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郎,该喝药了。 | ” |
潘金莲是名著小说《水浒传》人物之一,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
宋朝最出名的美女,古代是「毒妇」的代名词,其与武大郎、武松、西门庆三个男人的恩怨情仇,在民间广为流传。留下了《水浒传》、《金瓶梅》两部奇书。
潘金莲是西门庆的第五房妾。《水浒传》中设定为是清河县里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而不肯依从而故意把她嫁给武大郎。见到武松后妄图引诱,遭到武松责备。后趁武松不在时受邻居王婆的撺掇和西门庆通奸,并指使西门庆打伤了前来捉奸的武大。又在王婆教唆下毒死武大,因而被武松手刃。头还被扔到了西门庆脸上。几百年来,就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成为妖艳、♯♯、狠毒的典型。但也有人同情她的遭遇,羡慕她追求自由反抗旧伦理的勇气。她是经施耐庵初刻划兰陵笑笑生极度演绎而活在戏剧舞台文学作品市井百姓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人物是从《水浒传》中借衍而来,但在《金瓶梅》中,其经历、性格、生活等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要的充实,从而塑造成一个既聪明伶俐、美丽风流,又是一个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欲无度的典型。现代作为被压迫的女性形象,开始翻案。
中文网络曾经流传这么一段关于潘金莲和武大郎“原型”的传说:
潘金莲故居为贝州清河县潘家庄(后改名为黄金庄),是一位大家闺秀。她父亲是一位官人。潘金莲的丈夫武植,因为年少时在潘家打工,所以被潘家收为女婿。婚后,她和武大郎(武植)一起恩恩爱爱,孕有四个子女,且平行端正。
因为武大郎少年贫穷,曾受好友黄堂资助。后来黄堂的家发生火灾,黄堂想要投奔武植谋份差事。但武植待他好酒好菜,却始终不提携他。黄堂一怒之下不辞而别。并在回乡路上到处散播谣言以泄愤。当地恶少西门庆与他沆瀣一气,添油加醋。于是便有了《水浒传》,该书也给潘、武两姓后人带来灾难:清河县的潘家和武家几百年来从不通婚。
然而,据专业学者考证,关于这段故事的“史料”只有两则:
一则是河北省清河县武家村的武植墓碑,该墓碑的碑文[1]记载了这段故事。然而,墓碑是1996年修建的,并非古人真迹。且根据该传说,武植生活在明代永乐年间,与《水浒传》大致的成书年代(元代末年)对不上。
第二则是《清河县志》。然而《清河县志》自明代嘉靖二十九年首次修志以来,先后数次重修,都从未有过关于武植或者潘金莲的记载。直到2001年重新修订时,才在第22编“文化”条目里,以“民间故事”的形式将其收录其中。
此外,明代每一届的殿试录、会试录、乡试录、进士登科录,全部都有完整的官方档案保存下来,从来不曾出现过武植的名字,武植墓碑碑文所述“中年举进士”无法证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