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后浪 |
---|---|
用语出处 | bilibili《后浪》宣传片 |
相关条目 | 韭菜 |
后浪本义是后来的浪潮,用以指代能超越旧事物的新生事物。其作为网络迷因是源于bilibili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与多家媒体共同推出的宣传片《后浪》,在宣传片引发争议后,该用语在中国网络上开始广泛流行。
萌娘文库中的相关文章: 后浪 |
本用语源于bilibili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与多家媒体共同推出、试图向社会展现bilibili企业文化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宣传片《后浪》,此举也被外界认为具有商业动机,即bilibili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用户群与投资[1]。宣传片内容主要借演员何冰之口表达对年轻人多元文化的羡慕、肯定,并驳斥“一代不如一代”的论调,而视频素材主要选用bilibili上UP主的各种片段,意图表现青年的不同风貌和不同兴趣爱好。
在该宣传片内容播出后,其在三小时内播放量即达到100万次。截至2021年8月13日下午18时,《后浪》在B站的播放量超过3234.7万,弹幕近 28.6万,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一方面,一部分年轻人认为视频使自身受到鼓舞,视频题材反映出年轻人的热血、奋斗,是年轻人对自我的表达,展示了年轻人更广阔的世界,是一种“真诚谈心”,试图纠正前代人对青年人固有的偏见,期望能够增进两代人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互相尊重[2][3]。
另一方面,由于视频中出现的包括素材选择的偏颇(如展现出大量并非一般经济水平的年轻人有条件享有的兴趣爱好:出国旅游、跳伞、潜水)、价值内涵与片中表述的取向性(如“选择的权利”“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等争议性内容)等切实存在的问题,加之当时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的焦虑与社会矛盾,另一部分年轻人开始质疑视频有忽视青年被压榨现状的嫌疑,过于强调光鲜亮丽的“浪花”而忽视话语权较小的“深流”,在调和代际冲突方面事实上起到了反作用,甚至加剧了不同年轻人群体间的“代际”矛盾[4][5],随即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与激烈的冲突。而bilibili为了宣传效果考量在该视频下进行评论控制的行为[6],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争议。
尽管宣传片本身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至此“后浪”作为与青年挂钩的用语,随着各种再创作视频广为传播,并正式成为流行语与迷因。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B站方提供给央视的视频内容(P3)与bilibili版本(P1)的画面存在显著差异(如bilibili版本中多是各大UP主友情提供的视频素材,而央视则以何冰先生的镜头为主);此外央视播出版本(P2)对演讲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与删减[7]。
中国官方使用“后浪”时大多均可理解为褒义,用于指代作为国之栋梁的青年人才,比如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制造强国的征途上,“后浪”奔涌向前》。[8]
一般而言,“后浪”现时用于指代青年人群体,有时特指条件相对优渥的中产阶级青年人,或用作青年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调侃或讽刺、自嘲。由于使用群体及各自观点不同,此用法的褒义和贬义兼有之:褒义用法侧重于青年人自身的“奋斗向上”、“奔涌”等积极特质;贬义用法侧重于青年人的外界环境,如青年人的出身、所受到的压力、在社会中的“尴尬处境”等,常常与阶级固化等问题所联系。
“后浪”也用于对青少年中部分特定群体的讽刺,比如“小镇做题家”、“985废物”以及被割韭菜者等。这类人通常是周围同辈人的佼佼者,但深陷社会内卷和阶级固化等问题中且毫无作为。
就在《后浪》宣传片讨论度与争议非常之大的时刻,某位网友拍摄到了商家闻风而动的生财之道:
有机 |
---|
由于使人联想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与“韭菜割了一茬再长一茬”的内在相似性,因此“后浪”又开始单纯地成为韭菜[9](以及该种蔬菜本身)的代名词,更衍生出“韭浪”的表述。
《后浪》视频以及“后浪”迷因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并一度引发了二次创作热潮:
在《后浪》之后,2020年5月20日,bilibili又推出了第二部宣传片——《入海》,描述了一群人在毕业之后面对生活的焦虑迷茫三部曲:后浪→入海→触礁,有观点认为这是bilibili对《后浪》的补救[10],但事实上更有可能是bilibili对《后浪》题材的补充配合[11]。在《入海》之后,bilibili又于2020年6月26日推出了11周年特映《喜相逢》,由此构成了“后浪三部曲”——后浪•入海•喜相逢。
萌娘文库中的相关文章: 看见 |
2020年6月6日,快手影视发布视频《看见》,可视为快手版《后浪》,演讲人为黄春生。与B站版《后浪》不同的是,快手版强调的是“参差百态,幸福之源。”“我们虽是世间的尘埃,却是自己的英雄。”[12],有观点认为这是快手对bilibili宣传题材的利用与对标[13]。
维基百科 提示您 | 关于后浪, 在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上 有相关条目。 请参阅:后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