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uelike游戏《FrogComposband》的游戏画面 | |
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Roguelike游戏 |
---|---|
其他表述 | 类Rogue游戏、肉鸽 |
用语出处 | 《Rogue》 |
相关条目 | RPG游戏 |
Roguelike游戏(常音译为肉鸽)指玩法与《Rogue》类似的RPG游戏,其主要特点是每局游戏都随机生成新的关卡内容。
《Rogue》是一款于1980年推出的迷宫探索类游戏,主要内容是在由程序随机生成的地牢地图里收集各种物品、击败怪物,并继续向地牢的下一层探索。
当时,《Rogue》在大学生和计算机研究者中非常受欢迎,于是许多人便开始尝试制作自己心目中的《Rogue》改版。这些制作者和爱好者们经常会在Usenet(注)1979年发明的纯文本社交讨论网络,其中的各个讨论区称为“新闻组”上讨论。1993年前后,Usenet上的讨论者开始将这类游戏称为Roguelike,也就是“类Rogue游戏”。
在Roguelike的早期发展中,出现了五款著名的Roguelike游戏,人们称之为五大Roguelike。它们分别是:《迷宫骇客》(NetHack)、《地牢爬行:石头汤》(Dungeon Crawl Stone Soup)、《马基埃亚尔的传说》(Tales of Maj'Eyal)、《神秘古域》(Ancient Domains of Mystery, ADOM)、《安格班》(Angband)。
萌娘文库中的相关文章: Berlin Interpretation |
2008年的国际Roguelike开发大会对Roguelike做出了一个具体的诠释,即“柏林诠释”。柏林诠释认为,Roguelike游戏具有9个主要因素:
此外,还有6个次要因素:
以上因素可以用于评判一款游戏的“Roguelike”程度。但这并不是说一款Roguelike游戏需要具备以上的全部因素,例如《Angband》的商店就不符合“非模态”,因为在商店里无法选择对店员发动攻击。拥有其中某些因素也不意味着一款游戏就是Roguelike游戏。[1]
柏林诠释在Roguelike圈子里具有很大影响力,但也有Roguelike开发者批评它对Roguelike的定义过于狭隘,不能准确概括这一游戏品类的特征。例如,“ASCII显示”和“地牢”纯粹是画风而非机制方面的评判标准,这些元素并未被新生的Roguelike游戏所采用。[2]开发者Slash认为,传统Roguelike应包括5个要素:
随着游戏开发技术的发展,有些游戏对传统Roguelike的规则做出了简化与革新,从而创造更多的玩法,带给玩家更加新奇有趣的体验。这类游戏称为Roguelite或Roguelike-like,可以视为Roguelike的变种。
Roguelite游戏可能会抛弃传统Roguelike所具有的部分特征,例如:
但是,大部分Roguelite仍然会保留传统Roguelike的某些核心要素:
一些Roguelite游戏会将Roguelike玩法与第一人称射击、动作、卡牌、横版卷轴等玩法相结合。此外,还有一些非Roguelike类型的大型网络游戏也会引入Roguelike玩法,作为主模式之外的一个次要游戏模式。
当下中国玩家常用“Roguelike”或“肉鸽”来泛指传统Roguelike、Roguelite,以及其他游戏中的Roguelike模式。一款游戏或游戏中的一个模式具有“随机生成”这一核心特征时,玩家就常将其称为“肉鸽”。
维基百科 提示您 | 关于Roguelike游戏, 在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上 有相关条目。 请参阅:Rogue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