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翻译的理解和建议
- 对于初学者来说,翻译是外语理解问题,过了这个阶段就变成汉语理解问题。2、各行各业绝大多数都有天才,但翻译不会有。3、翻译要吃好,否则脑子受不了;吃得好人会胖,因为翻译时往往要耐心,要专心坐下来长时间思考,不可能经常运动,所以一定会增肥,一定没办法减肥,所以顾及个人形象的还是……回头是岸吧。
- 以下建议纯属个人意见,我也在逐渐摸索,同时基本只对大陆人有意义,如是香港、台湾等语种请考虑反过来。所有建议的核心在于:汉语美在简洁,字数越少越好。
- 英语似乎很重逻辑和数字,汉语讲究“不言而喻”,对数字、字面上的转折关系不敏感。“他出身贫寒,从小省吃俭用”,实在没必要按英语逻辑化成“因为从小经济困难,所以他一直省吃俭用”。“他立志长大要当工程师”也不需要数字化成“他立志长大要当一名工程师”,“他”当工程师自然只可能当“一名”,不可能有别的情况,去掉数字显然更加通顺。同理,“娶了一个妻子,两人一起生了一个孩子”不如就说“娶妻生子”,至于“两人生下一个独生子”这种就……
- “他和他的父亲一起去外面吃了一顿”,“他带着他的儿子去学游泳”,不如写成“他和父亲去吃饭”,“他带儿子学游泳”。如果“他”是和“别人的父亲”吃饭,那只会写成“他和XX”,“他和你XX”,“他和我XX”,绝不会写成“他和父亲”。不要小看这点差异,20年前不会有电影的片名叫《我和我的祖国》。“kill his own father”实在没必要写成“他为抢夺皇位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这么繁琐,“弑父夺位”足矣。
- 之一。XXX是日本政治家、慈善家、企业家,XX是美国开国元勋,这些语句后面不加上“之一”意思完全相同,语句更显简练。《战争与和平》是世界名著即可,绝不可能会有人以为你宣称世界名著只有这一本。“XXX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之一”同理。向朋友介绍时只需要说“张三是我朋友”,“这是我儿子”就行,不需要担心谁误以为你只有一个朋友或纠结那是不是你的独子。常见的“最XX之一”属于逻辑问题,XX是YY最亲密的战友之一,这里的问题是不知到底是多少人之一,三五成群可以,成百上千也完全可能,还不如就说“XX是YY的亲密战友”,“XX对黑洞研究贡献很大”,“XX在世界泳坛名列前茅”。
- “进行”实在多余,查教授写两人比武绝不会说“进行比武”,为病人手术也实在不需要写成“为病人进行手术治疗”。20年前的《新闻联播》除“进行曲”这种词外绝对没有“进行”二字,这值得现在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学习。
- 《XXX》是一部于2021年上映的ZZ电影,1、《XXX》不可能是N部电影;2、2021年的电影只能是2021年上映,绝不存在其他情况,2021年制作、2021年开拍……都不叫“2021年电影”。
- “好容易”与“好不容易”都是不容易,如果容易,那根本不值一提,这是汉语的逻辑:XX加冕不需要说XX被加冕,XX年年评为先进工作者也不需要担心有人不知道XX是“被评为先进工作者”,XX提名奥斯卡影后更不需要说XX被提名奥斯卡影后。
- 英语似乎“XX是”后面只能是名词,“XX靠当程序员养家糊口……”。汉语灵活一点,“XX”后面可以接动词,“XX靠编程养家糊口”。
- 汉语已经有丰富的词汇,实在没必要把各种特点当成复选框一样去加个“性”。“感冒极易传染”不需要“感冒传染性极强”,“有可能”不需要“有这个可能性”,“有远见”不要说成“有前瞻性”,好看好听好笑不用非要“很有可读性、可听性、可笑性”还自以为是“书面语言”。
- “的”字和“了”字应该能省就省,“获最佳女主角奖”肯定拿到奖,不需要英语过去时那样写成“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XX在YY西侧三百公里,不需要“XX在YY的西侧……”,“据《ABCD》记载”也无需“据《ABCD》的记载”。“XXX高大、英俊、威猛”更不应该写成“XXX是一个高大的、英俊的、威猛的男人”。
- 简洁只是第一步,目的是精炼语句,把原本英语四五句才表达清晰的内容用一两句说清楚,进而摆脱英语句式的行文思维和习惯。
——引用自维基百科用户,307级维基创作奖、维基资深主编、维基翻译大师Jarodal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