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氧化二氢分子的模型 | |
基本信息 | |
名称 | 一氧化二氢 |
英文名称 | dihyrogen monoxide(DHMO) |
化学式 | H2O你没有看错,就是水 |
其他名称 | 零醇、氧烷(oxidane)、氧酚、羟基氢、氢羟酸、苛性氢、二零醚、正氧烷、氧乙烯、氢氧化氢、脱碳氰、脱碳甲醛(甲醛:CH₂O)、脱碳乳酸(乳酸C₃H₆O₃)、氢化超氧酰、脱氰零醛肟、二聚氢氧酸酐、氢化脱磺硫酸、氧化脱羧甲酸、氢化脱苄苯甲醇、三氧化脱三碳硝胺基环亚甲基三硝胺…… |
用语出处 | 最早出于1983年愚人节美国某个州的报纸。2012年某网友在果壳网上发布了一个帖子被CCTV报道 |
“ | 一氧化二氢是剧毒的! | ” |
一氧化二氢恶作剧是曾流传于互联网上的关于
1983年美国某州报纸
“在城市下水道中已经发现了一种危险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作
关于这一笑话最早的来源说法不一,维基百科的说法是“最初于1990年由埃里克·莱克纳(Eric Lechner)和拉斯·诺普芩(Lars Norpchen)提出,1994年由克莱格·杰克逊(Craig Jackson)修改。1997年,一个14岁的学生内森·佐纳(Nathan Zohner)以一氧化二氢为主题做了一个题为《我们到底有多容易上当?》(How Gullible Are We)的论文,使一氧化二氢引起广泛关注。”[1]
这早年就是对科学稍有兴趣的人群中流传的一条笑话,在微博等处流传,但一开始知名度并不高。
直到2012年4月12日,CCTV在东方时空节目为了辟“隔夜水不能喝”的谣,一脸严肃地批评了科普网站果壳网上一个名为《隔夜开水不能乱喝啊》的帖子[2]传播谣言。这个帖子里说隔夜水中含有“零醇、氧酚、羟基氢、氢羟酸、苛性氢、二零醚、正氧烷、氧乙烯、氢氧化氢、脱碳甲醛、氢化超氧酰、脱氰零醛肟、二聚氢氧酸酐、氢化脱磺硫酸、氧化脱羧甲酸、氢化脱苄苯甲醇”等物质,(然而这些都是不同化学命名法写出来的水)并且“一次摄入过多会导致胃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述内容在节目中被一本正经念了出来用于批驳。还说记者联系了贴主,贴主说自己是在开玩笑。节目批评说贴主的态度“真让人啼笑皆非,饮用水事关我们每一个人,开不得玩笑。”[3]本来就是为了讲笑话,把帖子发在幽默小组“Geek笑点低”的贴主“有琴若水”事后哭笑不得,不得不发文澄清。果壳网最大钓鱼战果于是这个段子就在中国人尽皆知了……
点击显示真相点击显示真相
以下可能在引起人们的重视的同时,不太容易被识破:
以下可能由于过于离谱而导致被识破:
2012年7月27日以来,叶诗文神奇打破女子400米混合泳世界记录后,美国教练莱昂纳德 “令人不安”与 “难以置信”的评语在西方媒体上大量流传,他含沙射影地暗示叶诗文可能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德运动员那样服用禁药。对此,英国奥委会主席莫伊尼汉勋爵在当地时间昨天为此发表了一份声明:“我们深信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对赛事的监督作用。她(叶诗文)通过了该组织的检查,被验证未使用任何兴奋剂。故事的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叶诗文值得人们对于她天赋的认可”。
于是,有网友写段子调侃道“教练承认曾给叶诗文服用一种叫做一氧化二氢的液体补充能量”。毕竟水可以参加能量转换然而,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朱庚申也转发了此条微博,并说道:“此事若真,许多中国人该认真反思了,别有点质疑就老虎屁股摸不得,大呼小叫的,为什么不可以质疑?中国人自卑,中国政府自卑,因为自卑对别人的质疑总是抱着敌视的态度,这样的民族很难进步。”
网友立马指出一氧化二氢就是水。不久朱教授看到有很多网友提示“一氧化二氢”实为水的化学表述方式后,他进行了更正,“由于没认真看这个钓鱼微博,跟着别人错发了自己的评论,结果引来许多网友的评论、批评、质疑和嘲笑,真是不好意思。”
人们还可以利用其他常见的化合物,并结合与“一氧化二氢恶作剧”类似的原理,来开一些与一氧化二氢恶作剧类似的玩笑,例如:
(欢迎补充)
维基百科 提示您 | 关于一氧化二氢恶作剧, 在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上 有相关条目。 请参阅:一氧化二氢恶作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