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
| |||
---|---|---|---|
《三国杀》官渡之战模式宣传图
| |||
时间 | 公元200年 | ||
地点 | 官渡(今河南中牟县官渡镇) | ||
结果 | 曹操军决定性胜利,袁曹双方军事形势逆转 | ||
参战方
| |||
袁绍 | 曹操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大将军袁绍 郭图 |
车骑将军曹操 荀彧 | ||
参战兵力
| |||
约110000人 | 约40000人 | ||
伤亡与损失
| |||
约70000人 | 约8000人 |
“ | 曹瞒传曰: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 | ” |
——裴松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官渡之战,是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势力与袁绍势力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官渡之战是汉末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以少胜多战役。
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刘备,招降臧霸、张绣,控制河南地区后,与割据河北地区的袁绍的决战势所难免。
起初军事形势绍强操弱,袁绍拥有巨大兵力优势,部署相对较为简单。战争第一阶段,袁绍采纳田丰的提议,分兵进攻白马、延津,并派刘备南下汝南联络黄巾余党刘辟,却被曹军各个击破,损失了将领颜良和文丑,大挫袁军锐气。相持阶段,袁绍放弃了分兵策略,将大军集中在离官渡不远处,曹营部分将士受到袁军策反,曹操一度考虑撤守许都,后在荀彧等谋士的建议下决定待机决胜。战争第三阶段,袁军屯粮乌巢,曹营猛攻后火烧乌巢,取得了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再发生仓亭之战,袁绍再败。在两次与袁绍的战役战胜后,曹操威震天下。此后,曹操清扫了袁家剩余势力,最终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完全控制了河北。
作为汉末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大多数与三国相关的作品都会有官渡之战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