来源于岁正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岁正从地平线上升起落下的方位是变化不定的,在某些年份她可能从东北方升起,另一些年份则从西南方。在大地上,岁正升起的那个方向,春天来得最早。星象家们可以通过上一年岁正以及其他星辰的运行,推算出下一年这位神祇从何处升起。岁正代表平衡,循环往复的变化。秘术表示为光芒。
湖绿色的密罗是由四颗星组成的三角锥形星象。四颗星大致环绕公共的中心以复杂的方式旋转,其中心又按自己的轨道沿地平线附近波浪形运动,没有周期。密罗代表的是结构和组织。他在大地上星象家眼中所显现的不同形状具有不同的涵意。当数个个体间产生一定的联系,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出原本不存在的崭新特征。比如,连续排列的点会在人的意识中产生线的概念。这类错觉就是因密罗的影响所致。密罗促使人们在万物中寻找结构,将思维集中于这些由形式和结构所带来的整体性质,因此导致了各种幻相的产生。秘术表示为幻象。
这颗橙黄色的星辰具有椭圆的形状,因为他实质上不象绝大多数星象家认为的那样是一颗大星,而是两颗靠得极近,难以分辨的星辰。寰化的运行似乎是没有轨迹的,可能在天空的任何一个位置出现,当然也包括地平线以下。寰化代表游荡、偏离和旁观。少数星象家观察到了寰化中细微的暗缝,他们把它称为神祇之眼。寰化所引导的精神游荡偏离于主流之外,保持着距离,默默观察世间一切。秘术表示为动物。
紫红色的裂章由三颗紧密相绕的小星组成。他们的关系是如此紧密,以至于星象家们从未观察到他们之间的距离超过一度。这三颗星的相互作用使得裂章的光芒形成一个三角形。裂章始终在地平线附近运行,自东向南到西再到北,周期在四个月和六个月之间变化。裂章代表合作。与密罗不同,裂章注重群体中个体本身,而非由结构产生的新意义。从一方面来说,他象征群体中的个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有综合分析作出决定的意义。那些遇到疑难的人会求助于这三位神祇。另一方面,裂章光芒中的三叉暗线也代表群体中的分歧。分与合,明与暗,是合作中的固有旋律。秘术表示为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