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萌娘百科!如果您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点这里加入萌娘百科!
- 欢迎具有翻译能力的同学~有意者请点→Category:需要翻译的条目←
- 如果您在萌娘百科上发现某些内容错误/空缺,请勇于修正/添加!编辑萌娘百科其实很容易!
- 觉得萌娘百科有趣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
- 萌娘百科群119170500欢迎加入,加入时请写明【萌娘百科+自己的ID】~
- 萌娘百科Discord群组已经建立,请点此加入!
新秩序:欧洲末日
非特殊情况下请不要将此模板用在人物条目中,具体使用方法详见模板说明文档。
The New Order:Last Days Of Europe | |
![]() | |
原名 | The New Order:Last Days Of Europe |
常用译名 | 新秩序:欧洲末日 TNO |
类型 | 战略类 钢铁雄心4衍生Mod |
平台 | PC |
开发 | TNO制作组 |
引擎 | 钢铁雄心4 |
新秩序:欧洲末日(The New Order:Last Days Of Europe,简称TNO),是《钢铁雄心4》的一款著名大型架空历史Mod,假设了轴心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世界。和原游戏《钢铁雄心4》不同的是,该Mod的剧本是1962年开局,剧情主要围绕着当时的拥核的三大国——美、日、德的三方冷战展开。
尽管本mod和《高堡奇人》在题材上相同,但两者在历史走向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高堡奇人》的世界中,美国为德国及日本所占领、瓜分;而在本mod的设定中,美国尽管也在二战中战败投降,但投降是有条件的,美国仍然维持着独立以及其的世界地位。
在剧情方面,尽管仍有大部分内容尚未开发完成,TNO仍然超越了Kaiserreich成为了当前钢铁雄心4架空历史Mod中内容最为丰富、文本量最长和完整性最高的Mod。若其制作组宣称的开发计划最终全部完成,则TNO将真正做到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专属国策和剧情。作为一个mod,其文本量(纯文本大小约为40MB[1])远超钢铁雄心4本体,甚至于超越了许多Galgame。因此请体谅汉化组的工作,不要催汉化。
目录
TNO时间线:从1920到1962
剧本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20年了,但大战的影响仍然存在。德意志帝国以铁腕统治欧洲,一道铁幕笼罩着欧陆,从大西洋到莫斯科。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德国的暴政苟活着,他们渴望一种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自由。
但德意志帝国已经风雨飘摇。希特勒躺在病床上,甚至当第一个德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时,秃鹫已经在啄食他的尸体了。阿尔伯特·施佩尔、马丁·鲍曼、赫尔曼·戈林、莱因哈德·海德里希……每个人都准备夺取帝国的权力,世界则屏住呼吸等待着暴风雨的到来。在德国国会大厦外的日耳曼尼亚,游击队员准备进行他们最后的斗争,而海因里希·希姆莱正准备执行他那恐怖又疯狂的勃艮第计划。
在大洋彼岸,美国对外集结盟友,对内两党合并。阻止世界民主制度的崩溃,直到灯塔的光芒足以照亮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的阴影。在亚洲,日本帝国在内外对手的重压下呻吟,一百多种不同的文化在为自己的自由而斗争。
世界似乎处于崩溃的边缘。这究竟是冷酷严冬的消逝,还是世界末日的开始?
详细时间线
自1920年至1962年的详细时间线 |
---|
20世纪20年代,布哈林在击败了包括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在内的其他竞争者之后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上台之后开始了一系列市场自由化改革,但这些改革全部失败了。这导致苏联的经济开始停滞不前、陷入困境,国家也无法开始工业化,更无法建立一支足以保家卫国的军队。而红军和政治局也在反对布哈林的统治,但他们并没有采取像政变之类的大规模行动。整个苏联在接下来的近二十年内陷入了混乱,这对共产主义的发展无疑是灾难性的。 30年代,和OTL(Our Time Line,我们的时间线)一样,席卷全球的大萧条发生了。不过和OTL不一样的是,富兰克林·D·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提案被被美国人民类比为苏联的布哈林及他那灾难性的新经济政策,结果罗斯福并没有成为总统候选人,1932年的总统大选以赫伯特·胡佛总统的连任为结束。 193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获胜者是民主党候选人约瑟夫·P·肯尼迪(也就是约翰·肯尼迪的老爹)。尽管他意识到有必要像罗斯福所要求的那样进行改革,但他更愿与保守派同僚合作,仅仅通过有限的改革。更重要的是,他鼓吹孤立主义,认为美利坚应保护自己,远离风暴的中心欧罗巴,而不是再次陷入一场残酷冲突的泥潭中。当暴风雨演变成战争,美国坐视不理,看着纳粹帝国的黑暗席卷整个旧大陆。 1937年7月7日,一场本应在短时间内被解决的边境冲突事件,却最终成为了日本帝国走向全面战争的导火索和全面侵华的开端,卢沟桥因此声名狼藉,成为了那场亚洲历史上继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最血腥的冲突的象征。尽管常凯申校长看似拥有无尽的人力,但由于战争热情的缺乏和内部的政治冲突,国军根本无法抵抗日军的侵略,用钢4的说法,虽然KMT人力达到几十M,但是稳定度和战争支持度都已经降到非常低的地步。哪怕是在绝望中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没能阻止日军的猛攻。 但日本并非毫无损失。在日本的计划中,蒋介石本应在开战后不久就投降,而汪精卫的改组国民政府将会在被占领的南京建立并取而代之。但即使人民挣扎于水火,国将不国,蒋介石也拒绝投降。原本日本认为只需要持续3个月的侵华战争变成了一场持久战。日本国内开始出现物资短缺,而大正时代的民主残余在战争中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法西斯军国主义。 目光转向欧洲,纳粹德国的战车摧枯拉朽地摧毁了波兰和法国的防线并击溃了他们的抵抗,而且德国高层认为不需要和苏联达成任何形式的协议,德国很快就陈兵苏联边境。而盟军在非洲的情况和在欧洲大陆上一样糟糕,英国军队被快速的逐出了非洲,意大利海军陆战队的进攻和德国伞兵的奇袭又使英国丢掉了直布罗陀。丘吉尔首相向美国迫切地恳求哪怕是最小的一点援助,但肯尼迪总统也引据美国中立法坚决拒绝了,不列颠群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1940年,德国对苏联的入侵很快就开始了,苏联的防线就像一栋破败的建筑,德军军队轻松就将它夷为废墟。入侵开始后不到一年,苏联军队就已经撤退到了乌拉尔山脉。随后苏联高层发起了一场政变,逮捕了布哈林和他的顾问并将他们之后的踪迹从历史上抹除。新一届苏联政府宣布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结束。然而不久之后俄罗斯就因为混乱而爆发了内战,德军停止进攻并开始用轰炸机开始轰炸该地区所有的工业中心和人口聚集地,轰炸没多久就把西伯利亚变成了末日后的废土,让这片土地充斥着土匪,拾荒者和雇佣兵。这种轰炸一直到游戏剧本开始时也一直在持续,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地区变的那么碎的原因之一。 同年,日军偷袭了珍珠港,打碎了美国的孤立梦,太平洋战争爆发。尽管在开战前日本的众多顶级军事官员认为攻击美国会招致帝国的毁灭,但松冈洋右——东条英机内阁的高级外交官员——不这么认为。当第一颗鱼雷命中并击沉企业号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屏住了呼吸你没看错,无敌的大E一开战就沉了。。但即使是这样的毁灭性打击也不能阻止美国压倒性的工业力量优势,人们第一次感觉到战争的天平似乎最终会向着对盟军有利的方向倾斜。然而恰恰相反,从珍珠港偷袭的完全胜利开始,日本帝国海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包括1942年在中途岛战役令人惊讶的成果。日军的攻势在战争的前几个月就成功席卷了菲律宾,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一些太平洋上的关键岛屿。任何更弱的国家都不可能承受日军这一系列胜利的打击,但美国因其本土远未受到大洋以西战火与死亡之地狱的影响,仍保持着其长久以来的工业力量上的优势。美国的船只连续地从港口中大量开出,并且愈来愈快,直到一艘船的工时被压缩到数月之内。日本人无法继续赢得数量上的优势,在这场残酷的大洋战争里,他们第一次受到了压制。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加入了同盟国一边对轴心国作战,美军士兵到达了不列颠并试图加强他们英国盟友的防御,但他们来的太晚了。德国成功在爱尔兰鼓动起了一场叛乱,使得英国在英伦三岛的防御计划全部被打乱了。爱尔兰共和军很快就占领了几个爱尔兰地区的主要港口,让德军士兵源源不断的登陆爱尔兰。为了保卫本岛,英国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仅有的几艘舰船英勇的横在了德国侵略者和故土之间。但德国军队很快成功的突破了封锁,英国军队尽全力试图维持防线,但在德国的猛烈攻势之下他们一个接一个的倒在了南部海岸的战壕里。 当英国的剩余部队被迫撤退到苏格兰时,对英国的入侵正式画上了句号。克劳德·奥金莱克和他的军队在卡莱尔的郊外向德军投降,这标志着英国有组织抵抗的结束。到了1943年,不列颠陷落之后,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一同宣布从大不列颠独立。 虽然肯尼迪总统在1940年赢得连任,他决定遵守不成文的两届任期规则,副总统哈里·杜鲁门在1944年以微弱优势击败了共和党参选人托马斯·杜威。杜鲁门总统向美国人民承诺,他们有获胜的希望,美国大兵(G.I.Joe)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占领德国国会大厦和日本皇宫,但鲜有人相信这一论调。 为了逼日本退出战争,美军在1943年采取了跳岛战术的方略,使日军大为被动。月月年年,美国稳定地增强着自己在太平洋上的优势,而日军领导层则选择了防守战略,试图通过避免激战来保存其舰队实力,除非具有完全的胜利把握。在1945年的硫磺岛战役,这一时机终于到来了,日军领导层决定这就是他们所期待的决胜时刻。接下来,栗林忠道将军在长达87天的顽强抵抗中迫使美军透支了自己的实力,随后联合舰队得以利用这一机会实现了一场精彩的机动作战,美国舰队被毁灭了,而那该死的岛屿上的海军陆战队不是被消灭就是被迫投降。虽然日军的伤亡同样巨大而且无法得到补偿,但这场战役成功地阻止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碾压攻势,以及可能对本土列岛发动的攻势。硫磺岛战役被证明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甚至超过了日德兰海战。两个现代世界的海军强权在公海之上一决雌雄,留下数以千计的尸骸,和一座沉在海底,绵延数英里之长的永久金属墓地。日本永远无法从损失中完全恢复过来,但美国却完全有足够的人力和船坞来做到这一点。海军中的大部分人都期待日本最终投降,无论这耗时多久,而美国会幸存下来,一如既往。 然后在1945年7月4日,核弹落在了珍珠港。7月4日是美国独立日,制作组真是恶意满满 德国比美国率先完成了核弹的研发,日本人允许一架载有核武器的德军轰炸机从赤城号上起飞,径直飞向珍珠港。5万人死亡,重建的太平洋舰队的很大一部分被摧毁,同时被摧毁的还有美国人剩余的战争支持度。人们意识到,战争终究还是输了。在那第二天,7月5日,杜鲁门总统从新墨西哥州得到消息,曼哈顿计划取得了成果,一个核设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试验。但这太少了,也太迟了。总统当晚宣布,美国将与日本和德国寻求有条件的投降。 1945年8月下旬,在赤城号的甲板上,杜鲁门总统签署了《结束美国和日本、德国之间的战争状态的正式和平协议》,或者用更常用的说法,赤城协议很明显地Neta现实中的密苏里号停战协议,不过在TNO的世界里密苏里号战列舰要么没造出来,要么沉没在了硫磺岛或者珍珠港。在协议的条款中,美国被迫将夏威夷的领土连同它在太平洋上的几乎所有领地拱手让给日本。此外,洛杉矶和旧金山的大型港口和海军基地将永久租借给日本。剩下的除了巨额赔款,美国还被迫解除了对德国和日本的石油禁运。虽然许多美国人认为这场毫无意义的夺走了如此多人生命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但也有同样多的人正为美国在历史上第一次输掉战争而愤怒不已。 随着美国的战败,终于,日本能集中力量来摧毁其最后的威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后的自由堡垒,中国。 为了赢得对中国的优势,日本只剩下最后一个战略可用。它具有不确定性,甚至不一定能成行,但这也是剩下的唯一选项了:消耗。日本将会试图用饥饿使统一战线丧失对日军攻势的抵抗能力。科希马战役终于使这一战略有所成果,疯将军辻政信终于除掉了校长和太祖的美国空军和补给,同时也是统一战线的生命线,给垂死挣扎的中国钉上了棺材板最后的钉子。在无法通过陆上或空中支援中国的情况下,约瑟夫·史迪威决定退出这一地区,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中国剩余的自由地区饥荒肆虐,缺乏武器,在面对1944年的一号作战时几乎无力抵抗。虽然中国在一只脚踏进坟墓的绝境下为骄傲的祖国奋战,他们为保存中国之名进行的狂热防御招致了更多难以持续的损失。日本的胜利板上钉钉,只是时间问题。蒋介石拒绝了投降的请求,战争继续进行。日本花了两年的时间终于攻克了重庆,这场军事行动是如此残忍,谢尔曼向大海进军的行动与其相比就像和平代表团出行一样。在二战的最后一场战役里,重庆沦为了一片巨大的灰烬与碎石废墟。在白帝城的废墟上,胜利的日本人宣布“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到来了。他们所选出来的傀儡,陈公博(汪精卫在这之前已经死了,自然死亡),站在他们的阴影里,为眼前的大屠杀和统一战线最后堡垒的毁灭而惊恐万分。因为没有任何抵抗的希望,他只能忍着悲伤的泪水强颜欢笑。而在重庆的街道上,两位民国时代的巨人并肩作战直至死亡。他们的尸体被日军找回,串起来,挂在一座已被夷为平地的城市的背景前。 中国的战败标志着轴心国最终取得了二战的胜利,而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来说,他们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当和平到来之后,德国首先将自己所占领的广大殖民地划分为十几个总督辖区,并扶植了一大堆傀儡国。随后,德国制定了一系列野心勃勃的计划 前者成功了,日耳曼尼亚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而后者......在亚特兰托帕计划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德国经济崩溃了。虽然那时候大坝已经建成了,但建成之后的计划德国已经无力进行下去。而且大坝也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创造出万亩良田反而是造出了万亩盐碱地,下降的海岸线对地中海沿岸的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大量港口城市从此一蹶不起。由于亚特兰托帕计划的失败,意大利、伊比利亚联邦(由西班牙和葡萄牙联合组成的缝合怪国家)以及他们控制的一些地中海沿岸的轴心国国家和德国分道扬镳,脱离了轴心国,并和土耳其组成了三头同盟(Triumvirate)。 1953年,意大利帝国的初代领袖墨索里尼在睡梦中平静逝世,帝国的外交部长,同时也是他的女婿齐亚诺成为第二代领袖,游戏开始时齐亚诺是意大利的初始领导人。 日本因为采取了同德国进行经济隔离的政策而从这场经济浩劫中幸存了下来,它同样带着共荣圈(Co-Prosperity Sphere)的其他国家脱离了轴心国,开始集中注意力于巩固和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至此,轴心国正式宣告解散。 美国在战后的政治局势可谓是一团糟。在1948年的总统选举中,有5名不同的候选人赢得了各州的支持,但没有一位获得绝对多数。投票进入众议院,托马斯·杜威击败了前总统哈里·杜鲁门,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大选之后,民主党的支持率直线下降。他们的候选人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者,并在民意调查中遭到冷遇。1951年,民主党日益沦为政治上的摆设,解散也几乎在未来的日程上板上钉钉,面对这一情况,民主党向共和党提出了一个提议:两党合并。他们可以组成一个政治联盟,为国家带来亟需的稳定。在全国范围的投票之后,“同意合并”以微弱的优势胜出了,两党达成一致,成立了共和-民主党;这不是战后唯一的新政党。1947年,亨利·华莱士和格伦·泰勒组建了国家进步阵线(NPF),1951年,乔治·巴顿组建了爱国党。1952年,两人都成功拿下了几个州的选票,但明显大选的赢家是共和民主党候选人,前五星上将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他在英国的坚守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传奇。 艾森豪威尔在1956年设法夺得了多数席位,成功连任,这使爱国党和国家进步阵线大为懊恼。因此,他们决定进行合并。1957年,国家进步党(NPP)成立,在1960年的选举中,斯特罗姆·瑟蒙德和克劳德·派帕尔携手对抗共和民主党。然而,共和民主党有自己的锦囊妙计——艾森豪威尔总统撕毁了赤城协议,监督夏威夷加入合众国。1961年,在美国历史上最一边倒的投票之后,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和约翰·F·肯尼迪副总统宣誓就职。显然,如果NPP想要与共和民主党平起平坐,就需要采取一些重大的举措。 德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彻底崩溃了。轴心国解散了,而欧洲也准备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此时的德国却处在了内战的边缘,银行开始了私有化进程,以此来改善德国的经济困境,并且德国对欧洲其他人民的残酷行动也停止了。党卫军全国领袖希姆莱鸡农认为法西斯主义已经失败了,他提出了一种后来被称作“勃艮第体制”的新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支持者试图通过核灭世来洗涤掉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劣等种族以建立一个纯雅利安人的农业乌托邦。随着希姆莱和他的党卫军支持越来越沉迷于他的神秘思想,德国国内的反希姆莱势力意识到凭借他在德国国内的权势,希姆莱将毫无疑问的成为新一任元首,而他的神秘思想很可能会将德国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于是这些人联合了起来,对希姆莱麾下的党卫军进行了一系列袭击和栽赃,最后迫使希姆莱接受勃艮第方案:即在比利时和法国的领土上划出一块土地由希姆莱全权掌控,代价是希姆莱必须退出德国国内的政治斗争,同时党卫军将分为德国党卫军和勃艮第党卫军,两者在政治上保持独立。 这之后的德国表面上脱离了党卫军的威胁,但仍然处于经济崩溃的状态。于是德国人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恢复奴隶制。大量被认为是落后种族和劣等种族的人被当成奴隶使用,新的德国经济围绕着重建的奴隶制建立了起来,这些奴隶将会修复整个欧洲的破败,改善德国的基础设施,并在需要的地方充当工人,仆役和士兵。几年后,作为奴隶的种族数目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德国的经济也随着这些劳动力的到来稳定了起来。尽管生活维持了下去,但是这些奴隶仍然桀骜不驯。许多德国人害怕着爆发有组织起义的那一天的到来。 尽管西伯利亚在战后一直遭到德国空军的轰炸,但苏联——准确来说是苏联的残余——依然没有放弃抵抗。自由飞行员组织每天都在出击对抗前来轰炸的德国空军;而困居在乌拉尔以东的西俄罗斯革命阵线(简称“西俄革命阵线”,由伏罗希洛夫、朱可夫、图哈切夫斯基领导)则一直在等待反攻的时机。随着德国经济的持续崩溃,以至于德国不得不恢复奴隶制来重振经济时,他们认为时机已到。 1959年,西俄革命阵线联合克孜勒奥尔达(位于OTL的哈萨克斯坦地区,和西俄革命阵线一样属于正统苏联势力)以及其他一堆军阀联合建立了西俄罗斯解放阵线,对德国发动了西俄罗斯解放战争。战争刚刚开始时的局势甚至能让一切观察家震惊——困居乌拉尔以东的西俄解放阵线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就将AA线(阿斯特拉罕--阿尔汉格尔斯克线,OTL里德军最高统帅部在“巴巴罗萨”计划中预定的德军在苏德战争爆发后8—10周应该进抵的地区假定线)轻易越过,并且将大量猝不及防的德军包围击垮。保卢斯被包围于伏罗希洛夫格勒(即OTL的斯大林格勒,在TNO二战结束后被更名为“保卢斯堡”)并在战败后被确认战死保卢斯无论在哪个世界线都摆脱不了在斯大林格勒完蛋的命运,太惨了。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双方两败俱伤:西俄解放阵线因为内部出了内鬼而被德军赶回了AA线附近,但德国自己也再也无法推进到AA线。 时间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世界现在处于美日德三国冷战的状态下。复仇主义在美国愈演愈烈。美国人民要求日本滚出洛杉矶和旧金山的港口,并要求日本连带夏威夷和阿留申群岛这些在二战中被夺去的领土一同归还。虽然美国人团结在光复的梦想之中,但共和民主党一直在小心翼翼的下着他们与德日的国际象棋。他们希望通过施加对中立国家的影响来缓慢逼迫日本和德国走下世界舞台。 美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格陵兰和冰岛组建了自由国家组织(Organization Of Free Nations,OFN),并领导这个组织在这个灰暗的世界里生存下去。美国已经开始慢慢的重返世界舞台,并在海外寻找新的盟友以对抗德国。更重要的是,对抗正在缓慢重新扩军的日本。然而国家进步党要求采取更为激进的行动,并宣称如果他们赢得了大选,他们将会把军事扩张和夺回美国合法的领土作为首要目标。与此同时,民权运动已经日益扩大化;很多人寄希望于此,让它通过某种方式,又或者是另一种形式,来终结现状。 就日本而言,他们已经看到了美国重返世界舞台,并看到了德国衰弱的迹象,他们开始尝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由于美国、德国和日本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库,日本已经让海军将核子飞弹架设到了夏威夷的几个发射架上了。美国海军已经开始动员起来应对夏威夷的导弹危机。 在德国,虽然经济一直在增长,但国家却越来越退步了。军队由于国防军和党卫军的斗争陷入了混乱。奴隶们开始变得不安和躁动。新一代德国人完全依靠着种姓—奴隶制度带来的优越条件,他们从未工作或在军队中服役过。新一代的年轻人被黑市走私来的美国音乐和意大利电影所影响。由于国家禁止大量输入外国文献,他们走上街头发泄对政权的不满和自己的挫败感。到了1962年,这个国家已经遭受了接近6个月的抗议和骚乱。 到了1962年,德国宣布了十几年来这个国家的第一个好消息。根据德国当局的说法,他们与日本和美国的太空竞赛已经结束。德国的太空领域号火箭已经登陆了月球。然而美日都宣称太空竞赛还远远没有结束,这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声称自己将实现在火星建立第一个空间站,殖民月球或发射环绕火星的卫星等等。 然而,当庆祝登陆月球的庆典开始的时候,德国还面临了一场小小的困境。一名刺客袭击了希特勒。尽管元首在刺杀幸存了下来,但德国似乎还面临着更为巨大的挑战…… 欧洲能否幸免于难? |
Mod内容
TNO仍采取钢铁雄心4的机制,但对原游戏机制做出了极大的改动。按照制作组的说法,他们大幅度改动了钢4的内核,甚至可能对P社祖传的单核之法进行了改变。
政治派别
TNO的意识形态划分大体上借鉴了KR的意识形态[2],不过当然做出了适当的改动。
- 民主主义意识形态组:威权民主主义、自由民主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保守民主主义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组:威权社会主义、自由意志社会主义
- 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组:专制主义、法西斯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勃艮第体制
基本机制
TNO的基本机制和钢铁雄心4基本相同,对于在钢铁雄心4中已有介绍的补给、科技树、工业、征兵、点数、叛乱等机制不做赘述。
此外,TNO拥有非常独特的经济、大量借鉴自《维多利亚2》的法律和社会发展系统,介于篇幅原因本页不再细说,具体内容可以见于开发日志[3]。
国策树、事件与决议
同KR一样,TNO的国策、事件与决议是表现游戏剧情的重要功能。
国策树大体象征着大政方针,在军事、经济、政治、外交各方面给予增益或是变化。值得一提的是TNO中采取了动态国策树的表现方式,在执行完该阶段国策并达成相应条件才能进入下一段国策树,同一国家不同路线国策树也不同,且随着执政者的变化国策树也会随之变化。避免了大量国策带来的眼花缭乱和剧透问题,加强了玩家的代入感。
事件组则是对剧情的重要补充。一些重要事件(如大选、政变、突发的外交危机等)将根据玩家抉择极大的改变游戏进程,世界新闻大体可以展现国际局势,而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件[4]则展现了TNO世界的社会生活的状态,从各方面体现玩家其正在游玩的政权的本质。
决议组则是对大政方针具体执行的体现,其在TNO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国策树是点完这个就会出下一个的静态流程,决议就是让玩家真正统治或是破坏这个国家的动态管理手段。一系列特殊的决议系统可以让你管理国家、巩固权力、发展社会、远交近攻……真正考验玩家治国理政的水平。
通过决议系统可以让你体验:民主国家里政党的选举之争,威权国家中派系的你进我退,俄罗斯废土里军阀的对外掠夺与对内建设,改组国民政府“五个现代化”的艰苦奋斗[5],
可以说TNO把国策、事件、决议一整套系统用到了极致,相较于爆锤民工军工100政治点提个稳定就完事的丢人内政的原版,大幅提升了游戏的故事性与内政的真实性趣味性,以此带来极高的代入感。不负其剧情向mod的制作方向,也提高了不打仗而大搞建设的游戏乐趣。
外交
TNO以钢铁雄心4为基础制作只是出于权宜[6],内容指向的不同让TNO对钢铁雄心4的原有许多功能做出了大量限制,此外又加入了大量原创的内容和系统。
作为一个冷战背景内政为重的剧情类mod想当战狂可以玩迈耶或俄罗斯军阀,TNO不会为玩家在外交上提供多少不在设定范围内的自由活动空间[7]以避免出现魔幻剧情。 而为了剧情真实性和代入感,TNO中无法手动制造战争目标,也不能随意出入阵营。 因此外交面板在TNO中实际上没有多大用处,外交事项的各项内容基本都依靠国策、决议和事件处理。
当然制作组提供的外交变数还是很大的,例如意大利可选择加入OFN或共荣圈,德国在内战前可选择接近或疏远美国的路线,施佩尔德国可成立联合国(KN),维希法国也可投向德意任意一方抑或是彻底孤立。以及美国和日本可能因为一艘渔船打起了核战争导致世界毁灭……
阵营
在TNO中进入阵营只能依靠傀儡国家或者依靠决议、事件触发。
游戏开局时的主要阵营包括:
- 团结协定(Unity-Pakt)
团结协定的成员包括德国及其仆从国,在德国内战时会解体,随后由统一德国的势力重建。
- 共荣圈(Co-Prosperity Sphere)
共荣圈的成员包括日本及其仆从国。
- 三头同盟(Triumvirate)
三头同盟的成员包括伊比利亚联邦、意大利及其仆从国、土耳其。开局不久就会解体,随后意土反目成仇、伊比利亚自顾不暇。
- 自由国家组织(Organization Of Free Nations,OFN)
OFN的成员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冰岛、格陵兰。
此外,随着剧情的发展,还会出现其他一些阵营,例如:
- 非洲之盾(Afrika Schild)
由德国在非洲的三个总督辖区在南非战争期间组成,与OFN进行代理人战争或者正面冲突。
- 民族解放阵线(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
由改组国民政府与其他所有中国地区的军阀(除满洲国外)、甚至部分心怀不满的日本仆从国在东亚独立战争前组成,对抗共荣圈。
- 反希姆莱协定(Anti-Himmier-Koalition)
顾名思义。在海德里希与希姆莱争夺地方势力期间,由海德里希及其他他所团结的势力组成,对抗希姆莱势力。
分赃会议和战后瓜分处理
因为战争和战争结果都在制作组已设定好的范围内,目前TNO中不会出现和谈界面,战争成果也会自动得出。[8]
Mod特色
人物相关
由于篇幅限制,本页面不可能穷尽所有历史知名人物的设定,相关内容请见于知乎专栏以及TNO wiki。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可能能够自圆其说、选择某个人物作为某国某种路线的代表及领导者有一定的现实历史(OTL)中的依据,但是TNO里人物设定、形象多多少少是进行过艺术再加工的,不能将非史实的部分设定代入现实历史中的同一人物,导致对其产生错误认知。比如,TNO中卧薪尝胆、领导中国走向国家独立的高宗武,在我们世界线里只能说是小事不检点大事不糊涂的人[9]。又如,纵然施佩尔在TNO里代表了德国的某种民主路线[10],且在现实历史中他在二战后期确实有过一些反战想法及尝试,但是现实中的施佩尔依然是个不折不扣的纳粹,以及“最为臭名昭著的城市规划师”[11]。
地图相关
- 非洲那一大块黑色的地区是什么情况?
- 德国也在这个地区进行着与在俄罗斯类似的轰炸行动,因此这个地方在轰炸和军阀混战的两方面原因下陷入了彻底的无政府状态,谁也无法在这里建立起正常的政权。但在德国停止轰炸后这里会慢慢出现国家,西非沿海的国家也会渐渐向内陆扩张。
-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西非沿海国家包括流亡至科特迪瓦(科特迪瓦)的自由法国,目前正在戴高乐将军的领导下...和当地部落抢地盘。
- 非洲为什么有个那么大的湖?
- 德国在刚果河流域也做了和地中海类似的事情,他们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一个大坝,于是刚果河里的水便囤积到了刚果盆地里形成了一个大湖。至于当地人的感受...很显然德国的官僚们并不会考虑这一点。
特殊机制
- 核战灭世机制
- 部分拥核国家之间可能因某些原因打起一场核战争,若核战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导致触发核战灭世机制。此时将会弹出模拟相关情境的事件,同时前述的底色为黑色的“无政府地区”将随机吞并省份,直至全世界所有省份都被吞并或玩家选择跳过。出现核战灭世结局后,任何国家都无法再继续进行活动,包括玩家。
- 玩家可以继续看海观赏“后启示录事件组”等待游戏结束,或者也可直接重新开一局游戏。
- 关于触发核战争的可能方式,可游玩美、德、日以及勃艮第进行体验。这也是制作组不推荐第一局游戏游玩勃艮第的原因。
- 机制演示:
- 宽屏模式显示视频
(待补充)
游戏内容杂谈
游戏中的重大事件
1.德国登月和希特勒遇刺
1962年1月,德国宣称他们已经赢得了与美、日两国的太空竞赛,德国宇航员第一个登上了月球,并且他们会在不久后举行登月庆典。然而在登月庆典上,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被一名刺客袭击,身中两枪。盖世太保宣称刺客是受日本宪兵队指使的,不过日本否认了这一说法。希特勒在刺杀事件后不久去世,他的死引发了四名元首候选继承人对这一位置的争夺,而这场争夺最终演变成了德国内战。
2.三头同盟崩溃
同样在1962年的年初,最初为了对抗德国霸权和缓解亚特兰托帕计划带来的破坏而缔结的三头同盟——伊比利亚、意大利和土耳其的联盟,因为其内部的冲突已经濒临崩溃。亚特兰托帕计划导致的领土争端、贸易纷争和经济萎靡使伊意土三国都无法忍受,而作为最后的挽回同盟的尝试,意大利领袖,加莱亚佐·齐亚诺在马耳他召开了一次三头同盟的峰会。可这次会议不仅没有弥补裂痕,反而让各方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一枚埋藏在圣安杰洛堡垒的炸弹轰响,三头同盟走向了终结。具体剧情参见意大利的开发日志[12]。
3.德国内战
四名元首候选继承人:阿尔伯特·施佩尔(Albert Speer)、马丁·鲍曼(Martin Bormann)、赫尔曼·戈林迈耶(Hermann Göring)、莱因哈特·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数个月来对最高权力的争夺在整个帝国境内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紧张局势。最终,在1963年,全面内战爆发。德国社会现在支离破碎,混乱取代了秩序,各派势力为了争夺最高权力在帝国的尸体上大打出手。
外国势力已经开始讨论如何应对现在的局势,各个总督辖区虽然表面上仍然效忠于帝国,却也陷入了持续的内部混乱中,也有人暗中提议是时候脱离本土的控制,从帝国独立出去。
德国内战是整个TNO剧情中最重要的事件,无论哪一方赢得了内战都将会对整个世界造成重大影响。
详细内容 |
---|
德国内战中的主要交战方有以下几个:
施佩尔受到了全国各地渴望改变现状的人的支持,这些人主要是德国国内的自由派和温和派,其中以年轻人居多。不过他在政府和军队中所获得的支持较少(军队中支持他的主要是海军),大多数人并不认为他能赢得内战。 不过,如果施佩尔赢得了内战,他将会对德国进行一系列自由化改革,包括去殖民化、停止种族迫害等一系列纳粹曾经犯下的暴行,并与其他国家建立一段全新的、和平的外交关系,是德国四条主要线路中相较而言最为和平、务实的一条。 但是,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无论在哪个国家,想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从来就不是那么简单。 在“德意志的春天,自由的春晓”来临之前,迎接施佩尔与其支持者的,将是更多的流血与牺牲、苦难与严寒…… 然而如果把施佩尔德国的改革线走到底,在奴隶大起义超事件触发之后,施佩尔的真面目就会彻底揭穿: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建成他心目中的国家社会主义,民主主义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幌子罢了。如果Gang of Four成功将施佩尔架空,GOF将会将改革进行到底,并让德国彻底走向(威权)民主主义,而施佩尔除了大肆宣扬海德里希“犹太-布尔什维克从内部摧毁德国”的阴谋论什么都做不了。反之,如果施佩尔成功摆脱被架空的命运,GOF和改革派将被清洗。奴隶大起义之后的发展尚没有实际游戏内容(尚未开发完成)。根据目前透露的内容,如果施佩尔未被架空,他将有很大可能赢得冷战,并保持超级大国地位直到2020年之后。[13]
鲍曼在帝国中拥有最广泛的基础支持,因为大多数德国人只想要稳定,而鲍曼宣称能够给他们带来稳定。 大部分的帝国总督、欧洲各傀儡国的领导人以及大部分的军方都支持鲍曼,他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赢得内战的人。 如果鲍曼赢得内战,他将会……好吧,作为希特勒生前的秘书,他基本上不会改变什么,德国还是那个讨人厌的德国。他最多会处理一下学生问题和银行问题,然后精简过于臃肿的帝国军队,顺便处理一下反对派,其他的还是原来那样。 但是鲍曼是有可能被反对派反杀的。
戈林获得的支持主要来自于军方,准确来说,是那些相信德国不仅像从前一样伟大,而且以后还会更伟大的极端分子。作为空军领导人,他的空军实力自然是几个交战方中最强的。 戈林赢得内战后的国策概括起来很简单:打、打、打。 他的内政线基本上就是清洗他的敌人;他的经济线可以说是极其粗暴的经济诈骗,国家欠债了?没关系,把债主打死就没有债务了经济鬼才迈耶:我懂了,原来经济如此简单;科技线里充满了戈林奇思妙想的产物,包括但不限于球形坦克、双管坦克、水翼飞行器,以及太阳炮这种诡异的超级武器;而外交线......准确来说是战争线,分为A、B、C三个战争计划,如果这三个计划都成功完成了,戈林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球长。 当然,这基本上只能靠玩家来完成,旧版本的AI可能连作为开胃菜的瑞士都打不过——瑞士人在边境修了8级堡垒。而且核战灭世的机制并不会因为国策而消失,基本上不用控制台是没法成功的。 然而实际上,戈林仅仅是被推上台面的、被绑上战车的傀儡,实际上戈林阵营内的舍尔纳实际掌握了诸多权力。如果戈林的战争计划超时未能完成,戈林将会突然死亡,并导致第二次德国内战。
海德里希的支持者全部来自于党卫军,他本人只是希姆莱的一个傀儡,参加这次内战完全就是希姆莱的命令,以使希姆莱能真正的掌控德国。 海德里希胜利后的国策线看起来是几条国策线里最疯狂的一条。 首先,他会对德国进行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清洗,消灭所有和党卫军为敌的人,并把德国改造成一个斯巴达式的军事化国家;然后,他会把勃艮第党卫军迎回德国,结束两国十几年的分裂状态;对于“劣等民族”和奴隶的迫害会变本加厉,如果有人敢不努力工作,盖世太保的直升机中队会把他们带到一个秘密集中营,让他们从此消失。 当伟大的德意志祖国“重获新生”后,海德里希会处理内战前建立的总督辖区和傀儡国,海德里希认为这些地方的领导人没有在内战中帮助党卫军,因此他们全部犯了叛国罪。他会通过军事行动、破坏行动以及间谍行动使这些地方真正的回归德国的统治之下,所有的指令都会从日耳曼尼亚直接发出。 最后,内忧和外患都解决掉之后,希姆莱开始采取行动实行他的最终计划:引发一场核大战消灭除了雅利安人外其他所有的劣等种族。准确来说,是加入了党卫军的雅利安人,防核地堡只给党卫军开放。而这其中甚至不包括希姆莱自己——若希姆莱成功了,他将在最后因自己不是“纯种雅利安人”而走出防核掩体自杀。 然而,在真正得知希姆莱的疯狂计划后,海德里希看清了希姆莱的真面目,不顾一切地团结各方势力阻止希姆莱,包括各地方势力甚至是“劣等民族”及奴隶。若海德里希成功团结大多势力并抢先控制核武库,他会发动第二次德国内战杀死希姆莱。但希姆莱死了却无法结束第二次内战,海德里希无法清除希姆莱多年的影响和根深蒂固的势力,被压迫民族调转枪口,妻子孩子也不理解他。第二次内战彻底撕碎了所谓的千年帝国,海德里希彻底心灰意冷,最终选择自杀。海德里希自杀后,斯派达尔或是盖伦将领导国防军势力同希姆莱残党吉勒领导的党卫军势力做最终决战,两方都有可能获胜,均尚没有实际游戏内容。普遍认为经此动乱,德国将元气大伤、不复超级大国之地位。
除了这四大主要势力外,民主保守派的国防军将领汉斯·斯派达尔(Hans Speidel)将军和他的前指挥官埃尔温·隆美尔(Erwin Rommel)元帅带领日耳曼尼亚卫戍部队控制了首都日耳曼尼亚及其周边地区,成立了日耳曼尼亚中立区,借此他们获得了所有的帝国大使馆、克里米亚的海军基地,以及中立的帝国总督辖区的控制权。 施佩尔、鲍曼、戈林都可以选择在内战结束后通过谈判解决日耳曼尼亚问题,如果部分“不正常的”势力赢了内战的话斯派达尔将抵抗到底。 此外,在斯派达尔控制日耳曼尼亚后不久,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Karl Dönitz)会带领一部分海军前往克里米亚并接管当地政府。无论谁是内战的胜利者在战后都要解决邓尼茨问题,其中鲍曼是最有可能和平解决邓尼茨问题的人,因为邓尼茨本人支持鲍曼。 如果德国内战持续的太久(根据开发组的情报,一般德国内战最多持续4年,但理论上可以无限持续下去),那么德国将会陷入一种“无政府状态”,内战的各个参战方会获得各种Debuff。并且当德国陷入无政府状态后,乌尔丽克·梅茵霍芙(Ulrike Meinhof)会率领所谓的“德共”脱离施佩尔阵营成为单独的参战方,希姆莱会刺杀海德里希并吞并他所控制的地盘,国防军元帅费迪南德·舍尔纳(Ferdinand Schörner)会发动一场对戈林的政变并取而代之,鲍曼会下令对其他内战参战方使用核武器(注:在德国内战中使用核武器不会导致核灭世结局),斯派达尔也会认识到他的中立是在毁灭这个国家并且下场加入内战。 目前所有非四大主要参战方的势力在赢得内战后都尚没有实际游戏内容。不过TNO开发组透露,斯派达尔的政策会将在各种程度上比施佩尔的政策更好更文明。 虽然在内战期间德国不会(或者说不能)被其他国家入侵,不过他们依然会采取各种行动影响德国内战。根据目前已知的情报,意大利和伊比利亚联邦会在内战期间对在他们国境周边的德国殖民地/傀儡国采取行动;OFN会在内战中支持施佩尔并为其提供物资援助;英国抵抗运动则会尽可能阻止施佩尔胜利(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施佩尔胜利并对德国成功进行改革,会使德国成为一个更危险的敌人)并且支持鲍曼德国(鲍曼不愿改革的态度有利于抵抗运动的行动),抵抗运动的行为得到了流亡加拿大的英国政府的默许。 |
3.5.新秩序的崩溃
掌控大半个欧洲的德国霸权在一夜之间彻底消散,原属德国的势力范围也陷入了空前的混乱。各个总督区、殖民地和合作国失去了德国的支持,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概述 |
---|
波兰,腐败无能的汉斯·弗兰克总督的统治迎来了终结。早已蔓延在整个地区的地下政府大举发动起义,尝试让波兰重获新生。 东方领,辛里奇·洛希总督之死使得粉饰太平的局势再也无法维持。德国状况最好的殖民地陷入了最痛苦的六方大战中。忠诚派的施塔勒克、军国派的德雷克斯勒、党卫军的耶克尔恩、自由派的迈尔-兰德鲁特、居心叵测的维图什卡和复仇心切的科夫纳复仇是上帝的旨意,因此我要杀死六百万德国人,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野心让这片中欧土地血流成河。 莫斯科,早已厌倦这片土地和莫斯科维恩总督府的西格弗里德·卡舍总督悄然离去。并不稳固的西俄土地也就随之陷入动荡。 塞尔维亚,一个小小的战败国。所谓的“救国”政府正面临着一场全面颠覆。 法国,希姆莱的狂想已经无人可挡,勃艮第的SS大军越过边境,法兰西国雪上加霜。 英格兰,女王陛下最忠诚的反抗军(HMMLR)迅速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道格拉斯-霍姆首相的合作政府和康沃尔的德国驻军将就此被一举扫清。 挪威总督约瑟夫·特波文和平的解散了总督府,至少体面的结束了这里的殖民统治。 而同时,德国空军的恐怖轰炸终于告一段落,西俄、西非的废土状态也由此告终。人们开始清扫废墟,修葺遗址,俄罗斯再统一的道路终于打开,非洲的浩渺沙漠也终于出现了除飞机和炸弹以外的文明踪迹。 |
4.南非战争
随着德国内战和她构建的新秩序崩溃,中非的三个总督领只能组织起“非洲之盾”组织来自我防卫,并联合镇压日益猛烈的抵抗运动。同时在南非共和国,
而德国人,所谓的非洲之盾就会立即介入,带着东非的党卫军、中非的雇佣兵和西南非的空军。美国人也随之来到,带着她的海军陆战队“顾问”。
这场混乱的边境战争并不能解放任何人。无论结局如何,各色人等的鲜血在这里流干,而黑暗大陆只是被染得更加黑暗。
可能的结果与影响 |
---|
即使德国人取得了胜利,总督府们也一触即溃。穆勒的宽松放任、申克的苦心忏悔都将被狂热的许蒂希完全抹灭。布尔共和国的“独立”也被德国人牢牢控制而不值一提。 即使美国人取得了胜利,自由国家组织也不能带来自由。新的三个军政府与旧的三个总督府别无二致,而它们也将面对抵抗运动的冲击。南非尽管可能与ANC妥协,但非洲人的命运依然扑朔迷离。 而最有可能的结局——毫无结果的停火,更说明了这场战争的毫无意义。无论如何,战争也给德美带来了自己的问题——德国总督府的摇摇欲坠、美国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或许战争确实改变了什么。 |
5.戴笠大阴谋[14]
一场微不足道的调查最终却将一起惊天阴谋勾出水面,一场扑朔迷离的调查最终又将日本引入疯狂与崩溃。
一旦老将与爱马疾奔而去,昭和的妖怪便将粉墨登场;在因果轮回的魔圈中,南京与东京的命运无甚不同。
其实戴老板早在57年就死在抽烟喝酒烫头上了,整个事件全是日本人自己搞出来吓唬自己人的
简略过程 |
---|
整个大阴谋事件链以孙殿英的被捕为开始。在改组国民政府抗议过后,南京宪兵队向内阁报告称孙殿英只是某个大事件中的一小部分(此时开始出现独走度)。随后内阁就会组建调查团专门调查此事。 证据有七种: 红:宪兵队为侦探提供了军统的来往密报; 橙:宪兵队提供的密报是他们自己编的 黄:在承德的突袭缴获了军统的文件 绿:上海发现了军统活动 棕:美国远征军海军上将迈尔斯已死 蓝:四川民兵活动与戴笠无关 紫:迈尔斯没有跟随远征军撤离中国,他留在了中国 其中一些证据需要其他证据支撑才能发现。 调查路线有五种:(1)回到重庆、(2)美国远征军记录、(3)戴笠本人、(4)南京宪兵队、(5)国内陆海军 (1)回到重庆必定得到黄,视选择不赶人,拿酒往死了灌中国特工与中国是否干预看能否得到蓝,若中国干预且已经有橙的话选择正确有50%几率直接发现真相 (2)美国远征军记录选择正确不调查飞机,找在美国的神级调查员偷资料必定得到紫,若有红则可以得到绿与棕 (3)戴笠线直接通向真相,但需要收集齐绿、红、黄、棕、橙五个证据最终选项里立即逮捕的话会被宪兵队拖时间,等待的话要过检定,如果过了很快就会出真相 (4)南京宪兵队若中国不干预,有紫即可获得红与橙;若中国干预需要有蓝和紫才能获得红与橙 (5)陆海军调查海军是无辜的,若陆军影响力超过50%则必定调查失败,若不超过50%则在有红情况下选择正确可以获得橙。陆军马鹿上演的剧情精彩堪比Yes,minister和第五共和国 收集齐这些之后就能发现真相进入Good End——宪兵队借戴笠之名制造的阴谋被拆穿,叛徒被审判,清洗并绞死,帝国再度恢复稳定 中间可能会出现拖延时间的事件,一旦调查拖得过久导致独走度满格就会直接触发兵变二次226又称东京陆海军战车道大赛 第四组调查人员是最惨的,拖后腿的中国特工和内鬼南京宪兵队双重负重跑,密码组的队长多次破解(伪造的)密码无果甚至尝试起了二十四节气,最后直接疯掉了,退场前开天眼指认宪兵队有问题 如果调查失败或者拖的太久AI不会进行第一阶段的调查,所以不是玩家控制的日本一定会最终独走度爆炸进入这个阶段,那么手痒至极的日本陆军就会复兴下克上的传统艺能,打出“天诛国贼”的口号,与海军马鹿合拍《二二六II》别名《三等分的东京》 死戴笠吓疯活日本 正确流程: (1)静待时机,不派警察部队出手(选派陆军出场结果不明——咱没翻到对应事件——不过应该没好下场) (2)在陆军部长死后直接任命参谋长补任(让陆军自己选空耗不少时间,最后还得把他送上去) (3)内阁隐瞒真相(这一届内阁是绝对保不住了,但至少能让市民晚些下场) 然后就是大本营兵变,大和旅馆开进东京湾,军官学员起事,要员暗杀大增 轮到首相翻剧本了,忠诚派军队重新控制大本营,逮捕陆海军军官,千人审判展开——随后,西竹一男爵将会被卷入这起事件,这位无辜奥运明星的生死直接决定这场事变的结局和日本的命运。 (4)西竹一的终审过后枢密院的选择—— 吃晚饭逃避这破事:西男爵逃去皇宫请愿的路上被围杀 找裕仁要他赦免西竹一:概率事件,天皇直接赦免进入Bad End,天皇拒绝赦免进入事件“西男爵的终末骑行” (5)“西男爵的终末骑行”:西竹一会直接骑着天王星(西男爵的爱马,也是其奥运会夺魁的伙伴这时候的天王星已经五十多岁了,怕不是幽灵马)越过重重封锁线冲到皇宫门前请求天皇赦免。 70%概率被乱枪打死,愤怒的民众直接把陆海军马鹿都压下去 30%概率获得赦免——法律彻底成为一纸空文,陆军下克上的最后一道障碍解除,进入Bad End。
|
(待补完)
衍生文化
衍生Mod
作为一个知名的钢铁雄心4架空历史mod,TNO有许多衍生mod,其中许多甚至在TNO仅有开发日志放出时便开始构思、开发。与KR的衍生mod类似,其中部分mod为以TNO为基础继续架空的另一个架空历史时间线,部分mod则试图构建TNO之后的世界。其中部分mod仅仅是借鉴了TNO的美工画风或是机制而构建自己的游戏。
由于TNO制作及正式发布的时间均晚于KR,因此TNO的衍生mod尚不能达到KR的衍生mod的数量及完成度。这些衍生mod中大部分仍然处于开发中尚未发布(甚至开发进程已经停滞许久),或是不甚完善。以下列出关注较多、相对较有知名度的一些衍生mod。
- 旧秩序:欧洲未来(The Old Order:The Next Days of Europe,简称TOO)
- 假设了美国没有加入二战,但同盟国(以英法为主力)仍然赢得了二战的时间线。
- 目前该mod已数月没有新的开发日志。
- 赤色秩序:欧亚黎明[15](The Red Order:First Days of Eurasia,简称TRO)
- 假设了美国没有加入二战,但同盟国(以苏联为主力)仍然赢得了二战的时间线。
- 目前该mod暂停开发中,于2019年末宣布等待TNO正式版发布后重启开发进行重制。TRO曾一度宣布与TOO合并,但后来停止合并。
- 最终秩序:末日之后[16](The Final Order:Days After The End,简称TFO)
- 描述了TNO核战灭世结局发生100年后的世界。
- 目前该mod尚处于开发中。
- l'Ordre Nouveau(名称为“新秩序”的法语翻译。简称LON)
- TNO画风的KR后续(但一些设定并非与KR完全相同,如历史人物),大致假设了打赢了二战的极权主义者掌控的英法公社与列宁主义俄国的冷战。
- 目前该mod尚处于开发中。
- World on the Edge
- 使用TNO机制的冷战(OTL)mod。
- 目前该mod尚处于开发中。
- Divny Novy Mir(简称DNM)
- 大致假设了轴心国集团在其侵略扩张早期便被苏联全灭击溃的时间线。内容中有许多关于TNO的neta[17]。
- 目前该mod尚处于开发中。
同人音乐
TNO亦拥有相当数量的音乐同人作品。在中国玩家圈,许多TNO同人歌曲使用了VOCALOID,多数为填词翻唱。这其中已有3首达到了殿堂(十万播放)。
- 世末歌者 TNO填词
- 高宗武×mind brand
- Lemon(钢4TNO填词)
超事件
作为TNO的特色之一,超事件这一新颖的事件形式也引起了部分玩家的关注及乐趣。一些玩家们亦模仿TNO的超事件进行了同人创作,自制出了一些TNO中不存在的超事件,如法兰克福骚动、伊朗内战、法国解放以及红军归来等等。
这些同人超事件部分搬运至了bilibili及钢铁雄心4吧等地,可前去搜索观看,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注释
- ↑ [1]
- ↑ TNO与KR这两个MOD的开发组关系十分友好,甚至还有联动
- ↑ 知乎专栏:经济系统、法律系统、社会发展系统。前述内容部分过时,但大体可以解释现行版本中这些系统的运作。
- ↑ “小事件”的篇幅通常能够达到短篇小说
- ↑ 即教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军事现代化、中国的最终统一。现版本已制作完成的10年游戏内容中目前只有三个现代化。具体可以看中国的开发日志
- ↑ 关于TNO以钢铁雄心4为平台的解释
- ↑ 比如中西伯利亚就必须先统一远东后才能攻打西西伯利亚,还需要在1970年后才能开战
- ↑ 如果使用控制台强制宣战后进分赃会议则会跳出
- ↑ 详情可参见此处的介绍
- ↑ 实际上TNO也并非“洗白”施佩尔。TNO中施佩尔的真面目可见于下方“德国内战”章节
- ↑ 详情可参见此处的介绍
- ↑ 意大利的开发日志
- ↑ https://tvtropes.org/pmwiki/pmwiki.php/Characters/TNOGermany
- ↑ 参见钢铁雄心4吧中烤熟的情侣G对本事件的详解
- ↑ 该mod尚无公认中文名,此为暂定名称
- ↑ 该mod尚无公认中文名,此为暂定名称
- ↑ 例如“反转的德国与苏联”,可见于此篇开发日志
外部链接
- fandom上的TNO wiki
- fandom上的TNO中文wiki(内容相当不齐全,有英语能力者建议使用英文Wiki)
- 知乎上的“TNO世界线介绍”专栏
- 知乎上的“TNO衍生mod世界线介绍”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