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hin Red Line | |
原名 | The Thin Red Line |
常用译名 | 红色警戒线 细红线 细细的红线 |
作者 | 詹姆斯·琼斯 |
插画 | 无 |
地区 | 美国 |
出版社 | Charles Scribner's Sons |
丛书 | 无 |
发表期间 | 1962年9月17日 |
册数 | 1 |
细细的红线是詹姆斯·琼斯的第四部小说,曾两次被改编为电影,有着相当大的名气。
这是琼斯的一部二战小说,直接取材自他在美国陆军第25步兵师27步兵团服役期间参加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经历,并且和其他两部二战小说有一些共同人物,不过聚焦于不同的战斗。小说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最惨烈的战斗之一——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讲述岛上的美军士兵经过长达数月的艰苦作战,最终迎来新的胜利的故事。
一开始琼斯曾经计划将之前的小说《乱世忠魂》的男主角吸纳到这部小说中,但是后来改变了主意,他转而将《乱世忠魂》里的主角改了名,将帕维特改名为维特,沃登改名为威尔士,斯塔克改名为斯多姆。在琼斯后来的小说《口哨》中,出现了类似的角色。
由于作者将自己的很多亲身经历写进了小说(包括和一名日军士兵肉搏并将其杀死),因此小说中对于战斗场面的描写非常逼真且残酷。小说中描述了很多士兵在残酷的战争中人性被抹杀,兽性被激发的场面,比如为了娱乐而肢解日军士兵尸体,枪决战俘和从尸体上扒取金牙。小说着力描写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每一个士兵造成的情感影响。
“细细的红线”最初来自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的巴拉克拉瓦战役,在那次战役期间,200名英军萨瑟兰第93高地团士兵排成一排,抵挡住了400余俄军骑兵的冲锋。英国诗人拉·吉布林随后在一首诗歌里将其称为“细细的红线”,这个词后来也形容其他依靠少量武力凝结起一条战线对抗潜在的敌人。
小说中文版最初在2006年4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书名《细红线》,2013年再版时更名为《红色警戒线》,目前已经和电影版一致命名为《细细的红线》。
保罗·克里斯托评价这部小说为“琼斯的二战三部曲里唯一一部描写正面战场的小说,在处理方面毫不逊色。”并盛赞了小说的现实主义描写手法。科克斯书评盛赞了这部小说,表示这部小说通过对数十个角色的细致刻画,精心地描述了一场战争。
美国历史学家保罗·福塞尔认为这可能是描写最好的二战小说,英国作家约翰·基冈也赞同这种说法,认为这可以和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著相提并论。
这部小说曾两次被改编为电影,第一次是1964年,第二次是1998年,都收获了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