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争霸中的休伯利安号 | |
基本资料 | |
道具名称 | 太空军舰 |
---|---|
道具别名 | 星舰 |
道具种类 | 载具 |
道具用途 | 太空中航行、作战 |
相关作品 | 《星际争霸》《三体》《EVA》《宇宙战舰大和号》《EVE》《光环系列》等 |
相关道具 | 宇宙空间站、军舰
|
太空军舰(下文简记为星舰)是ACG作品中科幻&宇宙题材类作品中经常登场的一种载具。
自从人类飞向太空便想到了在太空中发起战争的可能。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人们认为应当创造一种有高强防护力、能抵抗太空中各种碎片及辐射、适宜人长期居住、装备了武器系统、能在太空中战斗的军用航天器。其在流行文学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把这类航天器叫做“舰”,自然是延续自“太空飞船”这样的称呼,以及海中军舰的战术地位。
当然,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星舰应该长什么样、拥有什么配置,因为迄今为止我们只能把少量武器和传感器装载到人造卫星和宇宙空间站上,且基本是实验性的装载。目前天战还离不开地上的航天港。
星舰并不能替代空间站——空间站可以建设得非常大,大到远超星舰体量,从而成为星舰的维护站、供给站。总的来说是一颗可供星舰停靠的人造卫星甚至人造行星。比如《星球大战》中,帝国既有星舰又有像死星这样的巨型空间站;又比如《无主之地》中,亥伯龙公司既有星舰,又有像帅杰作这样的巨型空间站。
在多数太空科幻世界观的设定里,太空军队都受到海军的深刻影响,其中一个要素就是星舰的分类模式。
传统上,星舰能按照海军的方式划分为辅助舰艇和战斗舰艇,辅助舰艇自然可以有运输舰、补给舰、修理舰、指挥舰等类别,战斗舰艇自然也可以分成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等层级。但这些分类层级只是借用名字,各层级舰艇的尺寸、质量、结构形式、武备形式和数量以及其在舰队体系中的用途在不同科幻作品的设定中有很大区别。
由于太空中不需要空气动力学,小型、无人驾驶或只有寥寥几个驾驶员的宇航载具可以是飞机,也可以是小型星舰[1]甚至机甲、登陆舱等更加前卫、激进的载具。而搭载这些小型宇航器,将其放出和回收的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也是科幻作品中常见的星舰设定。
由于太空中不存在一个进入后可以逃避多数探测器侦测的“水下”环境,所以除了少数作品中设定的安装了隐形装置或是像《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里的次元潜航舰UX-01那样潜入异次元空间,可以在敌方星舰无法察觉的情况下发起攻击的舰艇外,星舰的行列中没有潜艇的位置。但其实所有星舰在日常使用中都酷似潜艇:倘若星舰的用户无法在太空环境无防护活动,星舰就必须和潜艇一样是个密不透风的闷罐,多数外部维护作业都需要用机器人,或穿着宇航服甚至乘坐小型维修载具(维修艇、机甲)的船员来执行。举个反例:《变形金刚》中的赛博坦人就是典型的能在太空无防护自由活动的物种,因此部分世设中他们的星舰就是漏风的。
由于创作者对海军舰艇分类体系一知半解或有特殊的设定,甚至是单纯的因为现实中一些舰艇类型的名字比较新颖,借这些名字类型给作品中某类星舰的设定套上光环,有些科幻作品会启用很特殊的名字来分类一些特殊设计和功能的星舰。如:
日本的很多作品中,星舰常常模仿二战时代或更早的大型水面舰船的造型,总体上看就像是一条水上的船加上了巨大的发动机从而能够在星际空间中遨游,如《宇宙战舰大和号》被称为海军流派;或是设计得类似机甲,有明显分区的船体部分,并且各个部分可以转动来进行机动乃至展开武器等设计,如《超时空要塞》《机动战舰》等。其作战模式则相对单一,以类似海军时代的战列线对射为主。当然这种设计也有考量,就是部分此类星舰需要进入大气层——大气层相对于星际空间就像海水一样稠密,所以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个牢固的船型结构。
欧美的星舰则多走两种极端:要么是高度写实、贴近可预见未来可达到技术水平的设计,比如模仿轰炸机的设计,环绕着棱角分明的船体上安装武器站、炮塔、导弹发射管和传感器天线,并在尾部安装巨大的推进器,有时使用旋转离心机来产生人工重力以进行远航的飞船(如《太空无垠》《光环系列》等);要么则是在未来先进技术加持下拥有类似航空器的流线型外形,并配备高度集成化的先进传感器/武器阵列系统,具有极高的机动性和作战灵活性的飞船设计(如《星际迷航》《星际之门》系列等)。又或者是采用前者的外观,配合少量
既然有了星舰,那么武器系统配套的科学技术自然不能落下。星舰是庞大的载具,如果想要炸毁来袭星舰,要不用核武器起步的巨大爆炸能量冲击,要不用电磁炮这样的动能极高的发射器发射重型穿甲弹击穿星舰厚重的外壳后使弹药库、燃料库、反应堆等储存有高能物质的地方殉爆。由于星舰可能会机动得非常快,实弹武器不一定保证命中率,激光/离子与等离子武器这类定向能武器可能在交火初期、或进入长距离追击战(就像战斗机那样)时使用。由于太空中没有地球曲率,也缺少阻挡探测器发射或接受信号的灰尘和气体,所有波段探测器的探测距离都会很远,但受制于光速,为了精确判断对方星舰的动向,这个很长的距离最多只有几十万千米或者说几光秒,这使得星舰间的作战模式又回到了现实海军战列舰那种缓慢校射的风格,无怪乎有些创作者认为“星舰必然是战列舰式的载具”。当然,星舰的机动性可比水面舰艇高出不少,所以可以借用战斗机的“轴炮”思路,将一门或几门超级大炮贯穿在星舰中轴线上,比如《宇宙战舰大和号》中的波动炮。这就把一整艘星舰变成了一门超级巨炮。
除此之外,星舰之间还可以通过一种最为古典的手段交火——接舷战。交战双方会试图逼近并用牵引光束甚至锚等手段和对方锚定,然后派出机甲兵或机器人部队等直接跳帮过去。如《变形金刚G1》中,报应号使用廊桥和方舟号锚定,然后以威震天为首的一干霸天虎跳帮进入方舟号与汽车人们扭打在一起,并最终导致两艘星舰一并坠毁在地球;又如《Ben 10:Omnitrix的奥秘》中,魔贾斯就使用锚捕获了钻金刚的飞船,然后机器人和无人机下去跳帮,最终田小班设计将魔贾斯扔回太空、钻金刚和玛雅丝拆除锚,方得解围。显然,太空接舷战是三维的,可以从多个角度发起。
不论何种星舰,大都有一个共同难点:散热。太空虽冰冷,但缺乏散热介质——这就是为什么陨铁能够形成无法人造的花纹,因为缺乏散热的太空,液态铁可能需要上百万地球年才能凝固成为那独特的晶体结构。由此,有些作品比如《亡星余孤》,外置散热板就是星舰的弱点,并有水冷散热暂时关闭散热板以求安全的设计。《边缘世界》中,为了舰载武器快速散热甚至用上了液金——用导热性极强的金属银吸热直至熔化,然后喷走。
当然,ACGN里头没那么多讲究,再加上未来的技术水平难料,很难判断会不会又有什么技术影响星舰的外形设计,大部分时候只要设计合理外形优美,就算是满足要求了。不过,既然是ACGN作品内的创作,就会受到创作过程中各种因素的掣肘。譬如,《宇宙战舰大和号》尽管早期为了配合海军风格的机设,炮塔都是拥有炮管的,不过由于炮管的作画过于繁杂,因此后期登场的文明(如白色彗星帝国)的舰船皆多为无炮管设计。而《银河英雄传说》中尽管原作并未对战舰的样貌作详细描述,不过除去作品中战争形态的影响,由于旧版动画的机设师加藤直之曾参与《宇宙战舰大和号》制作,因此吸取教训不画炮管也是导致动画版里的战舰没有炮塔的一个重要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