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内卷 |
---|---|
其他表述 | 内卷化、卷、过密化、恶性竞争、踮脚效应 |
相关条目 | 躺平、后浪 |
“ | 什么是内卷?过剩的人口为争抢有限的资源投入无限的精力,最后所获得的资源没有丝毫增多,倒是卷进了几乎无穷无尽的投入,几近得不偿失。早知这样还不如早早把那点可怜的资源一分然后各谋出路,至少还省了那些内斗的损耗。 什么是内卷?清华在贵省就招30人。第31名,你考650分你也上不了清华,考710分你也上不了清华,考749分你也上不了清华。每一片雪花的努力,最终只不过是为了将另一片雪花逼入绝境。 |
” |
——曹丰泽发表于2018年[1] |
内卷(英语:Involution,inside roll 或inside to roll ),或称“内卷化”早期文献亦有翻译为“内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和网络流行语。
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古登威泽尔在一篇研究原始文化的论文中使用“内卷化”(英语:involution)一词来形容某文化模式达到某最终形态后,无法自我稳定,也无法转变为新的形态,只能使自己在内部更加复杂化。戈登威泽认为,文化模式达到了极致之后,模式的规定导致了文化的外在的统一性,从而渐进发展起统一性内部的不同要素的多样性[2]。例如,毛利人的装饰虽然极其复杂精细,但事实上的艺术要素并不多,只是遵循着原有的艺术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复杂化,没有出现根本性质上的改变。
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则将“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分析印度尼西亚的水稻种植业及城市化进程。他认为,爪哇的水稻种植业在土地使用、租佃关系、劳动力安排等方面的复杂化是“过分欣赏性的发展、一种技术哥特式的雕琢、一种组织上的细化”。同时,他认为爪哇的工业化失败原因为未能像其它地区一样及时发展出新的生产关系,生产仍停留在过去的低水平范围内,因此虽然人口及组织复杂度不断增长,但这些对经济发展毫无裨益。虽然有开采资源的跨国公司提高了当地的GDP,但民众并不是受益者,因此最终结果只会是共同贫困(英语:Shared poverty)。
克利福德·格尔茨的《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一书问世后,该词语逐渐为大众所知。
约翰内斯·阿格诺利用内卷的概念来描述 “民主国家、政党、理论倒退到前民主或反民主的形式”。
“内卷”这一概念由刘仲敬率先引入中文社会学研究领域。2008年左右,刘仲敬引进了斯宾格勒的叙事方式,用来解释中国当时的所谓现状与社会学研究。
随后,在2016年,知乎大v曹丰泽率先将内卷一词用于描述高考畸形筛选策略下,各个超级中学在各省高校录取名额不变下的无效竞争行为。[3]由于曹丰泽的采用,以及该词对现象描绘的生动性,内卷一词在知乎借由曹学的东风广为流传。之后,包括曾博立党在内的众多知乎大V争相采用这一概念,推动了内卷的泛化与传播。
近年来,“内卷”不仅仅用于社会学研究,也用于指代一些社会现象。2020年以来,随着“内卷”的广泛传播[4],这一词语的语义不断变化,并逐渐泛用化,成为网络流行用语。
一般来说,“内卷”常用来指代为了争夺有限资源而展开的恶性竞争、过度竞争。这类竞争通常具有“局限于一定范围内”、“竞争层次较低”、“付出收益比不断上升”等特点。例如雇员不为提高效益,只为获得老板赏识或至少不使自己在职场陷入劣势而进行“自愿”加班等。
在经过大众泛用后,“内卷”也普遍用于指代一切非理性的内部竞争,甚至指代所有的内部竞争。[5]
2020年,“内卷”当选为《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2021年10月6日,某外交兔称:“内卷,作为新的网络词汇,是指非理性内部竞争,或是‘被自愿’竞争,个人努力遭受通货膨胀。”[6]
社会舆论对语义偏移后的“内卷现象”的评价多为负面。
“内卷”的原因是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如发展中国家的精英常因本国的高端就业岗位少而选择移居发达国家,以谋求更高的收入。而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地区,劳动力价格常因劳动人口过多而就业岗位少而被压低。近年来的中国大陆有一个尤为突出的现象:许多年轻人背负了更多的压力,但社会提供的阶级上升渠道却逐渐变少,因此部分人开始通过过度的竞争来获取微弱的优势。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缩减娱乐时间、课外补习、熬夜学习,乃至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
许多人认为,内卷参与者付出了额外的精力,甚至对自身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却没能获得与之相称的结果。与此同时,所谓“后浪”却凭借着与生俱来的优渥条件无需参与这类收益率极低的竞争,甚至是内卷的受益者[7]。因此,“内卷”的原因本质上是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 。
网友一般把“内卷”简称为“卷”。它与中文本义的“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基于此,产生以下的衍生用语。
在“内卷”被提出来后,创始人曹丰泽评论区内经常出现强行关系“内卷”的评论,而曹本人以及阅读者则认为“什么都关联到卷多多少少沾点”,后来简化为单一个“卷”和“沾”字。在此之后,曹认为这些单刷“卷”与“沾”字的人在拉低评论区讨论质量,并在其刷这些字时警告“再叫拉黑”,而评论区在此之后会有人自发在“卷”与“沾”下发“黑”字。于是“卷沾黑”被连了起来。
指想要在竞争中做到最优秀,以便把同行压下去的人。相比于一般努力的人,“卷王”的目的不是为了提升自己,而是为了胜过其他竞争者,以提高整个竞争的获胜门槛。
尽管这个词也可以用于调侃那些本就很优秀的人,说话人可能没有恶意,但有些时候会带有嘲讽的意味。在现实生活中请慎用,更不能用来嘲讽那些为了提升自己而努力的人。误用这个词的通常只是打着反内卷的名义真的偷懒。
对内卷的吐槽一般都是在现实的升学、工作、商业上。然而,在网络的某些领域,也存在不可思议的内卷现象,被网友吐槽“这都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