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地址:[1] 原作者:RPJUN@站酷[2]
| |
基本资料 | |
世界名称 | 流浪地球 The Wandering Earth |
---|---|
世界别名 | |
世界类型 | 星球 |
世界主宰 | 联合政府 |
主要智慧种族 | 人类 |
登场作品 | 《流浪地球》 |
相关条目 | 行星发动机、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 流浪地球计划、点燃木星方案 太阳、木星 |
“ | 地球,一定可以活下来。 | ” |
——刘培强,2075年-木星危机 |
流浪地球是小说《流浪地球》及其衍生作品中出现的虚构星球,实为现实中的地球经人为因素影响演变而成,在小说与电影中都是剧情发生的核心地点。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所著小说《流浪地球》中出现的概念天体,即现实中的地球因人类建造的大量“行星发动机”之推力影响下,成为一颗加速逃逸出太阳系的流浪行星。而在导演 郭帆 执导的同名改编电影中,这一虚构天体有了更具体的设定与视觉表现:一个高速行进着、因大气逸散而留下极长的白色朦胧拖尾、地表被极寒冰封、散发着冷峻与神秘气息的“冰雪地球”。
为了确保信息适用性与完整性,以下内容将主要介绍电影中的“流浪地球”。
近年来,人类发现太阳内核正在极速老化,持续膨胀,将于一百年后吞没地球。为了有效应对这一灾难,同时力求让更多人的生命得以延续,人类制定了前所未有的恢弘移民计划——“流浪地球计划”,决定将整个地球推离太阳系,飞向数光年外的新家园。
“流浪地球计划”将持续2500年,由一百代人前赴后继,严格履行。计划分为五个阶段:
整个地球被人类当作巨型飞船,受大量“行星发动机”之推力影响下彻底停止自转,并不断加速变轨,掠过木星近处,进而逃逸出太阳系,成为一颗特殊的流浪行星——流浪地球。流浪地球将承载着绝大部分人类,预计经过2500年的时间,4.2光年的航程,最终泊入半人马座α星系,结束流浪之旅。流浪地球计划启动前后,除“行星发动机”外,人类将建造“地下城”与“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等庞大工程,拥有各方面重要用途。
![]() |
![]() |
从赤道转向发动机全部建成,直到地球开始变轨加速前的时间段内,地球将进行自转速度与倾斜角度的调整。这段时期被称为——“刹车时代”。
为了准确引导行星发动机推力方向,使地球顺利加速逃逸出太阳系,人类须首先让地球完全停止自转,随后才可开展其余发动机调控工作。因此,第一批发动机——围绕赤道建造的转向发动机全部建造完毕后,随即启动。赤道转向发动机的喷射口集体朝东倾斜,将对地球产生向西的切线推力分量,减缓地球自转速度。联合政府计划在30年内让地球彻底停转。
地球停止自转后,须改变自身倾斜角度,才能开始加速逃逸。因为:
为此,地球将改变自身倾斜角度:
这时,地球将如同天王星一般,地轴完全倾倒于黄道面上。南半球面朝地球行进方向正面,没有建造行星发动机;北半球面朝地球行进方向背面,大量推进式发动机能在地球背后提供巨大的推进力。在抵达新家园之前的2500年里,地球将一直保持这一姿态。
所有行星发动机工程建设完毕,地球姿态调整完成后,推进式发动机将全功率启动,推动地球加速逃逸,延展绕日公转轨道。
地球正在减缓自转速度,大部分行星发动机仍在建造时,为避免地月相撞或其他意外灾变的发生,将月球放逐出地月系统的工程启动。
当行星发动机全部建造完毕,月球已彻底脱离地月系统。此时,地球将离别这个曾经相伴数十亿年的唯一天然卫星——月球,随后在人造卫星——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的伴飞下,开始加速逃逸。
推进式发动机全功率开动,地球公转加速。但所有行星发动机的总输出功率不足以推动地球立刻摆脱太阳引力,地球须进行数周变轨加速[1],使公转轨道间断延展,一直移动到木星轨道一带,随后利用引力弹弓效应,绕木星加速,才能逃逸出太阳系。地球从开始变轨加速到脱离太阳系之前的时期被称为——“逃逸时代”。
在这数次公转周期内,地球每次经过近日点时都将进行一次短暂的大功率加速,预定轨道就会向相反的一端延展,轨道偏心率也将逐渐增大,倾向形成更扁的椭圆。跨越火星轨道后,地球将逐渐接近木星轨道。
当流浪地球行驶至地木轨道交界处时,因为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全球大部分行星发动机停止运行。虽然经过全世界救援队通力抢修恢复了全部的行星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但是在当时的地木距离条件下地球凭当时仅存的推进力与转向力已不能与木星引力抗衡,与木星相对距离缩减至70320公里。这时,地球已进入地-木流体洛希极限,即将突破刚体洛希极限。富含氧的地球大气被木星捕获后,脱离了地球,与富含氢的木星大气混合,形成连接两个天体之间的“大气脐带”。此时,CN171-11救援队内,刘启与李一一提出“点燃木星方案”,认为通过点燃木星表面巨量的氢氧混合气体,可以产生动能极大的爆燃冲击波。冲击波顺着大气脐带返回地球,猛烈撞击地表,就能把地球推离木星。
随后,在李一一的布局下,“春节十二响”顺势成为了“点燃木星方案”的一个特殊解决方法:即稍加修改“春节十二响”的基本功能——调控行星发动机喷射口的蓄能状态,从而将七道喷射口分组的能量转移至其中一道,喷射口就会受到极高的压力,将高温的等离子流喷射到太空中极远的高度,进而点燃木星大气。随后,苏拉威西三号转向发动机成为CN171-11众人眼前的第一个实验对象,因为这座发动机与他们所在位置——苏拉威西三号补给站的距离最近,也处于大气脐带一端,其喷口经过调整即可径直朝向木星。
十五分钟过后,经过众人的努力,CN171-11得到大批救援队增援,点燃木星方案被联合政府批准,得以继续实施。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连接了苏拉威西附近的通讯网,以使其他发动机共享“春节十二响”破解程序,并指挥周围十四座转向发动机调整喷射方向,指向木星。随后,王磊众人将撞针推动到位,刘启、Tim安装完火石,撤出点火核心,所有设备准备就绪,李一一随即按下点火按钮。瞬息之间,三号发动机原本冒着浓重黑烟的喷口内,一束红色火焰从其中一道喷射口分组喷发而出,其高度迅速飙升,即刻突破常规的几百公里,新加坡一号发动机、雅加达四号发动机也随即点火发射。最后,苏拉威西一处的火焰已达65000公里高度,但距离木星表面引爆区域还差5000公里,其余二处火焰均未到达引爆点。
在这关键时刻,航天员刘培强提出了最后的可能办法,认为领航员号空间站储存的三十万吨燃料被点燃后,产生的爆炸冲击波范围可以弥补等离子流与木星之间的距离,“点燃空间站,就能点燃木星”。最终,刘培强决定独自驾驶空间站,冲击苏拉威西三号发动机的等离子流火焰末端,使点燃木星方案继续进行。
流浪地球外表为白色冰冻天体。后有原地球大气形成的拖尾。因为没有自转且正在远离太阳,所以没有昼夜交替,始终面朝太阳的北半球为恒昼。北半球与赤道分布有行星发动机不断喷出光焰。
(待补完)
流浪地球于计划第二阶段完成后已经停止自转,同时正在逐渐远离太阳,大气稀薄,因此天体表面温度极低,北半球地表温度已降至零下110摄氏度左右,防洪堤上的气温仍能提升至零下85摄氏度。在大部分地区,人类必须穿戴恒温服才能安全活动。同时流浪地球第二阶段完成后的大洪水淹没了大部分地壳,大部分土地都被冰雪覆盖。此外因为行星发动机的工作原因,行星发动机附近可达零上70℃以上高温。
旧人类文明时期的建筑物都已经被冰封,无法使用,仅保留地标功能。流浪地球时期,地面上的可使用人类建筑仅有行星发动机及配套设施、用于采挖运输行星发动机燃料的工程机械及车辆停靠站、指路碑和道路以及地下城升降电梯。
电影剧情与小说剧情有很大出入,在小说中主要展现出来悲观的一面,在电影中主要展现出乐观的一面。 电影大部分基本设定与原作符合,第一阶段之前,各国政府(原作中为地球联邦,电影中为联合政府)兴建地下城作为避难所,并协作兴建行星发动机。
(待补充)
(待补充)
在电影片尾,镜头从北京的地面景象逐渐上升,突破太阳系,最终展现出黑暗的宇宙中孤独的流浪地球。然后,ED画面开始。流浪地球穿梭于宇宙中,而背景中是《流浪地球》原作小说在活字印刷术下形成成文的过程。最后,流浪地球在木星的引力弹弓作用下远航,而印制完成的书本也被合上。
〇≡≡================
(待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