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
|
|
|
作品相关
|
书名 |
歌剧魅影 Le Fantôme de l'Opéra
|
原书出版时间 |
1911年
|
作者 |
加斯顿·勒鲁
|
人物相关
|
本名 |
埃利克[1]
|
别号 |
歌剧魅影、魅影
饭桶
|
萌点 |
面具、毁容、天才、西装、黑化
|
出身地区 |
法国鲁昂
|
个人状态 |
死亡(原作)
|
相关人士 |
深爱的人:克里斯蒂娜·达埃[2]
|
歌剧魅影/剧院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Le Fantôme de l'Opéra),一般指加斯顿·勒鲁创作的小说,亦指其同名改编音乐剧、电影或主角。
简介
18世纪中后期,法国新城区开始建设,当时的勒鲁受邀参观在建的巴黎歌剧院,在看到歌剧院的地下湖后有感而发,遂创作出《歌剧魅影》,于1911年出版,然而此书一直不温不火。1925年美国电影公司推出《歌剧魅影》电影版[3],使得这部作品突然爆红,典型例子如《夜半歌声》在推出后虽然标榜“恐怖”但是丝毫不影响观众的热情。
1986年,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推出《歌剧魅影》的音乐剧改编版本,该剧是百老汇最长寿的音乐剧,在中国也时有巡演[4],又在2004年被重新翻拍为电影。
一百余年以来,“魅影”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意象:半边脸的面具、黑袍与西装,以及他的(爱情)悲剧。这个意象也在不断被使用着。
主要情节与版本介绍
- 天生的畸形儿埃利克,他的脸让家人十分害怕,母亲含泪送了他一个面具。之后他离家出走,在流浪过程中进入马戏团被扮成“活死人”并接受了艺术训练,名声大噪。在他的名气传到波斯之后,当地国王派密探找到他,发现他是个无所不能的天才,但由于种种原因派达洛加处死他,然而达洛加放了他一命,达洛加也因为这件事出逃到巴黎。他也厌倦了被人利用、漂泊的生活,来到巴黎成为了建筑承包商,承担巴黎歌剧院的部分建设工作,借此机会建造了一座地窖,在歌剧院建成后隐居在剧院的五号包间,潜心创作着《胜利的唐璜》。
- 在这段日子里,他被克里斯蒂娜的声音沉醉,暗生情愫。他在化妆间里教她唱歌,成为了她口中的“音乐天使”,动用一切手段“帮助”她成为主唱、阻挠所有让他离开五号包间和与克里斯蒂娜分离的人。他在某天晚上把克里斯蒂娜带回自己的房间,却被好奇的她摘下面具。在《胜利的唐璜》完成后不久,克里斯蒂娜此后与她的青梅竹马拉乌尔相遇,他承诺带她逃离剧院,在不为人知的角落过平凡的生活。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埃利克偷听到。在又一场表演后,她被埃利克劫持。埃利克将她囚禁,并要求她做出抉择:要么与他结婚,要么他会和巴黎同归于尽。两人随后订婚“她亲了我”“我吻了她的脚”,但她很快被拉乌尔带走。听闻克里斯蒂娜离开的消息,“可怜又不幸的”埃利克心灰意冷,在哭着和达洛加交代一切之后,不久去世,被埋在歌剧院的密室内。
-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剧对原书进行了大幅删改,删除了原书后半大部分以达洛加视角讲述的故事,在克里斯蒂娜离开后全剧戛然而止。被人们熟知的“lot666”、宣传单上魅影的半边脸面具和玫瑰花的组合、知名唱段(如“别无所求”“覆水难收”)等均为音乐剧首创。
其他作品中的借用
人物
neta
注释与外部链接
- ↑ Erik/Eric原作中未提及姓氏;电影中他的名字有变,1943年版改编电影中是“Erique Claudin”,1989年版是“Erik Destler”。
- ↑ Christine Daaé;和魅影一样,名字在电影中有修改,1943年版改编电影中克里斯蒂娜的全名是“Christine DuBois”,1962年版是“Christine Charles”,1989年版是“Christine Day”。
- ↑ 实际上最早的电影为1916年版,但已经散佚
- ↑ 参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