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萌娘百科现实战争相关条目正在建设中,欢迎有编辑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历史军事原型编辑组编辑群:
1035855750欢迎阅读并协助
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
Wiki入门或
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历史资料,确保条目内容的准确性与中立性。希望你能珍惜这珍贵的平静岁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
|
The Great War
|
|
一战时期的坦克和战机(出自《勇敢的心:世界大战》)
|
时间
|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
地点
|
欧洲,亚非部分地区,全球各海洋地区
|
结果
|
协约国获胜,巴黎和会召开。
|
参战方
|
协约国
- 大不列颠联合王国(英国)及其殖民地和自治领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共和国(1914年–1917年11月8日)
- 美利坚合众国
- 意大利王国(1915~1918)
- 日本帝国
- 民国(北洋政府)
- 塞尔维亚
- 罗马尼亚
- 黑山
- 希腊王国
- 比利时
- 汉志王国
|
同盟国
- 德意志帝国
- 奥匈帝国
- 奥斯曼帝国
- 保加利亚
- 意大利王国(1914~1915)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乔治五世(英)
普恩加莱(法)
尼古拉二世(俄)
贝当(法国名将)
福煦(法国名将)
黑格(英国将领)
伯鲁希洛夫(俄国名将)
|
威廉二世(德)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奥匈)
凯末尔(奥斯曼将领)
兴登堡(德国将领)
|
参战兵力
|
42,959,850人
|
25,248,321人
|
伤亡与损失
|
5,525,000阵亡,
4,121,000失踪
|
4,386,000阵亡,3,629,000失踪
|
“ |
This is a war to end all wars, it ended nothing.() |
” |
——《战地风云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One)[1],又称欧战(The Great War)[2],简称一战(WWⅠ()),二战爆发前曾被称作“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The War to End All Wars[3])或直接称之为“世界大战(World War)”。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第一个被认为是世界大战的战争。一战并不是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此前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等都已经达到世界规模。
一战为影视、文学、ACG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
现实一战介绍
起因
- 英法等传统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与对世界市场的垄断阻遏了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根本)
- 法国、意大利等国的领土收复主义带来了与其邻国不安定的因素。
- 巴尔干地区民族主义者要求重新划分巴尔干秩序,亦成为俄、奥的代理人角斗场。
- 各列强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协约国(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同盟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战前疯狂扩军备战。
- 萨拉热窝事件&七月危机(直接/导火索)
参战势力
主要国家以粗体显示。
- 协约国
- 成员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沙俄和十月革命前的共和俄罗斯)、罗马尼亚、意大利
本来是和德国结盟的,一战开始后瞬间改变立场理论上,意大利与德奥签订的是防御性互保协议,而一战爆发是奥匈帝国主动进攻塞尔维亚,所以意大利没有加入奥匈一方的法理性。其实还是意大利找个借口不想打、葡萄牙、比利时、日本、民国北洋政府、美国、塞尔维亚、芬兰、黑山(门的内哥罗)、希腊、汉志王国、泰国、巴西、内志和哈萨联合酋长国、阿西尔酋长国。
- 协助参战国:亚美尼亚。
- 同盟国
- 德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杰拜勒舍勒尔酋长国、达尔富尔苏丹国、德尔维希、南非共和国不是南非联邦。
- 迷之国度
- 墨西哥据说有加入同盟国的传闻。德意志帝国向墨西哥发出了“齐默曼电报”,邀请墨西哥参战,并许诺将在美西战争中被美国割走的新墨西哥等几个州归还墨西哥。此电报暴露后,直接导致了美国国会通过对德宣战的决议。
但是那时候墨西哥政局动荡,中央政府政令几乎不出墨西哥城,它敢和北边那个恶霸干架吗?不要怂就是干
战争经过
1914年6月28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前来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视察,被一位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枪杀其实这哥们很冤,他是支持帝国联邦化和斯拉夫人平权的开明派。暗杀约一个月后,奥国对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并列出一系列要求(塞尔维亚政府要和奥国政府合作,压制一切的反奥行动及检控萨拉热窝事件的涉案人士)。尽管塞尔维亚表示,除了两条违反宪法及影响主权的条款,将接受其他所有条款。然而,奥国在得到德国的支援后执意开战。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沙俄开始动员。7月31日,德国向沙俄提交要求停止动员的最后通牒,未果后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并要求法国保持中立,未得到回复。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即日开始进攻卢森堡,8月4日入侵比利时使得英国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对俄宣战,8月12日英国对奥宣战,战争全面爆发。
在战争爆发前几年,德军总参谋部部长施里芬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宗旨的施里芬计划:先用六周击败法国,然后全力对付俄国。法国方面也制定了收复失去的阿尔萨斯洛林的第17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出乎意料,双方在战争前期均十分乐观,但很快便陷入长期阵地战的僵局。西线双方反复争夺的纵深不过几百公里。
1914年8月4日德国对比利时不宣而战,然而比利时人的顽强抵抗出乎意料,光是占领比利时就用掉了两周时间。比利时沦陷后德军全力进攻法国,9月3日已经打到巴黎城下,但在9月5日-12日的马恩河会战中被法英联军大败,只得转入防御,双方均没有推进的力量,从此西线进入了阵地战。
1916年2月,东线压力降低后,德军围攻法德边境上的重镇凡尔登,与法军在此血战七个月,却始终无法拿下凡尔登。联军为了解围在北线也发起了索姆河战役。两战均极为惨烈。
1917年4月6日,因为齐默曼电报,美国对德宣战。
1917年11月,俄国革命之后决定退出战争,德军于是能够把所有军队都移到西线来,企图在美军抵达前打垮法国。1918年春,德军连续发起了数次大型攻势,又打到了巴黎城下,却始终无法拿下巴黎,本身也伤亡惨重,最终战争动力被全部耗尽。随着美军投入战场,兴登堡防线被捅穿,德国败局已定。基尔水兵哗变后,首都柏林也爆发了红色革命,最终德皇退位,德国投降。所以“一战结束时德军还在法国境内”并不能作为“刀刺在背传说”或是某些国家厨口中德军有多么强大的根据。德国实际上已经打不下去了,国内反战情绪爆炸,军队在崩溃边缘,面对着满状态的美军除了投降几乎别无选择。
1914年8月17日,俄军攻入东普鲁士。德国援军迅速反应,于8月26至30日与俄军爆发了坦能堡会战,鲁登道夫将军在此战中大败俄军。
1915年由于西线陷入胶着,德国决定先击败俄国,德奥联军发起顺利地推进使得俄军撤退到了德涅斯特河一线。
1916年春,俄国200万大军在勃鲁西洛夫将军的指挥下对德奥发起反攻,攻入了奥匈帝国境内,令德奥联军损伤惨重。
然而俄国本身落后的经济无法承受战争的巨大压力,导致国内经济凋敝、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反战情绪极度高涨。1917年3月8日,二月革命(俄历)爆发,沙皇退位,临时共和政府决定继续战争,然而被德军暴打,更加剧了国内的矛盾和冲突。1917年4月,德国默许列宁夫妇穿越德国领土回到俄国。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俄历)爆发,苏俄政府决定和德国停战以专心对付白军,和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割地赔款以退出战争。
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两路夹击,迅速占领了塞尔维亚。
1915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宣战。意军虽然实力一般,但拖住了奥匈的大量部队,缓解了法国和俄国的压力。
1916年,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结果被德、奥、保三国占领,其丰富的石油和粮食资源也落入同盟国手中,缓解了国内的压力。
由于戈本号事件,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并在高加索与俄国、在巴勒斯坦与英国交战。
1915年英国海相、后来的首相丘吉尔主持了加里波利之战,结果法英联军惨败。而在中东地区英军进展则顺利了许多,接连攻克了巴格达和耶路撒冷。英军少校T·E·劳伦斯协助阿拉伯人发起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使得英军得以占领大马士革。
开战后,协约国凭借优势兵力毫无悬念地迅速占领了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唯独德属东非驻军在司令官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的指挥下多次以少胜多,甚至主动进攻过协约国殖民地,坚持到了战争结束后。
日本援引英日同盟对德宣战,出兵占领了德国所占领的中国青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亦出兵占领了德属新几内亚和德属萨摩亚。
中国段祺瑞政府于1917年对德宣战,向协约国派遣中国劳工旅,并趁着俄国混乱出兵外蒙古。
一战前德国和英国进行了高强度的海军军备竞赛,双方的无畏舰均如下饺子一般纷纷下水。然而,一战中却只有一场大规模的舰队决战——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德国海军虽然损失相对较少,取得了战术胜利,却没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此后德国转入无限制潜艇战,却最终导致了美国亲自下场参战。
战争结果及影响
世界范围
- 同盟国战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皇室倒台,帝国解体,由魏玛共和国、苏俄、土耳其共和国和奥匈帝国遗骸上的诸多新兴民族国家取而代之。战败国与各协约国签订《凡尔赛条约》(对德和约)《圣日耳曼昂莱条约》(对奥和约)等条约。
- 约15,373,100人死亡,1000万人受伤。巨大的伤亡让西方出现了盲目反战的思想,成为二战前绥靖主义的源头。同样因为巨大的伤亡,最早的欧洲一体化思想,如库登霍夫-卡勒吉伯爵的《欧洲合众国》开始出现。
- 随后爆发的1918大流感[4]又在世界各国感染了约500,0000人,为刚刚开始恢复的战后各国雪上加霜。
- 柏林西非会议确定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取代。
- 一战使人类的科技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大量的新式武器及其平台、新式通讯手段、新式医疗技术等的发明与发展。从一战开始,坦克、飞机和潜艇异军突起,大幅度改写了战争规则。
- 一战后,国际联盟成立以维护欧洲列强的世界和平(),成为了后来联合国的雏形。但提出该概念的美国由于参议院共和党人(时任总统威尔逊是民主党人)的反对而未能加入国联。威尔逊因为此事被气到中风昏迷
- 一战使传统欧洲列强的政治经济地位下降,美国、日本开始崛起,美国首次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英国因为战争的巨大开支而黄金外流,英镑遭到挤兑无法兑换黄金,且协约国贷款、德国赔款等大多以美元结算,英镑从而被更为稳定的美元逐步取代了世界货币地位。
- 战后的欧美各国进入了虚假繁荣的“咆哮的二十年代”。
- 一战加剧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革命在俄罗斯爆发并取得成功,但德国革命却最终惨遭镇压。各国在兵变中结束了战争。中国因为战后秩序划分的不合理(因为民国提出的废除二十一条与归还青岛等要求遭到日本拒绝),爆发了“五四运动”,最后北洋政府并未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一战使大量男性阵亡。女性被迫进入工厂恢复生产,推动了女权事业的发展。
- 由于协约国各国反德情绪高涨,出身德意志邦国的各王室、有德语名的城市纷纷改名以和德国划清界限。如英国王室由萨克森-科堡-哥达改为温莎,比利时同家族改为德·比利时,俄国首都圣彼得堡改为彼得格勒。
- 大量相关文学艺术作品出现。代表如德国作家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
国家范围
- 战败国(尤其是德国)背负了沉重的条款。德国丢失了但泽市[5]、西普鲁士[6]、梅梅尔[7]、波兹南[6]、部分上西里西亚[6]、阿尔萨斯-洛林[8]、莫列斯纳、欧本-马尔梅迪[9]、北石勒苏益格[10]、萨尔[11] 、古尔琴[12] 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13],协约国占领莱茵兰地区并将其非军事化,且莱茵河东岸五十公里不得设防,限制德国军队不得超过10万人,使德国国内弥漫着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德国共和派背负了签订凡尔赛条约的“罪行”,而极端仇视共和国的容克地主、保皇党和右翼军国主义者们依然牢牢地把持着小而精的德军,在魏玛时期如同国中之国般存在。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爆了咆哮的二十年代积压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纳粹党的上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日本通过一战带来的物资需求曾经有短暂繁荣的“大正民主”。但随着欧洲各国开始战后恢复与俄国内战的影响使“大正民主”衰落。经济危机之后极端主义在日本迅速发展,最终大政翼赞会成立,所有政党全部解散,日本早期民主尝试彻底失败,陷入了军部专政。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列强忙于战争疏忽远东事务而获得短暂发展,新文化运动也达到高潮。
- 一战后英法等国以意大利在战场上表现不佳为理由拒绝完全履行战前为邀请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阵营而签署的《伦敦条约》。战后意大利经济凋敝,极端主义思想蔓延,最终墨索里尼与支持者向罗马进军,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协约国的背叛与“尚未收复的意大利”一同促使意大利加入二战。
- 罗马尼亚获得了原属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保加利亚失去部分土地;原奥匈帝国巴纳特地区被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瓜分;[14];南斯拉夫获得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家,奥匈帝国肢解。土耳其的中东领土被英法以国际联盟为由“接管”;奥地利将意大利人口较多的南蒂罗尔和伊斯特拉半岛[15]割让给意大利。但南蒂罗尔也有德语区[16],导致后来奥地利与意大利长达60多年的领土纠纷。
- 也门独立;汉志王国独立;波斯湾西岸领土被割让给内志王国;叙利亚被法国托管;约旦和伊拉克被英国托管;亚美尼亚独立;一部分地区割给希腊[17] ;奥斯曼帝国被肢解。阿拉伯民族运动上升,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开始出现,形成了今天的中东格局。锡安主义运动迅速发展,随着《贝尔福宣言》通过,第三次阿利亚运动开始,为以色列的建国奠定了基础。
- 一战后,民族主义运动进入高潮,波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复国,捷克斯洛伐克、爱尔兰、匈牙利(但仍作为失败者)、芬兰、伊拉克独立,塞尔维亚与其他南斯拉夫民族共同建立南斯拉夫王国[18]。
- 一战之后,希腊试图实现长期以来的目标“伟大理想”,爆发了希土战争,前期战况大优,但因国王关键时刻被猴子咬伤病逝,被凯末尔击败,形成今天的希腊和土耳其两国版图。
ACG作品中的一战
或许是因为一战的性质和影响,一战历史似乎成为了欧美国家的相对灰色地带,相关艺术作品更远不如二战、越战来得多且闻名。
ACG作品中所登场的战争事件(战争、战斗、军事行动、武装政变、体育格斗赛事等) |
---|
| | | 史实战争 | | | 虚构战争 | | | 虚构政变 | | | 格斗赛事类 | | | 关于更多和军事有关的内容,请参考模板:军事话题索引。 |
|
注释
- ↑ 英式也有写法"First World War"
- ↑ 即“规模庞大的战争”。"Great"并无“伟大”等带有感情色彩的含义,仅有“(规模)庞大”等含义。
- ↑ 罕见写法The War That Will End War
- ↑ 旧称“西班牙流感”,因有歧视意味而更名。
- ↑ 国联托管
- ↑ 6.0 6.1 6.2 割让给波兰
- ↑ 割让给立陶宛
- ↑ 割让给法国
- ↑ 割让给比利时
- ↑ 割让给丹麦
- ↑ 国联托管,1935年经公投回归德国
- ↑ 割让给捷克斯洛伐克
- ↑ 绝大部分被英、法、日瓜分
- ↑ 匈牙利分得了一部分此地区
- ↑ 后来在二战后割让给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解体后分给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
- ↑ 指博尔扎诺地区,也称上阿迪杰
- ↑ 1923年《洛桑条约》中,割让给希腊的领土被收回,亚美尼亚的部分领土被收回,叙利亚北部部分地区还于土耳其,1939年土耳其吞并了叙利亚的哈塔伊
- ↑ 最初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