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正在阅读这个条目的您协助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Wiki入门或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资料。
不论您是否隶属于ETO,属于降临派还是拯救派,ETO都祝您在本站度过愉快的阅读与编辑时光。
失去一切,失去包括我们在内的人类现在的一切。
“ | (1968~1987) 中国科学院 1989.03.21 |
” |
红岸计划是刘慈欣所著三体中的一个计划,代号“红岸”。其基地为坐落于雷达峰顶的军事基地红岸基地。
冷战时期阿尔美国与伊万苏联的太空争夺战日趋白热化,为了打破帝国主义与修正主义对太空的垄断,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以186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意建立红岸基地。
红岸计划的是研发大功率电波发射机,通过发射电波的方式打击敌人的通信和侦查卫星。发射调制后的电波可通过变化的频率和振幅更好地突破敌人可能进行的屏蔽防护。红岸计划的红岸基地是一个大型的军事实验基地。 以上是雷志成瞎蒙叶文洁的内容。
请确保已经阅读完《三体》第一部再展开 |
---|
红岸计划的总纲是:搜索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并尝试建立联系和交流,通过大面积监听并由大功率电波发射机(二十五兆瓦)主动与外星人取得联系。 红岸计划最初是为了执行可能的技术突破中寻找外星文明进行的技术突破。 监听频率范围:1000 兆赫至 40000 兆赫,监听频道数:15000;重点监测:氢原子频率 1420 兆赫、羟基分子辐射频率 1667 兆赫、水分子辐射频率 22000 兆赫。 监听目标范围:1000 光年半径,恒星数约 2000 万颗。 红岸计划自解译系统摘要
红岸信息发送内容提要
|
请确保已经阅读完《三体》第一部再展开 |
---|
叶文洁通过红岸计划提供的大功率天线最高发射功率突破了太阳对流层的辐射屏蔽阈值,向宇宙以II型文明的能级进行了广播。红岸计划从某种意义上,确实完成了其寻找外星人的历史使命。 |
红岸是逐渐衰落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还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改造。
但后来,随着眼界的开阔,人们也清楚了养星文明探索的难度,上级对红岸工程渐渐失去了兴趣,基地的保密级别降低了 。
也是在那次改造以后,红岸的编制虽然仍在二炮,科研管理却移交到中科院天文所,于是承担了一些与外星文明搜索没有关系的研究项目。
红岸系统最初是承担了一些射电天文观测项目,那时它是国内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后来,随着其他射电天文观测基地的建立,红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太阳电磁活动的观测和分析上。有了后来的这些研究和成果,红岸的巨额投资总算有了一点点回报。
红岸被划到军转民范围内后,军方就把它完全放弃了,中科院维持不起运行的费用。最终,红岸基地被撤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