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童话 |
---|---|
其他表述 | Fairy Tale |
相关条目 | 儿童文学、青少年小说 |
童话,是一个作品类型术语,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童话在《辞海》中的释义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
童话通常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并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起到教育人的目的。童话故事可以口述或写作的方式存在,但仅有写作的方式得以流传下来,使得童话故事确切出现的年代难以考证。但就可考的文学记录而言,童话故事至少已经存在超过千年。
童话不仅为儿童所喜爱,不少成年人也成了童话的阅读者。随着童话创作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童话的含义逐渐与神话传说、寓言民间故事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儿童小说等体裁有了严格的区分,仅指那些符合儿童想象方式,以拟人、夸张等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具有神奇幻想色彩的故事。
童话起源于神话和传说,最早在民间口耳相传,是由神话、传说演变发展过来的。原始人类用幻想和想象把人的能力理想化,在文学中创造了主宰万物的神的形象,并把这种幻想与他们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英雄结合起来,对大自然中难以理解的现象作出形象化的解释,因而产生了许多富于幻想的神话故事。
按角色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按故事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
其他类型:
童话故事表现出人类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它往往与生活的现实是相违背的。童话能让人长知识,让人快乐,人类就是在童话的指导下长大的。心理专家郝滨认为,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的童话和孩子们一起阅读,非常有助于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共情能力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当代,童话已经演变为更适合儿童阅读的形式。为了使故事内容更加适宜儿童,格林兄弟致力于简化故事中的性暗示。例如,在初版的《格林童话》中,长发公主因王子的多次夜访而身形发生变化,向巫婆询问为何衣物变得紧绷,从而暴露了她怀孕的事实。然而在后续版本中,这一细节被修改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性描述被淡化,但后续版本的《格林童话》在暴力情节上却有所增加,特别是对恶人应受的惩罚描写更为直白。这种改动反映了出版者对儿童文学内容的审慎选择,旨在保留故事的教育意义,同时确保它们适合儿童的阅读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
童话的衍生作品类型有很多,如直接改编而成的漫画(绘本)、动画剧、舞台剧等。其中不乏世界级的经典之作,比如迪士尼的首部长篇幅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有很多幼教品牌也致力于打造自己的IP生态,推出过很多寓教于乐的动画童话剧,如《兔子贝贝》系列、《小鸡叫叫》系列、《斑马》系列等等。
新童话的创作也推动了周边衍生产业的发展,比如玩具、文具、手游等等。
注意:以下只讨论作中作或引入现实童话著作典故的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