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旗 | |
基本资料 | |
全称 | 新加坡共和国 Republic of Singapore(英文) Republik Singapura(马来文) 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1](泰米尔文) |
---|---|
别称 | 星加坡、星洲、星岛、狮城、淡马锡、 |
类型 | 国家 |
所属 | 亚洲 |
所辖 | 5个社区 |
首都 | 新加坡城 |
位置 | 东南亚 |
总理 | 黄循财 |
语言 | 英语、华语[2]、马来语、泰米尔语 |
文字 | 英文、华文[3]、马来文、泰米尔文 |
族群 | 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 |
信仰 |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印度教等 |
军队 | 新加坡武装部队 |
形成 | 1965年8月9日[4] |
领土面积 | 733.1平方公里 |
人口 | 5,453,600[5] |
货币 | 新加坡元 |
历法 | 公历 |
登场作品 | 详见#ACGN作品中的新加坡
|
“ | ” | |
——新加坡国家格言 |
新加坡(英语:Singapore,马来语:Singapura,泰米尔语:சிங்கப்பூர்[6],日语: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是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
1819年1月29日,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代表东印度公司登陆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开始在新设立贸易站。
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属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新加坡作为自由港,吸引了来自周边各国的移民。新加坡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以华人为主,包括马来人、印度人和欧裔人等在内的多元种族的东南亚商贸枢纽。
二战时期,新加坡由于华人人口密集,也是南洋华侨的抗日运动中心。1942年12月日本军队占领新加坡,称新加坡为“昭南岛”,约有2万至5万名华人惨遭杀害。
1945年9月,英军回到了新加坡。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为英国直属殖民地。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宪法,享有较大的自治权。
1959年,新加坡进一步取得自治地位,成为自治邦,同年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职,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
1963年9月,新加坡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但由于历史因素及持续不断的种族冲突,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驱逐出联邦,被迫独立,建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9月21日,新加坡加入联合国,并在10月加入英联邦。
独立后的新加坡开始建立工业,发展经济。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的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跻身发达国家之列,成为亚洲重要的经济、贸易、教育中心,金融服务业、炼油工业和旅游业都很发达。
|
维基百科 提示您 | 关于新加坡, 在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上 有相关条目。 请参阅: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