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当高爆榴弹命中如混凝土碉堡等目标时,虽然目标不会被炸穿,但是内壁却被震波崩裂出许多的碎片,这些飞溅的碎片也会对后面的人员造成一定杀伤。这一破坏效应叫做层裂或崩落效应。
碎甲弹专门利用这一效应来杀伤目标。它的结构比较简单,基本就是一个薄壳金属弹体内装载大量塑性炸药和弹底延迟引信,为了让着弹时塑性炸药能尽快堆积在装甲表面,薄壳弹体使用的金属材料为硬度低但韧性好的低碳钢,并且弹头处最薄,一般为2-3mm,弹壁从圆柱部到尾部逐渐加厚。
当击中装甲板时,在弹底的引信起爆前,由于惯性作用,弹丸头部受压变形而镦粗,弹体向外膨胀,随后薄壁弹头破裂,塑性炸药呈盘状堆积在装甲表面。几毫秒后延迟引信起爆,由于震波对装甲的强烈冲击压缩,在装甲内引起应力波的传播、反射和叠加,使得装甲内侧崩出一大块碟形破片或是数枚金属碎片。这些金属碎片在车内高速飞溅,造成杀伤成员、损毁设备、引燃或引爆燃油及弹药的效果。不像破甲弹这种聚能弹药,碎甲弹并不是以击穿来杀伤目标。
碎甲弹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对大多数目标有效,尽管由于结构原因导致其飞行速度较低。这种弹药仅对没有间隙装甲或防崩落内衬的坦克有效,但仍很受战斗破障的青睐,扁平的高速炸药能够比破甲弹快得多地破坏混凝土结构,并且没有传统的高爆炸弹爆炸产生的危险碎片。
碎甲弹由丹尼斯图恩·伯尼爵士于1940年发明,最初是用来针对混凝土工事。最早应用碎甲弹的是皇家工兵的丘吉尔VII AVRE,搭载的165mm L9破障炮发射的就是碎甲弹。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人们发现这种弹药也能作用于均质钢装甲,对苏联当时的主力坦克T-55和T-62都能起到极佳的杀伤效果。随着L7线膛炮的外销,与其配套的L35碎甲弹也成为了许多国家坦克的主要弹药。
自1970年代以来,碎甲弹越来越不受欢迎。苏联这时已经开始使用复合装甲,震波无法在不同的介质中有效传播导致碎甲弹对于苏联新一代主战坦克来说就是个大号爆竹。同理,间隙装甲也能很好的防御碎甲弹的攻击。并且凯夫拉防崩落内衬也开始使用在装甲车辆上,它能有效阻隔崩落的金属碎片,极大削减碎甲弹的后效。
除了防护因素外,碎甲弹逐渐被淘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火炮。这时各国都已经开始换装性能更强的滑膛炮,而碎甲弹是依靠膛线提供的高速自旋才能达到最佳杀伤效果,因为这一特性碎甲弹无法适用于滑膛炮上。这也就是英国陆军至今仍在使用线膛坦克炮的原因之一:他们仍坚持将碎甲弹作为多功能榴弹来使用。
目前碎甲弹大多用于破障用途,除了英国的主战坦克之外,基本都由战斗工程车或是次级坦克使用,例如英国的AVRE、中国的VT-4、加拿大的“豹”C1/C2等。
英国+碎甲弹,这两个关键词就能够让人想到那门在载具类游戏里声名大噪的L4 7.2英寸(182.88mm)巨炮。
在《坦克世界》中,这门炮由两辆
《战争雷霆》中出现的是FV4005 Stage Ⅱ。游戏使用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