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师:Afa | |
基本资料 | |
本名 | 阿库拉潜艇 Akula submarine |
---|---|
别号 | 阿库拉、鲨鱼 |
萌点 | 天然黑 |
出身地区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活动范围 | 苏联本土及其战区 |
所属团体 | 苏军 |
个人状态 | 现役 |
亲属或相关人 | |
阿库娅阿库拉级核潜艇 |
阿库拉潜艇是游戏《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3》及其衍生作品的登场角色。
“阿库拉”是俄语“鲨鱼”的意思,因此本单位也有翻译为鲨鱼潜艇的。
基本数据
科技要求:超级发电站(T2科技)
特殊能力:超级鱼雷(向正前方发射2颗射程100000的超空泡鱼雷,发射时无需浮出水面。此技能可用于远距离狙击敌方海上单位及建筑。60秒冷却)
是否两栖:否
建造花费:$1800
建造时间:20秒
生命满值:1250
移动速度:75
碾压等级:0/20
最大射程:150
最大视野:500
单发伤害:140×2/300×2(超级鱼雷)
伤害类型:鱼雷
开火间隔:3.5秒
每秒伤害:80
溅射半径:15/20(超级鱼雷)
溅射递减:N/A
受伤害比率
枪弹:50%
机炮:50%
狙击:0%
肉搏:0%
火箭:100%
破片:100%
穿甲:50%
光谱:100%
磁暴:100%
高爆:100%
鱼雷:50%
毒素:5%
注:超空泡鱼雷的射程是无限长,在有观察和无障碍物的情况下可跨越整个地图(红色警戒3中鱼雷自带开图侦察效果,起义时刻未观察到)。但这也意味着未命中目标的鱼雷可能击中远处的友军。
在战争最开始的阶段,白军和干涉军经常由于自己的补给船队在波罗的海和黑海上被击沉而震怒不已,因为这种巨大的损失使得他们那些志在必得的行动屡次受挫——例如列宁格勒那场失败的突袭战。他们拒绝相信那是红海军的战果,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红海军仅仅是凭借着磁暴快艇娘、牛蛙载具娘和少量驱逐舰保卫其基地的“黄水海军”而已,根本不可能在他们的空中优势之下摧毁这些补给船队。可是,自苏维埃人启用俄罗斯时代水下王牌——阿库拉潜艇的那一刻起,就代替上帝决定了西方海军日后的悲惨命运。
这种在战争初期被红海军倚若长城的兵器拥有优秀的Radenko双转子推进器来保证她能迅速而无声地移动到战场的任何一个角落,并且在发动攻击前一秒还让目标懵然无知,为此她获得了“大洋黑洞”的美名。而考虑到阿库拉潜艇作为红海军唯一一种能在远海上实施打击的舰种所需执行任务的多样性,工程师们为它配备了RU-7轻量化鱼雷和RU-20超空蚀鱼雷两种武器,前者用于对付相对较为脆弱的目标,依靠其极高的射速来织成一张毫无空隙的弹幕来摧毁那些倒霉的家伙;而后者具备的强大威力、惊人速度和超远射程让它能够把盟军最坚固的舰船送入海底。经典的双壳体构造和合金装甲、太阳能电池板让阿库拉潜艇的浮力、最大潜深、抗打击能力、续航能力都让人十分满意,红海军的潜艇部队正是依赖这些优秀的性能才能在躲过盟军无穷无尽的反潜打击的同时死死掐住白军的海上运输线的。
大量装备阿库拉潜艇的红海军潜艇部队被敌方恐惧地称为“红色狼群” 邓尼茨:喵?,漫长的战争将潜艇上这些勇敢的海员锤炼成了英勇顽强、纪律严明、技术娴熟的精锐之师,他们完美的捍卫了苏维埃的荣誉并让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敌人付出了可怕的代价,以至于每一个敌军的水兵在每一次出海的过程中都始终畏惧阿库拉潜艇那毫无预兆的打击。
场合 | 英文台词 | 英文语音 | 俄文语音 |
---|---|---|---|
出厂 | Akula Sub, ready for the deep! 阿库拉潜艇,准备潜入深海! |
||
Akula Sub, on the hunt! 阿库拉潜艇,狩猎中! |
|||
选中 | Akula! 阿库拉! |
||
What? What is it? 什么?那是什么? |
|||
Do you see something? 你看到了什么? |
|||
We lurk the seas! 我们埋伏在海里! |
|||
We've come this far! 我们已经走了这么远了! |
|||
So much pressure! 压力真是大啊……! |
|||
What's that dripping sound?! 那个像是滴水声的是什么? |
|||
Shhh! Quiet! 嘘!安静! |
|||
Are the scanners working?! 声呐探测器在工作吗?! |
|||
Do you hear that noise? 你听到那声音了吗? |
|||
移动 | Yes, I was going there! 是的,我正在过去! |
||
Staying deep! 保持深潜! |
|||
Full ahead! 全速前进! |
|||
Push forward! 向前推进! |
|||
Further out! 更远一点! |
|||
We must scour these depths! 我们必须冲到这深度! |
|||
Men, new coordinates! 弟兄们,新坐标! |
|||
战斗中选中 | They're still out there! 他们还在那! |
||
Stay on them, crew! 船员,继续(攻击)他们! |
|||
Make this one count! 我们要拿到这个确认击杀! |
|||
Curse them! 诅咒他们! |
|||
Come on! Come on! 来吧!来吧! |
|||
We need another one! 我们需要再来一个! |
|||
攻击 | Fire! 开火! | ||
Torpedoes! 鱼雷(发射)! |
|||
Sink them NOW! 击沉他们!就现在! |
|||
Empty the tubes! 打空发射管! |
|||
Bring them down! 击沉他们! |
|||
NOW! 就现在! |
|||
Take them, take them! 干掉他!干掉他! |
|||
移动攻击 | We're going after them! 我们在他们后面! |
||
Don't let him out of our sight! 不要让他们离开视野! |
|||
Send them to the abyss! 把他们打入深渊! |
|||
Sonar locked! 声呐锁定! |
|||
Closing in! 正在靠近! |
|||
After them! 尾随他们! |
|||
Pursue them! 追上他们! |
|||
撤退 | That's it! We're going back! 就这样!我们要回去了! |
||
They're on our trail! 他们在我们的线路上! |
|||
Maybe we can lose them! 我们大概能丢掉他们! |
|||
We'll need some patching up! 我们需要平息一下! |
|||
被攻击选中 | I know! I know! 我知道,我知道啊!! |
||
We've been hit haven't we?! 我们被击中了,不是吗? |
|||
We can't take much more of this! 我们已经撑不住了! |
|||
Patch up that leak! 快堵住那漏水的地方! |
|||
Mayday! Mayday! 求救!求救! |
在资料片《起义时刻》中,阿库拉潜艇于指挥官挑战“滨海杀戮”中解锁。
快速完成本挑战可考虑选帝国,使用速T3出大量火箭天使的方式完成本挑战。
现实生活中苏联阿库拉潜艇有两种:
分别是苏联代号阿库拉/鲨鱼的941型战略核潜艇(北约代号台风级潜艇);
以及北约代号阿库拉的971型攻击核潜艇(苏联代号狗鱼B型)。
苏联率先将钛合金结构用于核潜艇,但不曾用于以上两种潜艇。
苏联先后在661型、705型、685型和945型攻击型核潜艇上采用了全钛合金结构的耐压壳。其中661型潜艇(北约代号P级)航速高达44.7节[1],685型潜艇(北约代号M级)则达到过1027米的最大潜深[2],充分显示了钛合金结构运用于潜艇的巨大优势。
由于钛合金极其高昂的成本,苏联的钛合金潜艇获得了“金鱼”的外号,也正是由于高昂的成本,因此苏联的钛合金潜艇建造量很低,如661型和685型都只建造了一艘,705型和945系列分别只有四艘,相对于同期苏联几百艘潜艇规模的水下舰队,比例微不足道。
超空泡是物体在水中高速运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当物体在水中的运动速度超过50米/秒后,其后部就会形成奇异的水蒸气泡,从而产生超空泡效应。这些气泡的压强很大,破裂时产生的巨大压力会对航行器造成巨大破坏。(想象一下氢气球基洛夫爆炸的样子,再想像一下一个包裹着鱼雷的高速前进的水蒸气气球爆炸的样子...)
发现了这些气泡的危害后,科学家将其变害为宝。他们研究发现,如果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超空泡现象产生的气泡把物体包裹起来,形成一种“气体外衣”,使物体始终航行在自己制造的“超空泡”内部,最大限度地避免水的阻力,从而突破速度的极限[3]。
苏联率先研制成功超空泡鱼雷,采用火箭发动机推动,并利用特殊的导气装置将火箭发动机的废气导出而形成空泡层,降低雷体受到的阻力,因此可以达到200节左右的骇人速度,这速度足足是传统鱼雷的四倍!
超空泡鱼雷的优点是速度快、威力大,其缺点就是直航、射程短和容易暴露潜艇所在位置。
|
(英文)https://cnc.gamepedia.com/Akula_submarine
http://pc.pcgames.com.cn/gl/h/0811/1284992_3.html
http://www.uc129.com/shipin/ra3/13172_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