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
专题是由一系列相关的条目构成的。当这些条目(及其内容)逐渐增多时,这些条目的编辑者们开始交流,统一相关条目的表达、排版、外观。而这就是专题设立的目的:促进编辑者在一系列条目上的协作。而这就是专题设立的目的:促进编辑者在一系列条目上的协作。专题可以说是条目的集合体,也可以说是对这些条目感兴趣的编辑者的集合体。
专题指引上并没有规定创建专题的标准,您可以自由地创建专题。但请注意在页面存废政策中对专题页具有一定的要求,当然这要求很低:专题页必须有意义。也就是说,您不能创建一个其中内容显然不在收录范围内的专题,或者在此专题还没有成型页面的情况下就创建,又或者创建编辑范围为“使用了标题替换的页面”的专题,以上这些情况并不能对建设条目起到帮助。当然,除此以外的专题都是被允许创建的,甚至可以创建不包含任何条目的专题,比如“萌娘百科论述专题”,或是为了维护页面的“积压工作专题”。
此外,专题指引还规定了“无意义的专题页面应当被删除”,这里使用了“无意义”而不是“内容过少”、“格式错误”之类的表述。这意味着哪怕您创建了一个只是罗列了当前专题中的条目还存在哪些不足、可以怎样改进的页面,也不应当被删除。哪怕格式有问题也不要怕,专题页的设立初衷便是为了协作,会有其他编辑者来协助完善专题页的。当然,请不要因此而就忽视对格式的要求,别人不可能对您的错误一忍再忍。此外,一个按照格式将专题页面排列的整整齐齐的页面也未必不会遭到删除,若这个页面中仅仅只存在这些“格式”,而没有相关的“内容”的话。
专题并不拥有条目,更广泛地说,没有人拥有条目。作为一个所有人都可编辑的百科,若有谁强调对某一条目的“所有权”是一件很可笑的事,哪怕是条目描述的对象本人也是如此。不拥有条目,也就意味着没有人能采用“因为我是这个专题的编辑者,所以你应当听我的”之类的表述来向他人传达甚至强加自己的观点。同时更不能因为自己位列“专题参与者”便轻视甚至忽视“非参与者”的意见。
专题的参与者中,某某编辑组的成员可能占了绝大多数,但这不意味着这个编辑组拥有条目。尽管编辑组的观点可能在讨论中占到了绝对优势,但编辑组在站外讨论的结果,仍然需要对其他编辑者说明,并力求在站内达成共识。此外,编辑组并非一个整体,其每个成员都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无论何时,进行讨论的主体仍然是“人”而不是“组”。
专题中有具有约束能力的文件——“规范性编辑指引”。这份指引是由数位专注于编辑此专题的编辑者共同完善和推行的,它至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一定程度代表了该专题的编辑者在某些问题上达成的一致意见。其作用是为了帮助改善条目质量,减少维护操作。所以与其自行编辑又被其他编辑者大幅修改,甚至产生冲突,为什么不先参考一下现有的共识方案呢?当然,人毕竟只是人,必然会出错,若您发现其中存在着问题,也请勇于提出讨论。
“ |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 ” |
—— |
专题指引中对冲突的解决方式只有这样一句话:“规范性编辑指引在含有对应专题的页顶模板的条目下生效。”这显然是一个兜底条款,指引中并没有其他规定。事实上,大多数的问题都应当通过讨论来解决,讨论页便是为此而生。编辑者不应赋予两个专题之间的观点碰撞比两个编辑者之间的观点碰撞更多的含义。兜底条款的存在意义仅是为了在事件彻底僵持不动的时候提供一种最不易出错的解决方案罢了,但毕竟人比规则灵活。
专题主页不是专题介绍页,简而言之:专题主页是为编辑者服务的,专题介绍页是为读者服务的。
在专题指引推出之前,萌百就以及有不少用户在用户子页面下建立了一些专题介绍页,很多页面的制作都相当精美,仅仅放在用户页下相当可惜。因此,专题指引中专门有“专题介绍页”一节,为这些页面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机会,也方便了对相关专题感兴趣的读者。但请注意,专题的介绍需要放置在子页面下,专题的主页更多的是为了给编辑者提供信息,而且这样的好处是这些专题介绍页能专注于为读者提供信息而无需再考虑加入编辑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