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下大同! | ” |
龙炎军 | |
设定美术 | |
所属阵营 | 神州 |
单位定位 | 反步兵/反驻军 |
配音 | 易箫 |
龙炎军是《红色警戒3》日冕mod中神州的反步兵/反驻军步兵,装备低速高伤的主武器和能吹飞接近步兵/清除驻军的龙息榴弹。
本设定由日冕设定组创作:
战场侦察已经至少揭示了如下要点:
官方公开的单位数据并不完整,无法直接从游戏中获取的数据可能无法及时更新,标注为蓝色字体的数据为公测后更新且已公开的数据
焚楼龙炎:装填5发龙息榴弹,这些榴弹可以击飞靠近的步兵或清理建筑内的驻军。
武器 | 伤害类型 | 伤害 | 多重攻击 | 杀伤半径 | 半径伤害 | 射程 | 攻击周期 | DPS |
---|---|---|---|---|---|---|---|---|
两分电磁半自动步枪 | 枪弹 | 35 | 3 | - | - | 200 | 3.73s-4.13s | 25-28 |
一寸半龙息榴弹 | 枪弹 | 50 | - | 10°扇形 | - | 175 | 1.5s | 11 |
(待补充)
自近代以来,漫长绵延的国境线与广袤复杂的周边环境决定了神州巨大的国防压力;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了确保海军力量在周边区域的压倒性优势,神州陆军的军费拨款占比永远只能称之为“刚好够用”。
这种分配比例带来的结果直接体现在了二十世纪初的太平洋战争中——相比于表现不凡的海军,神州陆军的发挥则有些“不甚良好”。战后,兵部与幕僚总府联合出具的战争复盘分析报告明确指出,和严重缺乏实战经验一样,在装备方面“上重下轻的不均衡”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步兵轻火器方面,在战争开始一年多后,神州才大规模换装六年式半自动步枪;而在此前,那些参与到太平洋战争之中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官兵仅握有以八十九年式栓动步枪为主的劣势火力。即使在性能优良的九十八年式轻机枪的支援下,这种水准的分队火力也只是在中远距离上能与伊顿尼亚步兵班组的半自动火力勉强抗衡。而在太平洋南部地区复杂岛屿地形经常发生的、对自动武器需求更大的中近距离遭遇战中,这种劣势则进一步被放大了。
由于这种堪称悬殊的基层部队火力差距,在战争早期执行进攻任务时,神州步兵非常需要来自上级的火力支援;这导致了陆军的进攻节奏略为拖沓,除非进行类似多方向梯次强袭之类的激进战术来加快进攻速度,但显而易见,这会导致更高伤亡。校尉们常常向因此前来问责的将军们抱怨敌方的凶猛自动火力,负责中长程火力支援的陆军炮兵与海军舰艇也经常要面对“军号一响,需求暴涨”、“步兵冲锋,家底全扔”的局面。
一名曾经多次负责支援任务的时任海军参将亦在回忆录中写道:“……为了神州,我们万里迢迢远渡重洋来到了炎热潮湿的南洋,即便缺乏像伊甸尼亚那样反应快速且高效率的火力支援,但捍卫神州的使命感让将士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鲜血铸就了胜利的丰碑……但我认为许多无谓的牺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们需要提升基层步兵的火力投射能力、舒适程度、与上级火力支援的协调效率,由此提高我军在近接作战与遭遇战的作战效率与反应速度,从而减少伤亡……”
尽管许多兵家和将军都如此指明了“一线部队所装备的先进技术兵器在数量方面不占优势”是神州陆军表现平平的主要原因,联合分析报告也确实承认了这一点,但这依然无法在整体上改变军费拨款向海军以及新生代空军持续倾斜的趋势——太平洋战争末期,庞大的舰队在夏威夷的失手被视作海军电气化建设不完备与舰队配置不够合理的最终表现,何况蓬勃发展的空军更是需要大量资源的“散财童子”;而在熬过经济危机之后,当时的执政学派也暂时放下了在军事方面用于刺激经济的宏观调控工具。
此外,议政院也对陆军方面索要军费的意图做出了反驳,来自议政院的意见认为:陆军在全军建设方针的执行上存在方向性错误,主要表现为过于侧重在开阔地域的“演习类”甚至“演戏类”作战,未能按各军区负责方向分别调整部队训练与装备类型,未能根据显而易见的预定作战地域做出战略战术与作战指挥上的调整;这些现象不仅说明陆军的部分军官及单位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同时也是陆军并没能充分利用已批下军费的现实表现。
此外,西北方向的崎岖地形对于神州与苏联双方都较为恶劣的基础设施条件,一直都限制着这片地区爆发大规模机械化冲突的可能性,自然也让来自苏联的军事威胁显得不那么真实,也就是说,议政院依然可以驳回陆军方面拿西北方向的防务做文章的心思。
这一情况下,军费分配只得选择继续“扬长避短”。当然,陆军军费没有遭遇大幅度削减,甚至还略有所增长;但考虑到战争后神州经济总量的变动与起效缓慢的通胀效应,陆军实际所获得的资源确实又下滑了一个台阶。毕竟,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同样数额的钱只会由于贬值变得更不值钱。
这种看似不公平的待遇持续了整整几十年,直到神州与西北方邻国的大规模边境冲突落下帷幕以后,情况才发生变化。
自三十年代以来,核武器的出现、及之后其远程乃至洲际投送手段大规模的部署所形成的核平衡,让各国都认为大规模的陆上军事冲突将要成为历史,在核武的威慑下,大国之间的冲突似乎变得虚无缥缈,双方都有能毁灭对方的能力,自然无人敢先大动干戈。然而,神苏边境冲突发生以后,这一判断被证明是错误的。
交了“学费”的神州无法再回避即便有核平衡,但这类冲突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让陆上常规军事装备发展的优先程度再次回升,总国防开支的占国内总产值比重日渐提升,军费拨款的天平也同样重新平衡。在经费逐渐宽裕的情况下,神州陆军在优先对装甲部队进行大规模更新换代的同时,开始继续探寻提升基层步兵部队战斗力的方法。
传统的步兵防护与火力似乎已经不足以适应纷繁复杂且变化莫测的现代战争环境,但为了提升“防护”与“火力”二者、甚至只是其中一者,步兵都得额外背负更加沉重的装备;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基层步兵的综合战斗力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天花板”,且会极大地影响步兵部队的士气。毕竟,即便机械化步兵在大部分行军路程中都可以乘坐载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用不着自己的双腿:在平原上发起冲击、或是在复杂地形中执行作战时,沉重的武器装备会让他们不堪重负。
而在传统体能训练已经尽力挖掘绝大部分士兵士身体潜力的情况下,想要进一步提高步兵的战斗力、或者说是负重能力,就只得另辟蹊径——改变装备,或者改变士兵自身。
在改变装备方面,神州的科研部门与各大军工企业一直在为武器和防具的轻量化工程不懈努力;然而,材料技术的瓶颈限制了大部分装备的重量下限,在此基础上强行减重只会导致装备在其他指标上达不到合格水平——防护、耐久、可靠性,而这三者的重要性都是血淋淋的经验换来的,没有人敢在它们身上动刀子。
而在改变士兵自身方面,起源于伊甸尼亚的、曾经在短时间内“风靡全球”的“超级战士”设想在神州也同样在幕僚总府的案几上接受论证,但随即便被“那只大手”丢进了碎纸机。在幕僚总府参与研讨论证的人们仍然能回想起当时在谈及“基因”、“改造”等字眼时,如同歇斯底里症犯病了的伦理道德委员会代表向他们头顶直劈下来的一通斥责:
“把你们脑子里那些丧心病狂的念头都给我丢出去!岂能将人的身躯视作器械肆意折腾?!提议之前可否过过脑子?”
即便来自伦理道德委员会以及其它部门的强制力切断了通过特殊手段提升士兵身体素质的想法,但谁也不能保证类似的想法会不会正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某个犄角旮旯进行着实践。可不管如何,委员会在这方面的否决向来是没有死角和余地的,大家只能将思路放到了此时尚不成熟的机械外骨骼技术上。
和所有国家一样,神州在新型机械外骨骼的大部分设计与生产环节上并未遭遇过于巨大的障碍,无论是机械结构设计、运动算法还是操控系统问题,在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进步面前都被迎刃而解,而唯一的难题便是能源问题:现有的电池与供电设备都无法维持机械外骨骼持续战斗所需的能耗。面对这个短时间内无法逾越的鸿沟,神州在提升步兵负重能力的努力暂时陷入停滞。
直到沪苏联合工业集团的高密度高温超导电池技术研发成功、并且有能力投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后,这个项目才算有所改观——和其他许多停留在原型机或图纸上的装备一样,此前因较差的自持能力而在实战中并不具有实用性的外骨骼由此重获新生,神州陆军对于基层步兵综合战斗力提升的期望也有了真正的解决方案:实用化的机械外骨骼将会为步兵提供额外的负重与机动能力,而这将在实战中转化为信息、火力、防护、机动四个方面上的优势。
不过陆军对于军用外骨骼的研发还是保持着相当的耐心的,他们首次招标的机械外骨骼仅仅是用于工程部队与辎重部队的维修、负重之用;直到辅助用的外骨骼在实际运用中表现出了足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神州陆军才继续要求风后集团研发正式的军用战斗外骨骼及其配套系统。
已经有了辅助型外骨骼设计经验的会宁机械设备研究院对于接下来的战斗外骨骼研发工作充满了信心,不过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实力与经验完成全套作战系统相关设备的研发工作。于是在协商后,该型作战系统的武器设备研发被移交给了位于汉阳的格致工业第陆基地;作为神州最大的兵工厂之一,数不胜数的枪械诞生于此。得益于充裕的研发资金,格工第陆基地为该计划同步开工了步枪、机枪、榴弹发射器的数个研发项目。
不过随着陆军提出了关于实用化电磁步枪的要求,格工第陆基地也相应的调整了武器研发项目的内容: 壹:电磁半自动步枪,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作战环境下的任务需求,拥有普通火药武器望尘莫及的初速与穿深,发射的钨芯穿甲弹甚至可以威胁敌军轻型载具。
贰:无壳弹短突击步枪,满足近距离作战时的特殊需求,高射速、高弹容量,要求可以击穿常规防弹衣,但对于带陶瓷插板的重型防弹衣不作硬性要求。
叁:无壳弹轻型机枪,满足基层步兵单位的中近距离火力支援需求,高射速、高弹容量,要求和短步枪共用弹药。
肆:多用途中型榴弹发射器,由于会宁机械设备研究院打算将榴弹发射器折叠布置在外骨骼后方,所以格工第陆基地只能依照给定的尺寸数据进行设计。
伍:新一代便携式一次性火箭筒,要求可以在狭小空间发射,有效射程达到一百丈(320 m);甲类采用自锻成型战斗部,为多用途型号;乙类采用串联破甲战斗部,为反装甲型号。
新型单兵武器系统的研发工作可以说是相当顺利,顺利的让人难以置信。最初批次的原型机中,除了外骨骼本身、以及电磁半自动步枪在可靠性方面仍有瑕疵以外,整套系统可以说完全契合了神州陆军的需求,甚至在综合作战效能上还略高于将军们的心理预期;基层步兵分队可以根据任务环境选择不同的武器装备,而电磁半自动步枪配合多用途榴弹发射器也足以应付绝大多数情况。
而在防护能力方面,这套单兵作战系统同样是出类拔萃。由于外骨骼的存在,士兵们完全可以装备更加厚实与坚固的“护甲”:光谱纤维的防弹背心可以插入双层陶瓷插板,在对大部分高速破片近乎免疫的同时,还能做到被常规弹药零距离射击而无法击穿;遗憾的是,外骨骼并不能为士兵的头部提供辅助支持,所以向比起有些防护过剩的身体“护甲”,受重量限制的头盔虽然大量采用了光谱纤维材质,但是对于步枪弹的防护效率依然不够完美。
新型的单兵作战系统被授予了“龙炎”的称号,来源于那门令人印象深刻的多用途榴弹发射器:考虑到后坐力的缘故,格工第陆基地选择了“低初速、高弹重”的路子,这型被命名为“龙之炎”的榴弹发射器虽然有着射程近、携弹量低的短处,弹药初速仅有约三十一丈每秒(100 m/s),常规弹药射程也不过一百二十丈(384m),但其口径高达一寸半(48 mm),可以发射包括定向反人员杀伤弹、反装甲榴弹在内的一系列榴弹。其命名的灵感来自于其适配度最高的、极具视觉震撼力的空爆定向反人员杀伤弹——在发射以后,榴弹会在飞行三丈(9.6 m)后定向空爆,向正前方锥形范围内洒出一百零八根合金针及燃着的铝镁粉末。在考虑了弹药生产厂商提出的建议后,甚至还加入了少量含钙与含钠的化合物以产生橙红色的焰色反应。这种发射后如同一条红色火龙夹杂着无数钢针冲向目标的反人员杀伤弹将会让敌军化作浑身是火的筛子,并给幸存者带来极其恐怖的心理震慑;“如同火龙之炎”的说法便是出自当时忙里偷闲观看了实弹射击测试的幕僚总长几乎是脱口而出的言辞,士兵们也往往将此种弹药称之为龙息弹。考虑到其内优化了对常用建材(砖混结构、实木及大部分类型的预制板材)穿射能力的特制合金针,许多老兵坚称它们在巷战时的实战效果甚至会优于云爆弹。
而沪苏联工除了提供电池组以外,还向会宁机械设备研究院的研发团队提供了一种简化版的头盔瞄准具;除了辅助射击的基本用处外,瞄具还可以实时显示外骨骼的工作状况与成员的生理数值,以及从战区数据链中同步传输而来的信息。而置于层层防弹织物与插板保护之后的个人身份信息牌,也能将外骨骼传感器上采集到的穿戴者生理数值存储至内置的微电子芯片中,至少,这个远比人体更能耐受炮火的小牌子,能告诉拾取到它的人,其持有者的身体在将其丢失前遭遇了什么。
和大部分军种一样,龙炎军的伙食配置仍然是标准的多级分类,和平时期分为驻地伙食和拉练伙食;战时分为后方伙食与战区伙食;战区伙食又细分为前线伙食与单兵口粮等。得益于外骨骼带来的额外负重能力,龙炎套件还有一个食品自加热模块,便于在野战条件下自行加热食品。
不过,万物皆是相对而言的;龙炎单兵作战系统的高超性能同时也带来了“高超”的成本,装备的生产、维护检修、人员训练所需的各类资源投入量都不是常规步兵培养流程能够比拟的。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龙炎以及其它系列外骨骼的装备范围并不广泛,只有少数精锐机械化合成部队以及快速反应部队能获此殊荣,装备它们的步兵单位也被称之为“龙炎军”;龙炎军的出现代表着神州最精锐陆军部队的出场,他们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并履行自己的信条。
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苏军步兵师更倾向于使用大口径重机枪进行压制打击,或是在近距离使用步枪穿甲弹伏击;盟军旅级战斗队则向基础单位陆续配发了步枪用箭形弹与霰弹枪用硬质合金独头弹,以追求常规交战距离内的有效击穿。
该单位的语音由易箫提供
建造完毕
龙炎报到
选中
有何指示
外骨骼正常
请下令
整装待发
信号良好
天下大同
移动
收到
立即出发
正在前往战场
转移到有利位置
注意警戒
我们将恢复秩序
发起攻击
为神州而战
开火
以战止战
来自神州的问候
消灭他们
自由射击
注意进攻节奏
使用技能
肩炮准备
准备抵近射击
龙炎,势不可挡!
龙炎,蓄势待发
激活技能后攻击
喜欢蜡烛吗?
今天算你倒霉
这东西可真烫啊
抵近射击,上!
龙炎焚灭
燃烧吧
进驻建筑
进驻掩体
征用建筑
动作快
架好枪
占领射击阵地
战斗中
无所畏惧
别让敌人前进一步
正在重新装弹
注意射击节奏
移动攻击
敌人在那儿
他们不该出现在这
打开保险,准备射击
准备进攻
确认攻击命令
驱逐他们
夺取阵地
清理驻军
对准门窗
无处可藏
看,这纸糊的掩体
将敌人赶出去
遭到攻击
遭到火力压制
护甲受损
寻找掩护,寻找掩护
撤退
交替掩护,撤出战斗
撤退,撤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