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娘百科作为国内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ACGN文化百科全书之一,其持续发展有赖于源源不断的新编辑者加入。然而,新编辑者往往需要社群的有效引导,才能快速成长并发挥潜力。本论述旨在探讨在理想状态下,应如何正确引导新编辑者,使之早日成为萌娘百科的中坚力量,以此为有经验的编辑者更好地帮助新编辑者提供参考。
新编辑者具有若干显著特征。通过明确这些特征,我们既能界定本论述的讨论对象范围,也能据此制定合理的引导策略。以下将详细阐述新编辑者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由于wiki在中国内地流行度较低、新用户普遍年龄较小,导致很多人被wiki需要稍加学习才能掌握的编辑技巧劝退。 —— 萌娘百科:关于#缺乏编辑者
初次接触编辑界面时,面对复杂的wikitext、HTML乃至CSS代码,大多数编辑者难免会产生困惑。即便站点已提供成体系的编辑帮助文档,新编辑者要完全掌握所需技能仍需较长的时间,且在遇到复杂模板或样式时更是束手无策;模板、名字空间、历史版本、监视列表等专有名词,也会让初次接触者晕头转向——诚然,萌娘百科的编辑不像使用一般的文字处理软件那样简单直接,需要较为复杂的维基语法的帮助;与此同时,萌娘百科所使用的MediaWiki系统较复杂的结构也会让初识者感到茫然。
因此,新编辑者往往具有这一特点:他们不熟悉维基系统,不能很好地掌握wikitext、HTML等编辑萌百所需的语言。
萌娘百科的方针与指引体系较为庞大,文本量可观。对新编辑者而言,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并掌握所有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编辑者们选择将其中一些必要内容纳入各种编辑指南,或将其放置在醒目位置,以确保新编辑者了解其中最必要的部分。
然而,这么做的效果始终是有限的,新编辑者无法仅凭这些内容来全面地了解方针和指引。很多新编辑者要么缺乏遵守方针和指引的意识,要么难以察觉到自己违反了某条方针/指引,更有甚者则漠视方针、我行我素。这一切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原因:他们对站点方针与指引了解不足。
一般情况下,新编辑者出现在公共讨论版/站外群组,是出于两种原因:或者是有需要解答的问题,或者是希望与其他编辑者熟识而露面。当遇到社群讨论,尤其是方针相关讨论时,便不见了他们的踪影。
这是当然。新编辑者与其说是不想参与社群讨论,不如说是没有相应的能力。没有掌握编辑方法、没有了解方针指引,他们对萌百内部需要讨论的各种问题也只能袖手旁观。(而相对的另一种极端情况是,某新编辑者凭着“我认为”,在讨论版坚持己见,与一众编辑者发生冲突……这种情况,自然另当别论。)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有经验的编辑者们相互熟识,容易形成相对固定的交流圈子,试图加入社群讨论的新编辑者可能对此望而却步;又或者,有经验的编辑者专注于与熟识的其他有经验编辑者交流,想要加入讨论或仅仅是需要解答疑问的新编辑者,有时便会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再者,并非所有编辑者对待新编辑者都怀抱友善的态度,少数情况下,新编辑者因不熟悉环境而做出的一些行为,偶尔招致一些编辑者的反感乃至敌对,新编辑者参与社群讨论的热情便因此大大下降。
基于以上原因,“参与社群讨论少”成为新编辑者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任何领域,提问都是萌新的常见行为。新编辑者既然不熟悉维基系统/维基语法、不熟悉站点方针/指引,而萌百的编辑又需要他们了解这些东西,于是,他们便会向有经验的编辑者提问。
诚然,在一些情况下,提问是被鼓励的;另一些情况下,提问则被视为不动脑筋、不思进取的表现。但:每个人都有新编辑者时期,萌娘百科编辑者不是生来就会编辑。就算新编辑者问出一些基本、简单的问题,我们也不应该对其产生轻蔑的情绪。另外,一些编辑者主张“萌百编辑者没有回答新编辑者提问的义务”。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回答新编辑者的提问与编辑条目一样,都是为萌百作出贡献的方式;教学相长的道理,大概也人人皆知——况且,谁不想得到他人的感谢呢?
综上,回答新编辑者的提问有深刻的意义。以下列出新编辑者常见的疑问内容,并分别详细论述。
技术问题,几乎是所有编辑者最常产生的疑问,新编辑者更是如此。需要指出的客观因素是:几乎每一个新编辑者一开始都有一堆技术问题,而编辑者的时间和精力是极其有限的。于是,萌百编辑简明指南应运而生。站内已有且较为完善的萌百编辑简明指南已经较好地回答了新编辑者大部分的技术问题。在该指南存在的情况下,给新编辑者从头讲起萌百编辑方法是极其没有必要的事情。因此,当发现某个新编辑者在问一些非常基础的东西时,请要求其先行阅读萌百编辑简明指南。
正如几乎没有谁看一眼教科书就完全知道练习题怎么做,新编辑者们也几乎不可能单凭自学完全理解/记住指南中的内容。这时候,他们会提出对指南中一些内容的疑问,或是询问编辑时实际遇到的问题,编辑者们有必要积极地回答他们。另一些时候,新编辑者还会问出一些进阶问题(条目里出现的HTML/CSS组合含义、模板的编辑方法、正则表达式、模板扩展语法……),对更加高级、复杂的事物表现出好奇。视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引导他们阅读Help文档/说明文档,也可以亲自为他们解释。
请注意,如果您的时间和耐心允许,请让他们知晓原理。当下,社群流行“直接给出正确写法”,这一方面提高了社群的编辑效率,另一方面却不利于新编辑者的学习和成长。编辑者们可以告诉对方这是哪个方面的内容,让他们自行了解。例如,如果你使用CSS优化了一段乱七八糟的wikitext,可以在编辑摘要里写明“使用CSS优化”,告知新编辑者自己使用了CSS相关的知识。如果他们对此抱有兴趣,便可以自行查找资料,或更精确地向其他编辑者提问。
此外,不要假设新编辑者了解一些专有名词,也请不要使用“不会弄就别弄”这类回复。前者非但起不到解释作用还会让提问者一头雾水,后者则既不利于培养新编辑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社群的和谐氛围。
出于#对站点方针与指引了解不足一节所讲的原因,新编辑者对方针/指引抱有疑问是完全合理的。新编辑者确实时常针对某些常见的规范发出疑问,而这时便需要有经验的编辑者们的解答。
回答方针问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除了以上两类问题,新编辑者当然也会问出关于萌百的一些各种各样乃至奇奇怪怪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关于萌百历史、其他编辑者、站点运行等等的提问。有时,一些用户在用户页的记录或者萌百的统计页面可能有所帮助,但这些页面往往是新编辑者难以找到的,有经验的编辑者可以主动为新编辑者提供相关链接;另一些时候,这些杂七杂八的问题只能依赖于编辑者们来现场回答。有些时候,新编辑者也可能问出一些不合适的问题。他们对萌百不了解,对于社群的雷区/禁止话题自然一无所知。因此,请对他们怀抱包容理解的态度,说清、说明,减少“不懂就别问”,增进他们对萌娘百科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有内容仅仅针对合理的提问。在网络上,难免出现一些不友善/不合理的提问。如果公开反对、抵制这些提问,有时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争吵。这时,无视不失为一种良好方法。
社群讨论和日常交流,是编辑者们达成编辑共识、营造良好社群氛围的必要活动,也是新编辑者融入社群环境、获得其他编辑者的帮助的必要途径。因此,积极回应新编辑者对于其融入社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还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在萌娘百科的协作式建设中,沟通更是尤为重要。当面对新编辑者,有各种各样需要良好沟通的场景:
然而,有的编辑者在见到新编辑者时,因为双方的经验差距,时常忽视了与新编辑者的充分沟通。有经验的编辑者可能单方面对新编辑者的编辑内容做出一些修改,但并没有为新编辑者留下足够明显且易懂的解释说明。从出发点来看,这些编辑者的意图是优化萌娘百科的条目,是完全正确的行为。但是,需要警醒的是,人们大都难免“知识的诅咒”现象——我们熟稔了一个领域以后,就往往难以想象初入此处的新人,心中可能存在多少困惑乃至误解。老手觉得“无需多言”的修正操作,或习以为常的红线,新编辑者未必能自动理解其中缘由。因此,请不要假设“对方应该懂啊”,而最好浅白但严谨、全面地解释新编辑者遇到的状况是何原因、你的建议有何理由。
如果沟通不透彻,就时常招致不良的后果:这些不理解其他编辑者做法的新编辑者,有时会在维护人员讨论页乃至于公共讨论页发出疑问甚至质询,给社群带来不必要的冲突;同时,这样的行为也可能降低一些新编辑者对相关编辑者的评价,为日后的冲突乃至社群口碑的损害埋下伏笔……
因此,注重沟通是我们在面对新编辑者时必须注意的事项。以友善的语气,浅显易懂地解释我们所做的行为,为新编辑者们提供建议,能最大化地避免非必要的麻烦。
交流礼仪能够体现一个社群的文明素养,直接影响到新编辑者对于整个萌百社群的认识。因此,注重礼仪的交流非但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冲突,也间接提高了新编辑者乃至社群外人士对于萌娘百科编辑者社群的评价。
关于礼仪,萌娘百科内已有详细的论述。请见萌娘百科:礼仪。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 《左传·宣公二年》
在萌百社群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某个编辑者发现了某新编辑者在编辑时犯了一个迷惑错误,于是将其截图发到讨论群组中。这一现象本身是可以理解的。发现者可能仅仅出于分享心理,或者希望引起其他编辑者的关注来处理这个错误。但可以想见的是,这一行为对犯错的新编辑者本人并不友好。不妨换位思考:如果你自己在无意之中犯下错误,希望得到的是他人善意的提醒和帮助,还是围观甚至耻笑?新编辑者也许是无心犯下的错误,却可能因这种展示而无端地扩大化,进而引发不良的后果。
从根本上来说,对待犯错的新编辑者,最重要的是让新编辑者明白自己的错误,避免重复出错。即使在一些情况下,你认为展示行为有其必要,也请记住:展示错误并不是最终目的。当然,如果对方确实做了一些存在明显破坏意图,或者造成显著困扰的行为,那当众展示不失为一种警示当事用户并引起维护人员注意的好方法。
你是否思考过,萌娘百科为何提供“电邮联系”功能?一些有经验的编辑者为何又会在用户页提供自己的私聊方式?
答案是:私聊功能对于编辑者间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新编辑者来说,一方面,私聊是提醒、指出他们的错误,又不让其在众人面前难堪的好方式——如果顾及对方的自尊,与其在讨论页甚至官方群组指责对方的错误或不足,不如利用邮件/QQ等私下给出意见和指导;另一方面,私聊也是新编辑者向有经验的编辑者提问的良好方式,既可以防止消息淹没在群组的信息洪流中,又不至于出现问题挂在讨论版无人回复的尴尬情况,还可以减缓当众提问带来的耻辱感……此外,收到在社群中有一定名望的编辑者的回复,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惊喜感,激励新编辑者进一步地学习。因此,新编辑者和成熟的编辑者,都应该善用私聊功能。
新编辑者与编辑组的关系,需要分为两方面看待:
以上,编辑组对于新编辑者的积极影响可见一斑。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编辑组对新编辑者的帮助效果打折,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值得引起编辑者们的关注。
新编辑者的流失问题,在萌娘百科是一个虽然不突出,但极其重要的问题。详细来说,有相当一部分的新编辑者在开始尝试编辑不久后,就放弃了为萌百持续作出贡献。他们的总编辑数低至几十,高至几百,但都在真正成为某一专题的长期编辑者前放弃了编辑萌百。固然,编辑者的长期留存常常被视作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固然,萌娘百科是由爱好者组成的,他们自愿为萌百作出贡献,而当现实生活繁忙的时候,他们当然也有权利回归现实——然而,仍旧有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
为此,我们要分析新编辑者“流失”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我们相信,大多数来到萌百的新编辑者,都是怀着维基精神、真心希望为萌百作出贡献的人。然而,事实不总是这样。时不时,我们能看到反复违反方针、没事找事,甚至蓄意破坏的新编辑者。对待这些人,我们要注意一点:
“ | 新编辑者身份不是免死金牌。 | ” |
尽管对待新编辑者应怀着包容友爱的态度。但新编辑者身份并不是免死金牌,这一点不言自明。也许有人会主张:触犯方针的新编辑者不应该受到惩罚/应该一律从轻处罚。但这并不正确。其一,萌娘百科有着有效的提醒/警告机制。除非是为了保障网站自身存续,按萌娘百科:反破坏方针规定可直接封禁的特殊情况(如添加萌娘百科:内容管理方针#应当被立即删除的内容等),在受到封禁等处罚前,新编辑者理应不再“不知”了。也就是说,被处罚者几乎都是明知故犯。其二,编辑者之间理论上是平等、也应该是平等的。新编辑者身份,不应该成为逃避惩罚、正当化错误行为的借口。如果有新编辑者确实触犯了方针,那么,他理应受到来自站点维护人员的处置。
作为隔着屏幕与网络的共事者,我们能帮助新编辑者的事情终究是有限的。作为一个独立的编辑者,我们需要平衡个人生活与对萌百的贡献,无法也无须承担无限责任;况且,一味的无条件帮助,会让新编辑者逐渐失去自主探索、自我成长的能力。有时,我们反而应该鼓励新编辑者自主探索、自我学习。对于我们帮不了的,我们就不该去帮;对于我们做不了的,我们就不该去做。有些事情,还是得靠他们自己。
萌娘百科是靠着无数编辑者的努力,才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无论这些编辑者在萌娘百科走到了哪一步,最初,他们都是一位几乎什么都不懂的新手,在其他编辑者的帮助下才得以成长。因此,当现在的我们反过来面对新编辑者时,应当秉持善意推定的原则,以耐心和理解对待新编辑者,通过正确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编辑能力,从而营造更加良好的社群氛围,为萌百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参与本论述编写的编辑者有:磷烁[更多]讨论页贡献上传历史封禁及历史被删贡献移动日志巡查日志用户权限、樱桃纳米粉[更多]讨论页贡献上传历史封禁及历史被删贡献移动日志巡查日志用户权限、SaoMikoto[更多]讨论页贡献上传历史封禁及历史被删贡献移动日志巡查日志用户权限、Lovesick777[更多]讨论页贡献上传历史封禁及历史被删贡献移动日志巡查日志用户权限、Yqsychzs[更多]讨论页贡献上传历史封禁及历史被删贡献移动日志巡查日志用户权限、没有羽翼的格雷塔[更多]讨论页贡献上传历史封禁及历史被删贡献移动日志巡查日志用户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