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
| |
---|---|
Northeast China/Manchuria
| |
东北地区地图
| |
基本信息
| |
别称 | 东三省、东北四省区、 |
国家 | 中国 |
所在地区 | 东北地区 |
通用语言 | 汉语(东北官话、普通话) |
时区 | 东八区 |
相关作品
| |
| |
| |
| |
周边地方
| |
“ | 俺们内旮猪肉炖粉条,俺们内旮都是活雷锋。 俺们内旮没有这种银,撞了车他哪能不救银? 俺们内旮山上有榛蘑,内个银他不是东北银。 |
” |
——雪村,《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
中国东北地区,狭义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广义指东三省和周边东北官话使用地的集合。
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外东北)相对时称“内东北”或“中国东北”,与山海关内地区比较时称“关外”或“关东”,亦有以松花江和辽河合称“松辽”者。
上古时期,辽宁(辽东)为燕国国土,且于秦汉、隋唐时代皆为中原王朝对抗北方少数民族的前线基地之一。吉林黑龙江则为游牧渔猎民族活动区,人烟稀少。中世纪期间,东北依次被渤海国、辽、金、蒙古、明控制。
万历四十六年(即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建立后金,逐渐统一了东北的女真各部。崇祯九年(即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后金大汗皇太极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将国号由“金”改为“清”。此后十余年清军入关统一中国。清政府设立“柳条边”政策限制外省人移民到东北。
咸丰十年(1860年),为应对沙俄在《瑷珲条约》中强吞外东北领土,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疏朝廷开放东北移民,闯关东移民潮开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后在沙皇俄国、德国、法国干涉下赎回),“柳条边”限制也彻底消失。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战争以日本的胜利结束,东北逐渐沦为日本势力范围。民国成立后不久,东北沦为奉系军阀张作霖和其子张学良的势力范围。
1931年,日本炮制“九一八事变”进军东北,中国军民英勇反抗,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帷幕。次年,日本扶植伪满洲国。1945年苏联“八月风暴行动”击败日本关东军,东北于十四年抗战后重回中国。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期间,东北分别为解放军与志愿军提供了大量的兵员与军需物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重点扶持东北工业,苏联也开始往东北地区大规模投资,因此东北又有“共和国长子”的美称。中苏交恶后,许多东北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与工人在三线建设运动中被迁往西南和西北地区。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南方各城市的发展和国企改制 大下岗,东北经济发展有所衰落。
东北地区多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四盟(即现在赤峰市(原“昭乌达盟”)、通辽市(原“哲里木盟”)、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原“呼伦贝尔盟”))构成的区域,简称东北。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多适合农耕的黑土地。东西北三侧的山脉分布有众多原始森林,由于纬度和海拔较高,积雪时间长,因此有“林海雪原”的别称。
梗?!对于中国来说,“东北”这俩字摆出来就是个梗。东北人的豪迈与“飚”,东北文化独有的粗犷与亲和,更不必提早已火遍全国的东北话。“俺们这嘎达都是东北银!”
|
|
维基百科 提示您 | 关于中国东北地区, 在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上 有相关条目。 请参阅:中国东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