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 |
战争名称 | 第一次公司战争 |
---|---|
战争时间 | 2004年8月-2006年2月 |
战争地点 | 全球 近地轨道 |
参战势力 | 轨道航空(Orbital Air) 泽塔科技(Zetatech) 欧洲商用机器人公司(Euro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战争结果 | 轨道航空获得胜利 |
登场作品 | 《赛博朋克2013》 (《赛博朋克系列》) |
第一次公司战争是《赛博朋克系列》及其衍生作品中的一场架空战争,是轨道航空(Orbital Air)和欧洲商用机器人公司(Euro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简称EBM)两家公司对环球航空公司(Transworld Airlines)的争夺而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冲突,泽塔科技(Zetatech)参与其中。这是超级公司之间爆发的第一场大规模冲突。
进入2004年,美国老牌交通运输巨头环球航空可谓是步履蹒跚。飞行员、机械师和乘务员工会的持续罢工已导致其扩展的环太平洋航线停飞。中层管理层与环球航空备受争议的首席执行官、被称为企业强盗的Michael Victor Durant之间的激烈斗争,引发了无休止的董事会代理权争夺战和公司内部的恶意破坏。只有其盈利的东海岸短途航线和以超音速客机为基础的欧洲航线保持完好,但即便这些也面临管理不善和腐败问题对公司造成的严重威胁。
在这种严峻的局面下,全球证券交易所的公司“秃鹫”们看到了轻松获利的机会。环球航空不仅吸收了几家美国大型航空公司的沿海交通,还控制了两个美国主要机场(华盛顿特区的杜勒斯机场和纽约的肯尼迪机场)。经过适当扩展,这两个地点可以在新的亚轨道航天飞机的部署中变得至关重要,而东海岸班车服务则可以为亚轨道港口提供“支线”航班。随着跨国大企业势力的逼近,这场企业冲突将成为首场且最为关键的战斗。
尽管“公司战争”一词频繁见于诸媒体,街上的普通人却鲜有人真正了解其含义。涉及数百万员工、跨越整个大陆的全面企业冲突不仅在董事会和证券交易所上演,也在战场和战术操作中进行。
到了8月,环球航空正面临严重的现金流危机。由于管理层的不当行为和持续不断的罢工,环球航空准备申请破产保护,但就在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第三者出现了——总部位于德国的计算机巨头欧洲商用机器人公司(EBM)多年来一直对环球航空垂涎不已[1]。EBM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杠杆收购彻底并购环球航空,然后拆分并出售其资产。9月,EBM通过其在瑞士的中介人,向环球航空提出了1.26亿欧元的收购报价。为了促成交易,还为Michael Victor Durant附带了一项价值260万欧元外加部分EBM股票的“黄金降落伞”补偿协议,以增加额外的诱惑。
这一交易几乎已成定局,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变化发生。2004年9月25日,一个包括股东,飞行员和机械师工会的成员在内的联合团体于环球航空的迈阿密总部发起了代理权争夺战。到午夜时分,突然的变故推翻了M.V.杜兰特的CEO职位,引起环球公司的巨大震动,故事由此演变为一场企业战争。
随着环世航空董事会的剧变,新任CEO相信重组后的公司可能生存下来,因此拒绝了EBM的提议。此时,EBM开始对环球航空实施不友好的收购,即通过提供高出现行市场价近十五欧元每股的价格收购环球航空的股份。投资者蜂拥而至之际,环球航空开始疯狂地寻找“白衣骑士”——即能够反制EBM报价并削弱这家计算机巨头攻势的竞标对手。
这时,总部位于内罗毕的轨道航空(Orbital Air)出现了。此时,这家作为最初从建造乞力马扎罗质量投射器的五国财团中分出来的公司刚刚以80亿欧元的独家合同从欧洲航天局购买了18架赫尔墨斯Ⅱ型航天飞机。由于其董事会中拥有来自欧洲五个最强国家的投资者,轨道航空能够轻松解决环球航空的困境。作为交换,环球航空将转让在美国的关键机场设施的使用权,并将大量支线航班用于服务轨道航空的航天飞机港口。
就在轨道航空与环球航空的交易即将达成之际,EBM犯下了一个重大错误。为了干扰谈判,EBM试图通过一个由科西嘉联盟(以“法国贩毒网”而闻名的黑手党)招募的恐怖分子绑架前往洽谈的轨道航空团队。然而,计划中途出错,绑架者失手误杀了大部分轨道航空谈判代表。
绑架团队中有一名成员被活捉,在严厉的审问下,幕后雇主EBM被揭露。掌握了这条及其他证据后,轨道航空迅速展开反击。他们迅速联系了泽塔科技(Zetatech,赫尔墨斯导航计算机的设计者))和ARC(参与航天飞机编程设计的欧洲软件公司)。一场全面的网络攻击在欧洲爆发,通过使用双方公司设计的病毒和捕获程序并由泽塔科技的黑客及其他非正规黑客(网络游侠)实施。
在欧洲大陆的全部八个办事处均遭到猛烈攻击之际,EBM作出了迅速反应。Drakon全球基金被EBM引入以对ARC进行收购。加强过的计算机和通信安全措施以及冻结与欧洲的商业联系则被用于削弱泽塔科技的攻击。与此同时,在欧洲和亚洲的轨道航空设施中,一系列“意外事故”导致工作放缓的情况相继发生。在EBM的强烈反制措施下,实力不占优势的泽塔科技于2004年10月被迫退出战争[2]。然而,在ARC面临被EBM摧毁的威胁并嗅到潜在的巨大利益时,这家公司与轨道航空秘密签署了一项联盟协议。
2005年1月,轨道航空从其位于英格兰和北海的航天港出发,切断了所有前往EBM轨道作业站的空间联系。轨道航空还加强了设施的安全,并通过2%的加薪来安抚员工[3]。虽然轨道航空试图利用环球航空的股份作为吸引盟友的筹码,但却因EBM资助的针对环球航空资源的恐怖袭击而屡屡受挫。EBM和轨道航空都开始在欧洲航天局中积极游说,以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太空交通控制。最终,轨道航空直接参与了“海盗行为”:劫持并转移EBM发往南美、非洲及其他偏远地区的货物。这些被盗物资被用作诱因,成功说服了芝加哥的高级发展研究公司(Advanced Developed Research,简称ADR)提供技术支持。作为美国政府的民用承包商,ADR的参与标志着第一个政府势力介入了这一冲突。
2005年2月,银行联合体First Continental加入了轨道航空一方,借机抓住了EBM的一些控制较松散的附属分支机构。First Continental通过快速贷款来阻止Drakon基金对ARC的攻击,并迅速提升了自身的安全防护能力。这一举措使轨道航空在与EBM的冲突中获得了重要的财政和战略支持,加强了其处于有利地位的谈判能力。
2005年3月,EBM发起了一场代号为“波浪”的针对轨道航空在南美和非洲的“海盗”行动。这次行动由独立的“雇佣兵”(即独狼)和第三世界代理人军队组成外加EBM的精锐战士作为领导,并肩与当地犯罪团伙、腐败的海关警察和轨道航空的精英指挥官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此事件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世界各地的新闻公司开始对此行动进行详细报道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跟踪报道。这一事件的曝光进一步提升了这场冲突的国际影响力,并对参与各方产生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2005年4月,EBM独狼试图临时劫持轨道航空的一个工作站,以交换其被封锁的EBM设施。然而,轨道航空却使用来自军用科技(Militech)的雇佣兵成功攻占了EBM的站点,这场战斗造成了大量非战斗人员的伤亡。对此,欧洲航天局严厉警告双方,威胁如果冲突继续在轨道上进行,将立即禁止两家公司的太空交通[4]。此后,战争的余波逐渐转到了地面上。
2005年5月,随着世界新闻服务(WNS)的最新报道,欧洲、北美和非洲的政府开始调查双方之间的公开冲突和恐怖行动。轨道航空为了保持道德高地,立即雇佣外部媒体团体进行公关和宣传活动。信息公司Infocomp提供了为双方调解的服务。与此同时,TTA地产和Bronleigh开发公司两家房地产和土地开发公司加入了EBM一方,开始对轨道航空在美国和欧洲的重要土地进行收购。
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对ADR施加了巨大压力,要求其退出战争,而轨道航空则向政府作出了重大让步。同时,ARC和位于美国的Technostations将黑客攻击转向Drakon基金,试图削弱EBM的主要资金来源。
随着恐怖主义和经济攻击的升级,战争逐渐陷入僵局。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轨道航空成功阻止了EBM通过中国的航天运载器规避轨道封锁的尝试。随着双方物资和人力资源的短缺,双方同时开始向石油和化工巨头沛卓石化(PetroChem)进行接触。虽沛卓石化然选择保持中立,但建议其较小的合作伙伴Xoma公司(其制药子公司)进行介入。
到2005年11月,双方在补充了燃料和武器后全面投入战斗。在欧洲和非洲的多场冲突中,EBM的独狼遇到了轨道航空部队的强力抵抗,这主要得益于与Applied Technisystem(一家生物技术增强公司)的联盟。此外,轨道航空还获得了Dynamic Media, Inc.(一家新兴的娱乐公司,意图通过报道冲突来打响名声)和加勒比金属联合体中的新成员——牙买加轨道金属合作企业(the Orbital Metals Partnership of Jamaica)的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EBM从Mamoru-Nakamura LTD(一家位于夏威夷的离岸投资公司,传言与财阀有联系)获得了大量现金注入。EBM的宣传攻势也非常成功,以至于北美和非洲的一些地方政府接准备“暂时”国有化轨道航空在其地区的地面设备和资产。
2006年1月,在其他大型企业的不满和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压力下,轨道航空决定采取更加大胆的行动。经过两个月的准备,代号“高空雷霆行动”成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公司独立行动,双方各有超过一百名独狼参战。在某些希望打破EBM垄断的欧洲政府的帮助下,身着特殊反雷达服装的轨道航空精锐独狼被经过了隐身特化的赫尔墨斯Ⅱ型航天飞机空投在了位于巴伐利亚山中的EBM首席执行官Ulf Grünwalder的豪华别墅之上的万米高空中,降落后便潜伏下来准备俘虏或消灭这位EBM战争机器背后的关键人物。
尽管轨道航空得到了一些政府特工支持,但EBM的防御部队也由军用科技的雇佣兵组成。战斗的最后,该别墅区被摧毁,受重伤的Grünwalder被捕。在面对既成事实及各国政府外加其他大型企业越来越强烈的打压决心下,EBM终于屈服了,并放弃了对环球航空的完整无争议的控制权,以换取释放Grünwalder及其他一些小让步。
到2006年2月,EBM和轨道航空达成了永久和平协议。然而,此协议导致EBM的一些盟友企业不满,接下来又发生了三个月的零星冲突,期间EBM转而对付其曾经的合作伙伴,最终吸收了其中两三家公司。至此,这场在大型企业间的重大冲突以浪费、愚蠢和贪婪作为一个遗憾的纪念碑告终。
尽管轨道航空取得了胜利,然而同EBM一样,这场战争尤其是发生在近地轨道的战斗都消耗了双方数以亿计的欧元,与付出的代价相比,双方获得的收获无异于九牛一毛。第一次公司战争带来了一个影响极为恶劣的开端:它打开了绿灯,证明了对于企业而言使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对抗彼此是一种可行的商业做法。尽管一些小的公司过去也曾有过一定规模的武装冲突,但是没有一次比得上这场冲突的激烈情况和规模。许多人认为这场战争已经是企业对抗的极限,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一场规模更大也更惨烈的公司战争似乎近在眼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