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火力不足恐惧症 |
---|---|
其他表述 | 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 |
用语出处 | 在PLA被敌方的压倒性火力打败时 |
相关条目 | 优势火力学说 |
主流观点都认为火力不足恐惧症是从对抗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朝鲜战争等一系列共和国建国前后的重大战役的回忆、反思与探讨中衍生出来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成军以来装备一度十分落后,早期平均三个人一把枪,更别说大炮了。国军炸完日军炸、日军完了国军接着炸,好不容易缓口气,结果去了朝鲜还是接着挨美军的炸。所以从三八线回来后,解放军一直在使劲造火炮,到了金门炮战,终于能跟对面的美式火炮打个旗鼓相当。
虽然金门炮战打完了,但解放军的火力不足恐惧症貌似还是没有治好。到了两山轮战的时候,新问题又出来了:火炮口径和数量上去了,炮弹的储备又不够了,整个红河地区的民用车辆都拉上去运炮弹。
所以火力不足恐惧症不仅没治好还加重了。
90年代时,解放军没什么大的战斗舰艇,于是就拼命的造小舰。于是就诞生了只有200吨,却载着8个导弹的22型导弹快艇,还丧心病狂地造了83艘。
空军这边强-5、歼-7、歼-8、以及苏-27打打火箭弹也就得了,最后连歼10和苏35也弄来打火箭弹,连歼20都被它们传染了,瞒过敌人雷达,避开敌人的预警机,长途奔袭了几千公里,然后跑到敌人的阵地上打了一通火箭弹。
陆军这边的症状:
其实不难发现“火力不足恐惧症”不过是一种困于新中国建国以来遇到的一系列海外压力造就的、自然而然的急迫感,的外在体现。这种情况全世界皆有,比如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因海军条约影响产生了明显症状,一度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上有严重的武备堆砌现象,直到友鹤事件和第四舰队事件发生才消停。
而进入新千年以来,新中国军工因为规划稳妥、戒骄戒躁,反而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部分领域更进一步,比如在新造驱逐舰上使用了全球口径第一大的通用垂发(850mm)并配套鹰击-21这等猛物。这些现状的确显得新中国仍在极力追求更强的火力输出。毕竟不论如何,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狙击榴的段子,笑笑就好,因为狙击榴并不能取代传统的高精狙。而战斗机打火箭弹则是一种传统的节约训练费用方法,全世界都在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