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px 《碧蓝航线》中的女灶神号维修舰 | |
基本资料 | |
道具名称 | 辅助性舰船 |
---|---|
道具别名 | 辅助舰船、辅助类舰船 |
道具种类 | 军事舰船 |
道具用途 | 军事用途/海战/护航 |
相关作品 | 《舰队Collection》《星际公民》等 |
相关道具 | 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航空母舰
|
辅助性舰船(英语:auxiliary ship)执行海上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任务而不直接参加对敌作战的各种舰艇的统称。
辅助舰船是海上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的各种舰船的统称。一般不直接从事海上战斗任务。船上分别装备有适应其用途的专用装置和设备,而且通常装备有自卫武器。
顾名思义,油船就是只提供油料等液体燃料的补给舰,有部分型号会同时提供淡水和提供少量杂货,如食品、弹药等,但补给物主要还是以燃油为主,因此还是只能归类为油船。随着环保意识提升,避免燃油泄漏造成污染,各国海军正逐渐把既有油船按民用油船标准,从单壳体油船改为双壳体油船。
综合补给舰结合了舰队油舰和军火船的功能,把多种补给物资集中在一艘船上,这样的好处是当舰队虽离开战斗阵位进行补给时,只需跟综合补给舰对接一次,即可获得所有补给物资,无需跟不同类型的补给船舰进行多次对接,从而减少暴露在敌人火力下的危险。综合补给舰通常以柴油引擎(柴油机)作动力,满载排水量一般介乎15000吨至30000吨不等,最大航速通常在15~20节,同时设有直升机平台甚至小型机库,可携带1至3架直升机。对于一般中小国家的海军而言,综合补给舰往往是该国最大型的军用舰只。
电子侦察船能接收并记录无线电通信、雷达和武器控制系统等电子设备所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查明这些电子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战术性能,获取对方的无线电通信和雷达配系等军事情报。电子侦察舰的满载排水量一般为500吨以上,大型的达4000吨左右,而航速20节以下。电子侦察舰能较长时间在海洋上对港岸目标或海上舰船实施电子侦察。但其侦察活动受海洋水文气象条件影响较大金贵病,自卫能力弱,战时多为敌方舰队的重点打击目标,易遭海空袭击,故有的电子侦察船重要部位和设备装有自毁装置。
快速战斗支援舰是美国海军为了配合航母战斗编队的高航速以及大编队而设计的,排水量大幅增加(“萨克拉门托”级为53000吨,“供应”级为50000吨,但日本的“摩周”级则是特例,只有25000吨),各类补给物资的装载量亦大幅提升,动力系统强劲,航速远比一般的综合补给舰高(“萨克拉门托”最大航速为26节,“供应”最大航速为25节),足以追上航母编队高速行进的步伐。可建造及使用成本高昂,也大多数国家的海军没有需要,故很多国家的海军均选择建造30000吨以下、航速较慢但使用成本较低廉的综合补给舰。
医院船是指专门用于海上收容、医治并后送伤病员、遇难人员的非武装勤务舰船。满载排水量3000~10000吨。最大航速15~20节。设有以战伤外科为主的各类医疗设备和数十至数百张医疗床位。国际法和日内瓦公约规定,船体水线以上漆白色,标有红十字或红新月,并悬挂红十字旗标志,在任何情况下不受攻击和捕拿。在医院船上除了应有的医疗机构以外.还有供伤员休养和活动的场所,比如洗衣房、健身房、理发室、图书馆和酒吧等服务性设施。
(待补充)
潜艇救援舰是指当潜艇遇到故障或出现事故时可以对艇员提供撤离设备、对潜艇进行维修的一种军用特殊舰种。除了救援舰常见的直升机起降平台、绞车、救生艇等设备,潜艇救援舰还通常配备有探测声纳、救生潜艇、潜水救生钟、减压舱、压缩空气系统和氦氮氧系统。而在执行潜艇援救任务方面,对于在一定水深下由于故障而失去动力的潜艇,潜艇救援舰可以以深潜救援艇、救生钟营救失事潜艇人员。可向失事潜艇提供高压空气,以排出潜艇的压载水使其上浮。必要时,还能打捞失事潜艇,可以提供无人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
维修舰,专门担负对海上舰艇、武器装备及舰装载机等修理任务的舰船。排水量通常为千余吨至2万吨,装备有各种修理设备、零部件,配备有相应的技修人员等。舰艇上配备有一定的自卫武器。而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将部分战斗舰船改装成维修舰。
消磁船是为舰艇检查并消减舰艇自身固定磁性的辅助舰船。舰船长期航行,受地球磁力和机器运转、海水等影响会产生一定的剩余磁场,为了提高舰艇的磁性防护能力,防御水中磁性武器(如磁性感应水雷)的攻击和被磁探测仪器发现,保障舰艇航行安全,一般新造和修理后的舰船以及使用一定期限的舰船都要进行消磁。消磁舰一般设有大功率消磁发电机组、消磁电流控制设备、消磁电缆、卷车、测磁仪和拉缆机等消磁作业设备。在特定的消磁场地,消磁船通过磁强仪检测被消磁船的磁场,取得原始数据后,调整消磁线圈与电流对被消磁船进行消磁处理,然后再次进行检测,直到磁场达到要求的标准为止。排水量数百吨至近千吨,航速约10~18km。多采用电力推进。
辅助性舰船的舰娘形象,根据她们的职能,大都设计为厨师、机械师一类的典型非战斗人员形象。这也传达了她们脆弱易损的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