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战国时期 |
---|---|
其他表述 | 中国战国时代 |
用语出处 | 历史时期名词 |
相关条目 | 春秋时期 |
战国时代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即东周的后半部分,起始时间有公元前476年(《史记·六国年表》起点)、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等诸说,结束时间为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战国”之名,源于西汉刘向编撰的《战国策》。记载这一时期历史的传世文献主要有《战国策》《史记》《竹书纪年》等史书,以及《孟子》《墨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典籍。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及秦末以来历代战乱的破坏,今人所得见的战国时期一手史料已经十分稀少,以秦国和楚国的简牍为代表的出土文献对于研究战国历史非常重要。
在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流派的思想家辈出,形成了所谓的“百家争鸣”时期,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
此外,战国在中国民间的流传程度之广虽不及三国,但也诞生了很多相关文艺作品,廉颇、蔺相如、屈原、荆轲等战国时期人物的形象也为人津津乐道。
中国战国时代主要的七个诸侯国中以秦国实力最强,其余六国或选择合纵共同抗击秦国,或选择连横依附于秦国,纵横家在诸国中引发一场场精彩的权谋斗争,乃至于战争频繁,这给ACG作品带来了大量宝贵的历史素材;
春秋时期之后依旧继续百家争鸣的儒家、道家、兵家、法家等众多学术流派,许多成为现今ACGN作品中登场势力的原型;
战国时期涌现出的著名历史人物,许多成为ACGN作品中登场角色的原型,这些角色的台词、故事等,也都有浓厚的战国时期的风格。如在许多作品中,荆轲行刺的情节或善于暗杀的设定就来源于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真实事件。
(待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