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布袋戏》是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的传统戏剧形式“布袋戏”的代表作品。
布袋戏(不限于霹雳、金光、天宇、神魔等)的粉丝一般自称或互称“道友”。
在ACG界有时会被称为“偶动画”,也有很多以霹雳布袋戏为题材的游戏等衍生产品。
“ |
一口道尽千古事,十指操弄百万兵。 八方寰宇集一艺,袖里乾坤日月升。 掌中风雷动,戏偶舞春秋。 但看英雄侠,江湖起汹涌。 |
” |
霹雳布袋戏系列由黄强华编剧、黄文择统筹口白。以1984年《霹雳城》为创始。但霹雳布袋戏系列是从1988年开始,历经《霹雳金光》《霹雳眼》《霹雳至尊》三部作品,一直到2022年的《霹雳玄蒙纪》,已播出至2838集,未完结。
霹雳布袋戏以剧集系列的区隔作为剧情联贯的基础,剧中仅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不下数千,是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之一。其表演手法与传统布袋戏有所不同。其特色是在金光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发展,包括加强声光爆破效果、使用电脑特效、戏偶的加大与精致化、改进操偶方式等。
霹雳剧集题材主要是玄幻和武侠,不论正邪,人物塑造得都相当丰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待补完)
霹雳布袋戏的配音由八音才子黄文择一人演绎,听久了会发现神韵和语调等细节精妙绝伦。而布袋戏自古以来就是闽南语一人配音,男女老少旁白等一并包括。
黄文择是赋予霹雳布袋戏所有角色声音、灵魂的传奇人物,因其声线多变,故有八音才子的称号。可以说,如果bgm是布袋戏的身体,那么闽南语就是布袋戏的灵魂。
之所以用闽南语,因为布袋戏产自福建泉州,之后才流传到台湾,从而保留了地方方言这一文化属性。闽南语是最接近古汉语发音的语言。一开始观众可能会觉得闽南语好笑,但多听听黄大的口白后,终会发现如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豁然开朗,闽南语口白配着武侠打斗,彰显出布袋戏的精髓。
目前霹雳从轰动武林开始往后都有闽南语和国语两个版本的配音,新人通常刚入坑无法接受闽南语,请耐下心来听两三集,会渐渐体会到其中的韵味。
布袋戏剧中,人物诗号也是特色之一。取决于角色特性,新角色出场,退场,甚至武戏开始时,总会口诵自己的诗号。诗号一般包含了人物属性,性格特色等,是了解一个角色的最好方式。而诗号的载体,从传统七言五言,诗经词牌,乃至现代文学作品的片段都有涉及。
如上个霹雳当家男主角素还真的诗号:
“ |
半神半圣亦半仙, 全儒全道是全贤。 脑中真书藏万卷, 掌握文武半边天。 |
” |
诗号的好坏由编剧文学功底决定。但因为闽南语配音的特性,由普通话读出来押韵和意境不是那么高。所以在剧中看到诗号的时候需要仔细体验其中的奥妙。毕竟没了诗号的布袋戏,不过是一场手办秀。
布袋戏不是手办。你见过一个近一万软的手办吗?虽然木偶人物的脸看起来僵硬,没有动画好看,画风也非常诡异,但是通过操偶师傅及音乐口白来刻画出的人物剧情,也别具风格。不同于二次元动漫丰富的表情,布袋戏表现情绪的方法大部分通过镜头角度,人物肢体语言和操偶师的功力来传达。但毕竟布袋戏动作再多对经费也不会造成影响,所有的精髓全靠操偶师们的精彩表演,木偶也可以很传神。
霹雳从1988年霹雳金光连载到至今,两千多集的剧本。主要以仙侠风格为主的苦境及各方侵略势力斗争为主线,江湖恩怨为支线,凄美的爱情为点缀。除了传统布袋戏中玄幻武侠剧情,以及文系中重视诗词文采和诙谐搞笑的特色之外,还展出许多天马行空的剧情元素:包括回到过去的“时空圣战”、东瀛忍者、妖魔鬼怪、异次元世界、不同环境、外星人、吸血鬼、机器人、人造人、外星人、生化人,以及许多类似现代科技的武器、道具、时尚元素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的。
武戏自然是所有霹雳布袋戏的重点。霹雳的武戏精华随着拍摄电影吸取的技术,在配合电脑特效的情况下更采用了多方面各种动作的武戏分镜。
霹雳布袋戏因为作品众多,所以提供一份观看顺序表,以供接续剧情。但是并不建议新人从头开始看。
入坑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