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 |
活动名称 | 中元节、盂兰盆节 |
---|---|
活动别名 | 鬼节、盂兰节 |
活动种类 | 节庆、交际活动 |
常见举办地 | 不限 |
相关作品 | 《名侦探柯南》、《鬼灯的冷彻》、《古见同学有交流障碍症》等 |
相关活动 | 祭(活动)、七夕、仪式、假日、万圣节 |
中元节/盂兰盆节是一种传统节庆活动,在许多ACG作品中是比较常见的桥段。
中元节/盂兰盆节,是常见于华人地区和日本的节庆,随历史与地域发展出不同习俗。
中元节的习俗最早可追朔至中国古代,天子会在「孟秋」(对应农历七月)时用新收成的谷物进献宗庙。但随着佛教和道教的成立发展,在南北朝时期逐渐变成超度、施食孤魂野鬼的鬼月、鬼节。其中「盂兰盆节」一词源自于佛教徒在佛欢喜日供养众僧,以功德回向父母,此称为「盂兰盆法会」。在道教系统中,中元节则是地官赦罪日兼三官大帝的地官大帝诞辰,道教徒在中元节会吃素行普渡,祈祷为亡灵赦罪。在历史演变之下,民间相传中元节/盂兰盆节时期地府(冥界)会敞开大门,让亡灵返回人间,有民间信仰者和祭祖习惯者会供香准备供品祭拜,有些宗教团体和社区甚至会诵经作法举办大型法会以求超渡亡灵,称作「普度」。
不同地区的中元节/盂兰盆节实际日期依据地方而异,在中国台湾是农历7月15日。日本传统庆祝时间在7月13日-7月15日间,在明治维新后,某些地区自农历7月15日直接改为公历7月15日,另一些则改为格里历8月15日
在中国内地,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要分别祭奠“新亡人”和“老亡人”,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烧给孤魂野鬼。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1]
在中国台湾,民间俗信将农历七月视为「鬼月」,因此包含中元节/盂兰盆节在内的农历七月期间有着许多禁忌,像是避免开刀、搬家、买车买房、结婚、夜晚避免吹哨晒衣等,随着社会发展,有些族群因为生活习惯和个人信仰的关系,对这些民间俗信则是不予采信或平淡置之。这段期间电视台经常出现灵异题材的节目和电影,或是采访来宾的灵异经验。大型卖场、超市则会趁着节日前推出采购特卖优惠(超市特卖),让需要准备节日祭拜的族群能够备齐需要的供品。
除了祭拜祖先、举办普渡法会以外,在特定地区(尤其是宜兰头城地区和屏东恒春)会将祭祀完的供品供民众抢夺,称作「抢孤」。举行「抢孤」时会在棚架顶上摆放供品,但在棚架支柱涂上牛油,参加抢孤者必须有相当的体力和平衡感才能爬到棚架上完成任务。有些地方则会放水灯,将做好的纸灯放任水流而去,用意在于照亮水路,引领孤魂野鬼上岸共享这场盛宴,祈求水府亡魂能早日投胎转世。
中国香港则称作「盂兰节」,通常会在7月14日行祭拜和烧街衣的行动,有些地方也会在农历7月时节举办大型超度法会。
在日本,盂兰盆节是重大节日之一,许多公司企业会在这段期间放为期七天的假期,称作「盆休」,也是一般民众返家(回老家)祭祖和探亲的高峰时节。普遍习俗是13日前扫墓,13日接先人鬼魂,在黄昏时分点燃迎接灵魂的火焰「迎魂火(迎え火)」,16日称作「送盆」,点燃「送魂火(送り火)」将先人鬼魂送走。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日本的盂兰盆节民俗祭典会场,许多摊贩会叫卖作生意,人们会穿着浴衣在祭典会场活动,通常会跳着名为「盆踊」的舞蹈,盂兰盆节往往成为夏天的代表祭典。但在近代社会由于祭典会场容易沦为吵杂和遗留垃圾,有部分地区甚至开始停止举办「盆踊」活动。
特别地,日本会在盂兰盆节准备名为「精灵马」的物件,准备小黄瓜和茄子,插上竹筷或竹签作为「精灵马」的腿脚。小黄瓜和茄子分别象征着「马」和「牛」,代表「让先人尽速赶来和亲族后代相聚,节日过后慢慢返回冥界」的意义。往生者过身后迎来的第一个盂兰盆节则称作「初盆」。
在日本ACGN,盂兰盆节是夏天的重要事件之一,由于正逢暑假,往往成为立flag的机缘点。
(待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