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东亚的边缘,一个建立在追求荣誉和美德的充满活力的文化正在蓬勃发展,并吸引了现代人的眼球。精明的战术家们带领勇敢而熟练的步兵取得了令人惊讶的胜利,而僧侣们的刻苦修行则促进了知识的发展。领导您军队的人是可怕的日本武士,其锋利的剑刃使得无论是如何强大的敌人都可以一刀两断! | ” |
——游戏内说明书(帝国时代2) |
日本是《帝国时代Ⅱ》原版登场的东亚文明。他们是依赖步兵的文明,其步兵拥有游戏中最快的攻击速度。
他们是前作中同样居住在日本列岛的大和人的后裔,二代中的日本人基于1185年-1868年大名和将军统治日本的战国时代。 武士是日本社会中的武家精英阶层,他们从出生起就一直不断地修炼自己,武士们使用太刀,一种极其锋利而又纤细的长刀,又或者是胁差,一种短版本的太刀,这些武士严格遵守武士道荣誉服务大名,为他们战斗。为了反映出他们特殊的武士阶层以及隐秘间谍忍者的印象,日本步兵的攻击速度更快。
日本是一个岛国,历史上的日本人依海为生,因此日本人在海上经济和战争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为了反映这点,他们的渔船具有双倍生命值,并且随着时代的进化可以更加有效地工作,以及日本人的箭船拥有更远的视野。日本还拥有许多火山,这些火山带来了适合耕种的肥沃土地以及各种各样的矿石。为了反映这一点,日本人建造了磨坊、伐木场和采矿营地会更加便宜。
在整个中世纪历史中,日本始终处在氏族领主之间的冲突中,这些领主建造了许多防御工事,在这些防御工事上建造了大量射箭孔抗击入侵者,在游戏里就由射箭孔(Yasama/
日本武士
"Samurai"在日语汉字中写作“侍”,为主君服务之意。
明显的武士阶级出现大约在12世纪,也就是日本的第一个幕府时代。武士因为其军政需求,成为封建日本里最高阶的一级。
日本的武士地位近似于中古欧洲的骑士、春秋战国的“士”、以及印度的刹地利阶级。他们必须接受文武合一的教育,他们一生服膺武士道,并对领主(大名)誓死效忠。
武士的佩刀大多分为两种,一长一短。长的大多扮演主武器,被称为“太刀”或“打刀”;短的则是贴身武器或是备用兵刃,被称为“胁差”。唯有武士阶级才有配长刀的权利。而日本的铸剑技术在中世纪更是领先全世界。据信武士刀原型是改良唐代的直刀,但是日本人将这种武器的质量水准发展到了巅峰。明代的将领戚继光更是为此大举向日本采购改良,普遍装备在明军中。
日版帝国时代的翻译名称和大多数版本不同。例如
箭塔能多射2箭
狭间是和式城堡防御系统的一部份,性质相同于历史上其他文明的“垛孔”。让守军能够在城墙后方探出弓、弩、火铳射击。在日本战国时代,军阀割据导致了大量和式城堡的兴建,枪眼技术也在大小城堡中被广泛运用
巨型投石机攻击速度快33%,组拆装速度4倍
"Kataparuto" (日文:カタパルト)意指“弹射器”,是凭借扭力作用的重型抛射兵器。然而在日本战争史上,以摧毁为用途的攻城器械一向不是主角。因为日本古代战争型态里,对于城堡的策略往往采取占领而非摧毁。随着火器传入,弹射投石器也渐渐的退出了日本历史舞台。
东大寺(Tōdai-ji):
东大寺位于奈良,是由笃信佛教的圣武天皇所下令建造。是唐代传入的华严宗佛寺。内部有许多重要的佛教典籍保存至今。唐代的高僧鉴真便曾经落脚东大寺讲习佛法。东大寺于在15世纪时遭遇大火,现存的建筑是1709年重修的。
游戏里的一般日本部队说现代日语而不是古日语,僧侣和国王部队说古典日语(不是古日语或中古日语)。
村民
军事单位
僧侣
国王
日本是位于文化边缘上的一块神秘土地,它与亚洲大陆最接近的部份,也有相距一百多英里。由于在地理与人文上的孤立,日本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文化,很少受到外面世界的影响。大约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时期,日本的先进文化开始集中在日本内海北端的本州岛发展。横过箱根山往东就是关东,这是一个冲积平原,也是日本内最大的稻米生产区。关东的北方和西方与名为虾夷族的日本土著隔着一道边界,这些土著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一直在这道边界外的土地上生活。
到了公元第五世纪,大和朝廷成为主要的政体。独立的部族 (即所谓的氏) 是王位背后握有实权的人。各部族的领袖形成一个贵族阶层,并互相争夺土地的控制权和王位。
在 536 年,苏我氏主宰当时政权,并培养出第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圣德王子,他的大力改革,为往后一千多年的日本文化奠下基础。在 645 年,政权由苏我氏转移到藤原氏手上,后者主导了平安时代 (公元 794 至 1185 年)。新的领导者强行 645 年的大化改革,目的在于重新分配稻米的种植地区,制定农业生产的税项,以及将国土重新划分为令制国。不过,皇室的影响力与控制范围仍有许多鞭长莫及之处,统治实权开始转移到大家族手上,这些大家族多靠种植稻米冒出头角。家族之间的冲突则导致内战和武士阶级的兴起。
中世纪西欧的经验也在此地上演,日本的中央政权最后崩溃,地方贵族的势力扩张,并在边界地区与蛮族冲突,由武士菁英所主导的文化也在这些因素结合推动下诞生。沙场战士成为为主人服役的武士,地位,角色与欧洲的骑士差不多。在十二世纪末期,军政府接替贵族在王位背后掌握政权,军政府则由大将军所领导。
武士必须遵从战士的规范,如同欧洲骑士从其守规一般。战士规范的基础就是对主人效忠。战士会接受领导和保护,相对地也必须绝对服从主人的指挥,并随时为主人的利益而牺牲。武士十分重视他们的出身,并努力维持家族的传统,往往会极力达成要求以获得表扬。武士必须表现出坚强的风范,不能流露出些许懦弱和胆怯。战士都期望自己能不断作战直到光荣战死,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会一直战斗到底。
在内战之后,日本地区被一个新氏族所控制,也就是所谓的镰仓时代 (公元 1185 年至 1333 年)。蒙古人分别在 1274 年和 1281 年两度企图入侵日本,但均告失败。令蒙古舰队损失惨重的季候阵风因此被称为“神风”。
“大和国”随着王权日渐集中,“天皇”的名称也终于出现。两大氏族“苏我”与“物部”因为宗教政治等问题相争(苏我是佛教、物部则是神道信仰)。苏我胜出,这也意味着中国传入的东西正逐渐被重视,大和国已经从与世隔绝的岛国融入了世界体系。
著名的“大化革新”便是第一次汉化。政令与经济制度都有参酌唐代。大量的遣唐使于此时代派出。此时代的日本曾经与唐朝为了百济问题交手,但是被唐军所击败。
从天皇迁都到奈良之后,便被视为从飞鸟转奈良的标志。这段时间被视为日本的重整期,无论是疆域版图、政治阶级、行政律令、文化宗教都是。中国的影响在日本文化里面得到近一步的融合,成为一个独特的东亚文化
这是京都为首都的时代,也是日本之后乱世的开始。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平安时代末期的乱象:
由于摄关(摄政)藤原家长期把持朝政,更为了维护权力,不停地将女儿嫁入皇室以成为万年外戚为目的。这种手法持续了近200年。天皇为了反制此情景,所以提早退位将天皇之位传给幼子,以“太上皇”之姿掌权。幼天皇长大后为了脱离藤原家控制也会提早退位。而原本的“太上皇”为了继续握有权力,变会剃度变成“法皇”。这么一来,日本国内变出现“一府三院”的混乱情况。总而言之,政治在平安末期宛若仪式一样沦为形式上的表演。公卿平氏就是趁着这个氛围崛起,成为日后最大的武家势力。各个公家、武家为了夺取国政,彼此倾轧着,是为日本武人政治的滥觞。
尽管政治混乱,其文化水准是很高的。各种鬼怪故事盛行、传说创作、艺术成就、围棋与茶道都十分著名。可说是一个精彩的时代。
曾经被平家打败的源氏长子源赖朝聚集了反平势力,在屋岛海战彻底剪除平家势力,取而代之成为最大武家。也开始了幕府政治(也就是武人亲政)。但是随着后来源氏幕府的衰败,后醍醐天皇举兵反抗,成功地消灭了镰仓幕府。
帮助天皇讨平源家的足利尊氏也想开设幕府,为后醍醐天皇所拒绝。于是足利家拥立了新天皇,后醍醐天皇则挟传国三圣器退往南方。开始南北对峙,但是后来南方形势不如北方,遂交出神器,结束对峙。足利家终于如愿建立幕府。
由将军足利义满建立的室町幕府非常集权,将军确立了公家、武家对他的主从关系,维持了一段近200年的和平岁月。
室町幕府曾经对明朝称臣,这时期的日本对于中国文物充满了爱好,平民也争相以拥有明代铜钱为潮流。像欧洲一样的庄园制度撑起了日本国的经济。
随着时序来到1467,一场新的乱事动摇了室町幕府的统治,那便是应仁之乱。两派家臣各自为了拥护的将军继承人分成东西对抗,最后虽然和谈。但很多武家也意识到其实足利家已经没有过去的强大。所以“下克上”便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日本迎来了著名的战国时代。
各地武家各自为了成为幕府将军而彼此争斗。织田信长流放将军一举更是象征了“下克上”的极致,但他自己也死于部下的军事叛乱中。经过一番争斗后,信长之部下丰臣秀吉最后统一日本 火器在这个时候传入日本,但由于造价昂贵,在威吓性上往往大于其实用性。
这段时间,日本曾经对朝鲜发动征伐。但是却被明朝与朝鲜联军给击败。这是历史上中日第二次交手。
随着丰臣秀吉死后,家臣德川家康威胁了丰臣家的统治。两派家臣在关原交战,最后由德川家的东军取得胜利。并在之后两度攻击大阪,取得最后的幕府将军之位,定都江户(也就是后来的东京)。
德川幕府带来200年的稳定,这样的稳定要到1853年(黑船来航)才会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