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萌娘百科现实战争相关条目正在建设中,欢迎有编辑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历史军事原型编辑组编辑群:
1035855750欢迎阅读并协助
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
Wiki入门或
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历史资料,确保条目内容的准确性与中立性。希望你能珍惜这珍贵的平静岁月。
该页面包含敏感内容,可能不受到某些人欢迎。为了萌娘百科的良好环境,一切修改请以遵守中立性原则为前提,避免添加不客观内容。
编辑本条目请尽量中立、客观、慎重,贸然进行无意义的编辑战或者破坏将导致您受到惩罚,萌娘百科感谢您的理解与合作。
|
基本资料
|
战争名称
|
中国抗日战争
|
战争别名
|
抗战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日侧)日中戦争・大東亜戦争
|
战争时间
|
1931年9月18日(局部)-1937年7月7日(全面)-1945年8月15日
|
战争地点
|
中国大部、缅甸北部、蒙古东部
|
参战势力
|
同盟国、轴心国
|
战争结果
|
日本无条件投降
|
登场作品
|
《钢铁雄心》、《抗日:血战缅甸》等
|
中国抗日战争(英: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日本方面称为“日中战争”。国际上称其为Second Sino-Japanese War(第二次中日战争,特指“七七事变”后的战争阶段)或“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八年抗战”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之后全面爆发的中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指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爆发的所有争端。“抗战”(War of Resistance)词模棱两可代指这一时间段中日的所有冲突。
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改订教科书为“部编本”,确定了后一提法,将“八年抗战”改成“十四年抗战”,以纪念自“九一八事变”后一直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东北地区武装力量。
最初日本内部称此战争为“支那事变”(支那事変)以规避战争字眼,防止国际上不必要的关注和国内反战势力的反对。太平洋战争后改为日支战争(日支戦争),并合并到大东亚战争中。在二战结束之后,应中国政府要求,日本禁止继续使用“支那”来称呼中国,教科书中以日中战争(日中戦争)描述。
简介
中国抗日战争是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之间中华民国与日本帝国发生的战争。战争由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开始,由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结束。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将中国纳入日本势力范围内。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中,中国与日本都是战胜国,但是日本却拒绝归还占领的德国在中国青岛租借地,并声称山东问题已经和中国政府通过签订“二十一条”解决。此外在1928年5月3日,日本为阻止北伐战争,炮轰济南。日本的举动导致中日两国关系恶化。
日本关东军也在1928年6月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即暗杀了拒绝与其合作的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此举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视为刺杀他国国家元首,因为当时张作霖是中华民国陆海军三军大元帅。日本之后在1931年又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或称柳条湖事件),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后建立“满洲国”,并最终不获国际联盟承认。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蓄意挑起战争。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跟随美国和英国正式对日宣战。在经过数年鏖战后,并在美国接连对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后,时任日本天皇裕仁最终被迫于1945年8月15日发布《终战诏书》,宣布向反法西斯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日本亦是“三国轴心”中最后一个投降的国家。
“ |
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
” |
——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 林森 《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1]
|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停靠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根据国际惯例,中国政府将每年9月3日确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
” |
——时任日本天皇 裕仁
|
三次元的抗日战争
参战势力
- 同盟国:中华民国、苏联(苏联航空志愿队、诺门罕战役、八月风暴行动)、蒙古(诺门罕战役)、英国(香港保卫战、滇缅路战役)、美国(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缅北滇西战役)。
- 轴心国:德国、日本帝国、伪满洲国(部分国家称满洲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华北临时政府(后与汪伪政府合并)、伪维新政府(后撤销)、汪伪国民政府、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战场
中国东北(满洲)、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地,以及缅甸仰光以北、印度曼尼普尔邦、蒙古东部地区、朝鲜半岛。
主要领袖
- 同盟国:蒋中正(蒋介石)、毛泽东等;
- 轴心国:昭和天皇裕仁、爱新觉罗·溥仪、汪兆铭(♯♯♯)死后骨灰被扬、钱德拉·鲍斯、銮披汶·颂堪、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简称德王等。
主要指挥官 |
- 同盟国
- 中华民国:何应钦、陈诚、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张治中、商震、陈绍宽、周至柔、徐永昌、蒋鼎文、程潜、张发奎、余汉谋、李品仙、薛岳、顾祝同、卫立煌、刘峙、唐生智、庞炳勋、孙连仲、刘汝明、罗卓英、傅作义、龙云、陈安宝、李家钰、汤恩伯、胡宗南、杜聿明、李玉堂、方先觉、王耀武、胡琏、孙立人、马占山、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郝梦龄、张学良、杨虎城、♯♯♯、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聂荣臻、陈毅、♯♯、粟裕、陈赓、徐海东、徐向前、邓小平等等;
- 衍生小说、电视剧中的原创知名指挥官:李云龙、楚云飞等等;
- 美利坚合众国:约瑟夫·史迪威、克莱尔·李·陈纳德等;
-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哈罗德·亚历山大、刘易斯·蒙巴顿、奥德·温盖特等;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斯特恩、雅科夫·弗拉基米罗维奇·斯穆什克维奇、马克西姆·阿列克谢耶维奇·普尔卡耶夫等;
- 蒙古人民共和国:霍尔洛·乔巴山;
- 另
- 轴心国
- 日本帝国: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杉山元、畑俊六、梅津美治郎、土肥原贤二、冈村宁次、朝香宫鸠彦王、东久迩宫稔彦王、小矶国昭、山田乙三、多田骏、松井石根、矶谷廉介、寺内寿一、阿南惟矶、横山勇、筱冢义男、山下奉文、石井四郎、冢田攻、阿部规秀等等;
- 汪伪国民政府:陈公博、孙殿英、庞炳勋等;
- 伪满洲国:张景惠、于芷山、川岛芳子等;
- 伪蒙疆政府:李守信等。
|
主要事件 |
全面抗战之前
- 九一八事变
- 江桥抗战
- 锦州抗战
- 珍珠桥惨案
- 一二八事变
- 长城抗战
- 察哈尔同盟军
- 何梅协定
- 一二九运动
- 百灵庙战役
全面抗战
-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 南口战役
- 淞沪会战
- 陶德曼调解
- 太原会战
- 南京战役(中方亦称南京保卫战)
- 徐州会战
- 兰封会战
- 武汉会战
- 广州战役
- 南昌会战
- 随枣会战
- 第一次长沙会战
- 桂南会战
- 1939年冬季攻势
- 晋西事变
- 五原战役
- 上高战役
- 枣宜会战
- 晋南战役(中方亦称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中原会战”)
- 百团大战
- 豫南战役
- 皖南事变
- 中条山会战
-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方称第二次长沙会战;日方称“第一次长沙会战”)
- 香港保卫战
-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方称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方称“第二次长沙会战”)
- 中国远征军入缅(滇缅路战役)
- 五一大扫荡
- 浙赣战役
- 石牌保卫战
- 鄂西会战
- 常德会战
- 缅北滇西战役
- 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密支那战役(中国驻印军)
- 腾冲战役、龙陵战役、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
- 豫湘桂系列会战(日方称“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或“一号作战”;中方称豫湘桂系列会战,也可以分别指在豫中、长衡、桂柳发生的三次大型会战)
- 豫中会战
- 长衡会战(中方称长衡会战,亦称第四次长沙会战;日方称长衡会战,亦称“第三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其中包括衡阳保卫战)
- 桂柳会战
- 湘粤赣战役
- 豫西鄂北会战(中方亦称老河口战役、南峡口战役、南阳战役等)
- 湘西会战(中方亦称雪峰山战役;日方称“芷江作战”)
- 桂柳反攻战役
|
战争结果及后续事件
- 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放弃除日本四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一些其先前的领土被联合国托管,并将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被侵占的中国领土全部归还中国。
- 苏联根据其自己在雅尔塔会议上的承诺发动八月风暴行动,进入中国境内击溃日本关东军,并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和部分华北地区。1946年苏联撤军,这些地区大部分成为中国♯♯♯控制区。
- 苏军同时占领了库页岛南部与千岛群岛所有岛屿。由于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领土争议,莫斯科和东京至今尚未签署和平条约。
- 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外蒙古借机正式从中国独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来蒋介石因苏联亲中共宣布条约无效
-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蒋介石借机吞并了龙云、盛世才等一些军阀。
- 1946-1948年,同盟国在东京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
- 中国爆发了第二次国共内战。
战争影响
- 朝鲜从日本的殖民统治中得到了解放。不过之后朝鲜半岛由于美苏对峙等因素,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成立意识形态不同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为之后朝鲜战争爆发、朝鲜半岛危机埋下隐患。越南情况类似。
- 于近代以来一直作为半殖民地国家的中国而言,是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国抗日战争维持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这一认识的形成与进一步团结。中国抗日战争亦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舞了以东南亚为主的其他半殖民地国家与地区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运动。战后,中国政府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力地维护了战后的世界和平。
- 战后日本从宪法层面否定了海陆空军和其它战争力量并不承认交战权。
- 日本国家政治体制全面改革,在美国的协助下从实君立宪制转变为虚君立宪制,逐步实现民主化。
- 日本在签订《美日安保条约》后,走上去军备化道路。
- 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反抗武装从日军处获得了大量的军备,加速了战后各东南亚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进程。
(待补充)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ACG作品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以来规模最大、损失最严重、人民记忆最深,同时也是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战争,因此有大量中国作品与这一战争有关。
游戏
漫画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漫画创作大部分都用于抗日宣传,1937年在上海成立的救亡漫画宣传队,由一批漫画家组成,以漫画宣传抗日信息。同时期还有漫画刊物《救亡漫画》和《抗战漫画》,著名的漫画作品有《三毛从军记》等。
连环画有《铁道游击队》《血溅津门》《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连心锁》《烈火金刚》《海啸》《变天记》《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野火春风斗古城》《关东响马》《夜幕下的哈尔滨》《手枪队》《杜大嫂》《♯♯♯♯♯♯》《沙河破击战》《大战鸳鸯泺》《八女投江》《东进抗日》《夜袭黄庙》《阿姨的抗日故事》《地道战》《平原游击队》《扑不灭的烈火》《冰城烈火》等等。
动画
- 2006年杭州小奇兵卡通有限公司推出的动画《抗日小奇兵》。
- 2006年黑龙江新洋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动画《帽儿山的鬼子兵》。
- 2010年由日本东京电视台和Aniplex企划、A-1 Picture制作的动画《闪光的夜袭》。
- 2011年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鄞州区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由卡酷动漫公司承制的动画《抗日小英雄杨来西》[4]
- 2015年中国大陆为宣传抗战胜利70周年,推出三部动画《地道战之英雄出少年》《鸡毛信》《渊子崖保卫战》[5]。
- 2015年由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推出的动画《飞虎队长》,讲述抗日战争时期飞虎队(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的故事[6]。
ACG作品中所登场的战争事件(战争、战斗、军事行动、武装政变、体育格斗赛事等) |
---|
| | | 史实战争 | | | 虚构战争 | | | 虚构政变 | | | 格斗赛事类 | | | 关于更多和军事有关的内容,请参考模板:军事话题索引。 |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