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 |
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川哥指哪我打哪 |
---|---|
用语出处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42页 |
相关条目 | 课文梗 |
川哥指哪我打哪出自对人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一张插图的调侃。
2023年3月,一张出自《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插图开始在网络上流传。这张插图分为四格,分别配有一小段文字:
场景一:上课时,小川总是和我说话。[1]
场景二:小川认为我是“他”的好朋友,不允许我与其他朋友交往。
场景三:放学后小川去网吧打游戏,邀请我一起去,还说我的费用他包了。
场景四:小川和别人闹矛盾,约我一起去教训那人。
插图最下方向读者提出了三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友谊的原则。
然而有网友针对场景三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小川”邀请“我”去网吧虽不符合二人身为中学生的身份,但包揽上网费也是一种大方的表现,因此为插图里出现的“小川”冠上了“川哥”的“尊称”。以此为出发点,插图中的其他三个场景也被纷纷找到了合适的借口理由。
作为义务教育教材,原图画自然需要彰显主流道德价值观。而当网友发现存在其他的解释反而更加符合现状且逻辑自洽的时候,二次创作也就无可避免了。
2024新版初一教材中,小川带“我”去网吧的一幅图惨遭删减,川哥的仗义人设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