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为对错的标准是什么 | ” |
主角与反派之间的特征 | |
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伦理 |
---|---|
其他表述 | 道德 |
相关条目 | 阵营九宫格、正义的伙伴、七宗罪、正能量 |
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又名道德。人们捍卫并鼓励对的行为,并劝阻错的行为。
「伦理(ethic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本义是习俗、风俗、性情、人格;「道德(morality)」则来源于拉丁文,本义也是习俗、风俗或性情。「道德」与「伦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同义词,它们有微殊而无迥异,可以互相换用。在日常用法中,「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人,更含主观、主体、个人、个体意味;而「伦理」更具客观、客体、社会、团体的意味。例如:人们会说某个人有道德,而不会说这个人有伦理。
因为不同的人类个体要生活在一起,所以大家默认并执行一些行为规范(道德)。大多数法律权利也就是伦理权利,但也可能有一些法律权利在伦理学上得不到辩护,相反一些在伦理学上得到辩护的权利在法律上却没有规定。一旦某个要求能够在伦理学上得到辩护,对人们的判断具有一种强制性作用,以致使人们不得不承认这伦理学理论或原则所支持的要求构成真正的权利。
在中国古代,在「伦理」这一面,被更多地使用的近义词是像义、理、伦、人伦、伦常、纲常、仁义、天理等词;在「道德」这一面,更常被使用的近义词是像道、德、仁、仁爱、德性、德行、心性等词。只是到了中国的近代,「伦理」和「道德」才成为固定和基本的伦理学概念,并且分别和西文中的词有了约定俗成的联系。鲁迅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阐述了他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本质的理解是「吃人」: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有些作者创作设定与有些观众观看作品时,似乎只用两种价值来观察一切事物的趋向,即好的绝对好,坏的绝对坏。例如:一方面总是为人欢呼的英雄,另一方面则是被人唾弃的坏蛋;一方面总是光明磊落的正义,另一方面则是卑鄙无耻的邪恶。
二元价值观既会引起许多心理作用,也会引起许多生理作用,例如:肌肉紧张,心跳加速,血管暴涨。因为想要在没有强烈对比的情况下表现出强有力的感情,让冷漠的听众产生兴趣,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此,在给儿童阅读的通俗文学和电影剧本里,总会流露出二元价值观点的痕迹。
人们认为某种行为具有社会的重要性,忽视或妨碍这类行为将造成社会的灾难,这种行为被称为道德行为。某个行为被实施了,并造成了对他人生命和社会利益的损害,它就可以从道德上被评价。它不仅包括行为的过程,也包括行为的后果,它是可以被他人从外部观察的。
目的论注重于后果,行为的对与错是决定于后果的好与坏,例如:一个行为是正确的,是因为它带来最佳的结果,有德之人是那些总是从事带来最佳结果的行动的人。
快乐就完事了。快乐和痛苦是人类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对错。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是否可能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
每个行为的目的都是为当事者获取某种利益,绝对不会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付出努力或牺牲。一切仁爱之举都是伪善,友谊是欺骗,公益心是闹剧,忠诚是取得信任的圈套。狭义上指行动者自己本人的利益,不包括某个人的亲属、朋友、集体等的利益,广义上指包括自己利益和重要他人利益的利益。
某些行动的理由是基于对行动者之外的对象之利益的考虑。温和程度不要求人们总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服务于他人的利益,极端程度要求英雄般的动机和举动。
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就是好的。如果一个行为造成的后果能提升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那么这个行为就是正确的,就是应该去做的;如果一个行为不能达到如此后果,那么就是不应该做的。
义务论注重于行为本身,行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行为的对与错,其他在道德上有关的判断是衍生的。履行义务的行动就是对的,不需要对后果负责。人们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只要这么做不违反道德规则。
美德理论注重于主体,道德主体的性格为伦理行为的推动力,行动主体所展现的品格的评价看做是根本性的。正确的品质是正确行动的保证。人人都应该成为有美德的人,凡是能促进自己成为道德高尚之人的行为,就是正确的行为。而道德高尚者所做出的行为,也是正确的行为,是值得效仿的行为。
「正义」表示社会实践,包括制度、政策及制度中人的行为的「符合道德」。因此,使用「正义」就是社会正义,探讨社会道德评价。问一个社会是不是正义的,就等于问一个社会是不是符合道德的。
以公开或隐蔽的强制力量、暴力、权力做为主要依据来确定正义。公正守法也不过是迎合强者的利益,屈从于强者的意志。因为正义没有强力就无能为力,强力没有正义就暴虐专横;所以必须把正义和强力结合在一起,要么正义成为强力的,要么强力的成为正义的。强力并非意味着总是少数强者掌权,也可能出现弱者联合起来制约强者的情形(多数暴政)。
依据功利、幸福或者说非道德价值来确定正义。当然,随着利益发生变化,正义也就发生变化。
一个公平的社会就是正义的社会,这种公平很大程度就体现在资源分配的公平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