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
| |||
---|---|---|---|
World War II, WWII
| |||
| |||
时间 | 西欧战场时间:1939.9.1-1945.5.8 中国战场时间:1931.9.18-1945.9.2 苏德战场时间:1941.6.22-1945.5.8 太平洋战场时间:1941.12.7-1945.9.2 | ||
地点 | 西欧、东欧、东亚、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 | ||
结果 | 同盟国胜利,联合国代替国际联盟,冷战的序幕;轴心国失败,德国被分区占领,后成立西德和东德。日本被美国占领,至今日本仍然和美国关系极深被民主化。意大利失去部分领土、被民主化。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被赤化,斯洛伐克与捷克合体被赤化。 | ||
参战方
| |||
同盟国(及其殖民地/自治领/收留的流亡的政府)
|
轴心国(及其殖民地/傀儡政权/总督区)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同盟国阵营部分国家:张伯伦(被罢免)、丘吉尔(英国) 罗斯福(美国) 戴高乐(自由法国) 斯大林(苏联) 蒋中正(中国) 艾森豪威尔(美国,盟军欧洲战区总司令) |
轴心国阵营(截止至意大利):希特勒(德国) 昭和天皇、东条英机(日本) 墨索里尼(意大利) 銮披汶·颂堪(泰国) 贝当(维希法国) | ||
参战兵力
| |||
苏联:约2200万人 美国:约1400万人 |
德国:约1700万人 日本:约700万人(一说970万/1000万) | ||
伤亡与损失
| |||
16,000,000士兵阵亡 | 8,000,000士兵阵亡 |
“ | ” | |
——温斯顿·丘吉尔 |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Two),简称二战(WW
二战中的人物、传说、事件、战役战斗是丰富的创作素材,在许多的影视、文学、ACG作品中,都有二战的相关人物、事件登场。
参战的一方是由意大利、日本、德国及其仆从国组成的法西斯轴心国集团;
另一方是由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英国仆从国及其他国家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国集团。
以下为参战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合作的国家地区势力)的一览,主要国家以粗体标注。:
同盟国 |
---|
轴心国 |
---|
|
中立国 |
---|
|
一战之后欧洲秩序天翻地覆,战败的德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十分衰弱,部分解体被魏玛共和国、土耳其共和国、苏联和中欧诸多新民族国家取而代之。
尽管在一战结束后社会开始出现追求和平主义的声音,许多欧洲国家仍充斥着深深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特别是德国在签署《凡尔赛条约》后丧失大量领土、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使得德国社会充斥着极端民族主义。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导致帝国瓦解并由魏玛共和国取代。然而在战间期的这段时间,脆弱的魏玛共和国便面临了国内右派与左派的权力争夺冲突。与此同时,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不满在战争结束后两国并没有遵守领土转移的承诺,随后因为这次领土扩展事件反而让意大利社会爆发冲突。1922年,贝尼托·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主义者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主义政权,开始侵略性的外交政策。 1923年,阿道夫·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试图推翻共和国但事败入狱,不过小胡子以他的口才,说服了整个法庭,实际只服刑9个月在狱中,他撰写了著名的《我的奋斗》。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全球资本主义社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大量产业工人失业,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使得极端主义开始冒头。出狱后,希特勒抓住机会大肆宣传纳粹主义。虽然他在总统竞选中输给一战老将兴登堡。但在1932年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没有拿到国会过半议席),1933年在容克和企业势力的支持下作为国会第一大党党首的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不久后爆发国会纵火案,纳粹党借此掌握政权建立极权体制。兴登堡死后,希特勒合并总理和总统为元首,自任纳粹德国元首,开始进一步加速重整军备、恢复经济、寻求机会推翻凡尔赛和约。
KMT在1924-1927年由常凯申领导国民革命军展开北伐,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后名义上统一中国。然而1927年开始,常凯申反革命集团便与原本的合作伙伴的中共发生冲突,中国很快又再度陷入国共内战中。同样深受经济危机打击的日本国内右翼军国主义、尊皇主义和极端主义思想迅速蔓延,几乎不听政府指挥的军队发动了一系列无计划的侵略扩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日军占领中国东北,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国际联盟宣布满洲国是非法占领的傀儡国之后,日本宣布退出国联。之后又在华北等地和中国爆发了一系列小规模冲突。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未遭到国联有效反对。此时的英法奉行绥靖政策,希望能通过牺牲小国的利益避免于德、意开战,并尽可能地祸水东引让纳粹德国去对抗苏联。1936年五月五日埃塞俄比亚灭国。
1936年3月,纳粹德国公开违反凡尔赛条约,将军队派到了非军事区莱茵兰,但英法仅仅做出了表面的外交反对。同年7月时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支持弗朗哥将军的国民军,苏联、法国支持共和派和共产主义党派人的共和军,双方在此大打代理人战争。最终国民军于1939年初成功赢得内战。
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秘密组成了柏林-罗马轴心。1个月后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则在隔年也加入其中。这时中国发生西安事变(1936.12.12),国共同意停火并组织统一战线来准备抵抗日本入侵。在七七事变(1937.7.7)时,日本对中国宣战,中国人民开始抵抗日本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开始。
1938年,希特勒加紧对奥地利的“统一”宣传,在1938年3月12日,德奥合并,法仍然只是表面抗议。1938年4月24日,英国和法国开始同盟,不过希特勒仍然不知悔改,与苏台德境内的德国极端分子内应外合,在英法奉行“绥靖政策”的基础上,于1938年10月1日吞并了苏台德地区当时的张伯伦还挥舞着厕纸
1939年3月14日,捷克斯洛伐克被完全吞并,成立斯洛伐克保护国。5天后,也就是1939年9月20日,纳粹德国迫使立陶宛割下梅梅尔地区。法西斯的獠牙完全显露了出来,之后英国和法国也向波兰提交了保证独立的证明虽然开战后英法几乎没怎么支援
因为政治和国际形势,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德国签订《莫托洛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其中规定了苏联和德国的势力范围,也是瓜分波兰的开始。
1939年9月1日,德国索取但泽,失败后立刻向波兰宣战。
轴心国推进 |
---|
1939年9月1日,在表面上索取但泽失败后,希特勒统治的德意志第三帝国闪击波兰,苏联随后根据《莫托洛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参与到了瓜分波兰中,波兰迅速失去反抗能力,在一个月后投降。由于英法与波兰存在条约,英法对德宣战。但英法在西线按兵不动,法国仅仅占据了西线的十几个无人小村庄。双方通过海军和空军互相骚扰。 1939年11月,苏联炮制保护列宁格勒的借口以极大的损失于1940年3月13日夺得了卡累利阿,为1941年6月芬兰加入德国对苏战争(继续战争)埋下了种子。 1940年4月,德国以保证挪威挪威是二战被攻入本土国家中抵抗德国时间第二长的国家,63天,仅次于苏联、丹麦丹麦则是最快的,4小时就灭国了中立为由执行威瑟堡行动进攻两国(实际上是需要两国的海岸打破英国海军封锁),英法介入,但没有做出有效抵抗,德国彻底控制两国。 1940年5月,德军发动曼施坦因计划,闪击低地三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经过法国轻视防备的阿登高地绕过马奇诺防线迅速攻入巴黎几十万盟军部队被包围在敦刻尔克。此时希特勒下令德军暂停追击[2],余下的英法联军大部分趁机在敦刻尔克撤退回英国本土。撤出去的几乎都是英国人,法国佬被抛弃了。意大利也从南部山区攻击法国但被法军挡住。在突如其来的崩溃后,法国于1940年6月22日投降签订和约的地点还是在一战凡尔赛和约签订的那个车厢里,建立亲德政权维希政府,且德意各获得部分法国领土。英国与法国海军谈判未果后决定执行弩炮行动重创法国海军,但许多殖民地军队和法军残部加入盟军。此时和日本关系友好的泰国入侵法国殖民地,并且取得胜利,在日本调停下获取一部分土地。日本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3],导致美英和日本关系紧张。 法国投降后,德国开始对英国进行空袭/潜艇袭击,史称不列颠空战/大西洋海战,但在戈林迈耶的糟糕指挥和英国的英勇抵抗下,纳粹德国的进攻失败了。1940年6月意大利海军又开始包围英国地中海军港马耳他。尽管在前期取得一定优势,但在英国配置了较先进的雷达/声呐技术后和坎宁埃率领的地中海海军积极抵抗下就不断失败。 1940年6月,苏联担心德国拿下波罗的海三国,先发制人武力兼并波罗的海三国。 1940年10月,意大利入侵希腊,但因希腊山地众多,意军准备不足等原因进展缓慢。南斯拉夫因准备同德国合作,爆发了政变。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加入轴心国。 1940年11月,英国皇家海军奇袭塔兰托,并在马塔潘角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又因意大利缺少必要的钢铁和石油维持海军,英国逐渐取得了地中海的制海权。12月,英军在北非发动“罗盘行动”以少胜多反击意大利军。 1941年2月,德国非洲军进入北非协同意军作战,此后德意军队在北非不断推进。在东非意大利却被同盟国军队击败。 1941年4月意大利在德军帮助下攻占希腊,希腊被迫与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1941年5月,希腊最后的克里特岛也被德军伞兵以极大的损失攻占,但也导致希特勒日后不再重视伞兵作战。 1941年夏天,英法联军相继进入伊拉克,法属叙利亚和黎巴嫩。 1941年5月俾斯麦号沉没后,希特勒决定放弃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转而准备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6月,德国以苏联伺机入侵德国为由进攻苏联。由于大清洗导致的军官缺失以及因为盲目相信德军不会贸然进攻苏联的情报失误和以及前期过早的想要结束战争而导致的集团军战略决战的战术失误,加之武器装备落后和人员思想上面准备的极不充分,苏军作战能力极度低下甚至来不及抵抗,数百万军队被歼或被俘虏。但在当年冬季,由于后勤压力以及较为寒冷的气候,还有莫斯科军民加固防备和作战等原因,德军攻击莫斯科失利开始撤退。此后,苏联开始转入战略反攻,并开始逐渐在莫斯科等大城市周围收回失地。 德国对占领区的剥削和苛政也成为了德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使得德国除了暴力掠夺外无法有效利用占领区的资源。 1941年8月,在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英美两国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讨论战后世界秩序。 1941年12月7日,在美日谈判无果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击沉美军5艘战列舰,对美英宣战。同时遭受日本攻击的还有英属马来亚、香港,荷属东印度[4]等英国和荷兰的殖民地。殖民地驻军战斗能力低下导致防御体系迅速崩溃,1942年上半年日本几乎取得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战争,苏德战争和地中海战场是该时期的三大主要战场。 |
攻势停止 |
---|
1942年1月1日,苏联、中国、英国、美国与其它22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承诺绝不与轴心国单独议和。 1942年1月,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对长沙的第三次进攻。 1942年6月4日,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战役被击败,这被认为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 1942年7月,在不断撤退后,同盟国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反攻并取得主动权。8月将必要的补给运到被包围的马耳他,12月解除马耳他之围。阿拉曼战役也被认为是二战转折点之一。此后德意军队不断撤退,直到火炬行动被彻底赶出北非。 1942年8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被认为是东线战场的转折点,同样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尽管苏联损失的兵力远高于德国,但是由于人口和工业的差距以及美英对苏联的大力援助,德军失去主动权。此后德苏双方互有攻防。直到之后的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军转入全面反攻,纳粹德国在东线战场受到重创。 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的库尔斯克会战,成为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使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德国在东线无力抵御苏联。 1943年的瓜岛战役则对日本造成了进一步的打击。由于日本工业实力和资源产量无法与美英抗衡,进入漫长的消耗战只能使日本离失败越来越近。 1943年是同盟国在各大战场上反攻的一年,残酷的消耗战逐渐放干轴心国的血液。 |
同盟国反攻 |
---|
随着轴心国在火炬行动中被彻底赶出北非和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登陆,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投降。希特勒闻之大怒迅速调集军团攻陷意大利北部许多城市,并在此后实行橡树行动救出墨索里尼,扶持他重建意大利社会共和国,让其率领残部在北部继续抵抗,墨索里尼最终于1945年4月被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抓获并绞死[5],后吊挂于市内任人鞭尸。 1944年,莱特湾海战的大败使日本海军损失了最后的资本;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为西线的转折点之一。随着盟军进攻德军后方,缓解了苏军在欧洲东线的压力;苏军也以极大的损失推进至东欧地区。尽管有阿登反击战等局部胜利,德军仍然不能挽回败局。德国和日本不断受到同盟国战略轰炸,在带来平民伤亡士气损失的同时本就远弱于同盟国的工业实力也大减。土耳其、巴西等国也加入了同盟国倾向德国而拒绝合作的伊朗则被英苏两国入侵确保其不会威胁同盟军。 1944年4月,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向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攻,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援助南洋日军并使中国彻底屈服。尽管占据了大量土地,大陆交通线仍未得到保证,超过10万日军伤亡(很大一部分因为疾病)和兵力的进一步分散又让日军陷入更不利的局面。 1945年4月,苏军攻克柏林。目前普遍认为希特勒于地堡自杀后被其手下焚烧遗体[6],邓尼茨成为联邦大总统后,德国也在5月投降。6月,中国湘西会战胜利,总体开始转入反攻。8月,苏联把兵力转移到远东,执行“八月风暴”出兵对日作战,关东军和不堪一击的满洲国军队迅速崩溃。同时美国对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日本于8月15日发布终战诏书(史称“玉音放送”)前一天的8月14日国军还在丢城,而且连丢七座,反而八路军与新四军连续收复了19座城,二战结束。亦有人认为二战的结束时间是9月2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正式签订无条件投降条约。但轴心国零散的抵抗持续了很长时间,至七十年代东南亚最后一名日军投降为止。有说法认为阿尔卑斯山地区仍有残余德军组织 |
此处介绍的是二战登场的(或以二战为原型的战争登场的)ACG作品。
(其中关于ACG中二战的苏德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的专门介绍,请详见相应的条目。)
《黑塔利亚》是国家和地区拟人化作品,主要的时代背景即为WW1~
故事的主角为二战时轴心国的意/大/利。
而主要角色群体即为二战双方的主要国家:轴心三国(德/国、日/本、意/大/利)与同盟五国前苏/联(俄/罗/斯等)、美/国、中/国、英/国、法/国)。
除了上述八国之外,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历史政权、非公认政权)也曾先后在作品中登场。
由于国家被拟人化了,所以故事中“二战”这场战争也是以类似打架的方式来体现的。
关于娘化的国家和地区,请详见模板:黑塔利亚。
《萌萌2次大战略》系列是以《大战略》为原型的萌化版战略游戏,游戏舞台背景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游戏的主要登场角色为二战时各国作战兵器的娘化人物形象,包括轴心国的日本、德国、意大利和同盟国的美国、英国、苏联、中国。
关于登场的娘化形象,请详见模板:萌萌2次大战略。
地域压制型SLG“大系列”之一《大帝国》的故事原型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是将舞台从地球上搬到了太空中。
游戏中的各个星域/星球,即相当于地球上的各个地区/城市。
关于登场的萌娘角色,请详见模板:大系列中的《大帝国》部分。
公元1939年,帝国主义国家日耳曼尼亚帝国(德国)突然开始了对邻国的侵略。
战火瞬间蔓延到整个欧洲,时代被卷入了大战的漩涡之中。
之后,1940年,日耳曼尼亚将其矛头指向了青山绿水的阿尔卑斯小国——埃尔施塔特公国。(可能对应现实的奥地利反抗军)
《绀碧舰队》《旭日舰队》中,故事的时代背景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游戏的内容以二战为基本虽然你可以无视现实瞎玩
总之就是非常魔幻
在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中,爱因斯坦回到了1924年,通过握手使纳粹元首希特勒消失,结果斯大林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二战有很多出名海军战斗与故事,舰娘类游戏多以二战前后为主要收录范围。
大量抗日神剧
考不上就二战:在口语中,常常把“在第一次参加大型选拔考试失利后再次参加考试”也叫做“二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之一希特勒确实有过没考上美术生的经历……所以,“考不上以后就二战”,究竟是哪种“二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