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 |
道具名称 | 列车炮 |
---|---|
相关道具 | 舰炮、要塞炮
|
道具别称 | 铁道炮 |
道具类别 | 身管火炮 |
列车炮,即以铁路为平台的身管火炮,是身管火炮的发展分支之一,现已被弃用,在铁路界被导弹列车替代。
列车炮,由其名字可以看出,这类火炮是以铁路为系统载具,通过铁路进行移动的一类火炮武器。
由于铁路的承重能力非常之大,因此列车炮通常都是超大口径,发射的炮弹长度甚至可以超过人的身高。由于其炮弹体积巨大,因此单次的装填时间极长。就现在来看,列车炮其实是一种畸形设计思想的产物,其目的是为攻克如法国马奇诺防线一类的坚固混凝土制固定要塞,这类要塞通常有数米及以上厚度的混凝土作为保护层,内部配有大量火炮及各类轻重武器,包括完善的自我补给体系,能适应长时间的防御战,列车炮则是为了避免和要塞直接正面交战而问世。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列车炮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纳粹德国为了攻克法国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于1940开始研制能在防线火炮射程之外发射并打击要塞的火炮。1942年,克虏伯公司生产的列车炮交付,共有两台。其中一台被命名为“古斯塔夫”,另一台则被称为“多拉”(但由于这两门炮在德国战败前都被德军自行炸毁,未能得到各种准确的历史数据,因此现在通常两门炮之间的命名会混杂,相较而言,“古斯塔夫”一名更为流行,通常称之为“古斯塔夫”列车炮或者“古斯塔夫”巨炮)。这型列车炮的口径达到800mm,其穿甲弹重达7.1吨,经由炮管加速可以被发射到约37km外的地方,单次装填需要2小时以上,其操纵时需要约1000人同时配合。装填时,炮管降至水平,弹头和发射药经由火炮后部的升降机分开升至装填层,而后由轨道平板车运送至火炮尾部,再由轻型坦克将弹头和发射药先后推进炮膛。
1942年德军攻击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时,将该火炮拆解并分散至25节火车车厢运送至前线,由1400余人花费3周时间完成了组装任务,由于火炮无法依靠自身水平转动,因此还需为其铺设专用的弧形铁轨,通过前后移动完成水平瞄准动作。体积巨大的火炮运行必然复杂繁琐,还容易成为飞机的攻击目标,因此需要完善的后勤保障和防御体系,共有约4000人参与了“古斯塔夫”的运行工作,包括火炮操纵部队,防空部队,机械和铁路保障部队等。
此次战役中该型巨炮发射了48发炮弹,将攻击目标悉数摧毁,其中一枚炮弹由于延时引信穿击到据点内位于地下30米深的一座巨型弹药库,并将其引爆,使得守卫该要塞的苏军损失了大部分的弹药,爆炸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和巨大冲击波甚至将一艘停泊在附近海湾内的一艘船炸沉。
娘化版请见朵拉。
另外,虽然卡尔臼炮也使用铁轨进行运输,但并未被列入列车炮一类 而被归类于臼炮/迫击炮。
见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