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吾既受丞相遗命,当尽忠报国以继其志,虽死而无恨也。 | ” |
——《三国演义》第110回 |
姜维 | |
![]() 姜维的娘化形象(作者:战辅是C) | |
本名 | 姜维 |
别名 | 姜伯约 |
昵称 | 甜姜、天水幼麟、天水麒麟儿 |
出生 | 202年 |
逝世 | 264年 |
活跃年代 | 三国时代 |
最终官职 | 大将军、录尚书事 |
相关人士 | 刘禅、诸葛亮、邓艾、钟会等 |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凉州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也是蜀汉最后一任宰相(魏晋南北朝时期,拥有录尚书事权限者地位相当于宰相)。
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与郭淮、夏侯霸等魏将多次交战,并平定了汶山郡(今四川茂县)的少数民族叛乱。蒋琬去世后,姜维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主和的费祎执政期间,姜维屡遭费祎压制,每次出征率领的军队不能超过一万人。
延熙十六年(253年),费祎被魏国降将郭脩刺杀身亡,尚书令陈祗与姜维共掌朝政。姜维得以不受限制地北伐,与魏国征西将军陈泰交战数次,互有胜负。延熙十八年(255年),姜维在洮西(今甘肃临夏东北)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歼敌数万人,曹魏朝廷震惊,将司马望、邓艾调任陇西,接替陈泰、王经。
延熙十九年(256年),姜维升任大将军,继续北伐事业,却在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被邓艾击败,损失惨重,上疏自贬为后将军。之后姜维又与邓艾交战两次,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谯周、诸葛瞻、董厥等朝中重臣纷纷指责姜维,请求刘禅将姜维召回。姜维的政治盟友陈祗去世后,后主宠爱的宦官黄皓想要用阎宇来取代姜维。姜维为躲避黄皓的迫害,前往沓中(今甘肃舟曲)屯田避祸。
蜀汉景耀七年(263年),魏军大举伐蜀,姜维摆脱邓艾、诸葛绪等人的追击,从沓中返回剑阁,阻挡钟会进军。姜维预料到邓艾可能会从阴平奇袭,遣使请求派兵防守邓艾,但因为此时姜维政治声望因北伐失利已在朝中降到谷底,朝臣以阴平山道险峻、敌方不可能取道为由否决了姜维的建议。结果邓艾从阴平偷渡成功,江油城守将马邈不战而降,汉廷紧急派诸葛瞻抵御邓艾。诸葛瞻兵败牺牲后,后主刘禅投降。
姜维志存光复,假意投降魏军,挑唆钟会设计除掉邓艾后,与钟会谋划反叛,却因钟会在处置魏军诸将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被魏将胡烈之子胡渊率军围攻,兵败身亡,享年六十二岁。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等人和姜维一同遇害。姜维死后腹部被魏军剖开,其胆大如鸡卵,因此也被称为“大胆姜维”。
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讨伐曹魏的战争,被文学作品称为“九伐中原”。但实际上,姜维亲自率军北伐共有11次,其中蒋琬执政期间2次,费祎执政期间3次,陈祗与姜维联合执政期间6次。
虽然姜维的11次北伐总体上失败次数不多(大胜2次,小胜3次,相距不克4次,大败1次,小败1次),但在夺取魏国领土方面收效甚微,且大大消耗了蜀汉的国力,因而后世对其北伐意义的评价多有争议。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诸葛亮
“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却正(乐不思蜀故事的主角之一)
“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陈寿《三国志》。但裴松之注中则反驳了东晋历史学家孙盛对姜维的批评,认为姜维计谋与胆量方面都是奇才,虽然失败了,但却不能说他是庸才一名。
姜维是贯穿了狭义的整段三国史(即曹丕篡汉到三家归晋,公元220-280年)的重要人物,但由于罗贯中《三国演义》和横山光辉《三国志》都对诸葛亮死后的三国史着墨很少,因而姜维在三国题材的漫画、动画、轻小说里登场机会反而不多,远远少于吕布、周瑜、关羽等没有活到三国鼎立的广义汉末三国人物,不幸沦为阴影人。横山光辉版的《三国志》漫画中倒是涵盖了蜀汉从五丈原到灭亡的剧情,姜维以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活跃在其中,但因为只有一集所以还是戏份不多。
在游戏中姜维往往都是智勇双全的良将形象,光荣《三国志》14中,姜维除了政治67之外,魅力80之外,统帅、武力和智力都是90左右,五维和赵云不相上下。不过在《真三国无双》的晋传中由于主角是司马家,所以姜维就变成了智力大幅降低的北伐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