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姐姐大人!我的姐姐大人啊!!请原谅我。至少请允许我在心里这样呼唤。那时我到底怎么了?……一分钟也忘不了姐姐大人。我是幸福的。和去世的母亲一般宠爱我的姐姐大人。 那是星期三的放学后。独自回到房间的我,突然留意到旁边桌子上的日记。姐姐大人,请原谅我。虽然知道不好,但我真的很想知道姐姐大人的心声。 与所爱之人同处一室的喜悦与悲伤——快要溢出的血潮在胸口燃烧。将一切的一切都压抑着的自己,是多么坏心眼啊。 |
” |
——《少女画报》的读者投稿专栏[1] |
S文化杂志《少女之友》中的插图 | |
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S(文化) |
---|---|
其他表述 | エス、シス、おでや、お目 |
用语出处 | 大正时期的女校文化 |
相关条目 | 百合、同性恋 |
S(エス),是日本大正昭和时期在女子学校中盛行的女生间特殊关系文化的统称,词源为“Sisterhood”的首字母S。
明治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女性也应当受到教育的观念受到普遍认可。随着大量高等女校的建立,女学生在自由恋爱的时节所面对的皆为女性,这种萌动的恋爱心理转化为了对学校内女性的爱慕,然而彼时社会的男性中心思潮依旧显著,故对踏入社会的反叛心理与这种爱慕结合在一起[2],低年级的学生将自己爱慕的高年级学生称为“Sister”,她们通过言辞热烈的书信传达自己的爱恋,互相赠送戒指,梳一样的头型,S文化由此诞生。
S文化的发展催生了很多知名的少女文学作品,吉屋信子的《花物语》、川端康成的《少女的港湾》等都是将这种S文化发扬光大的代表作品。尽管S文化有效地宣泄了这些少女们的情感,但有时也会带来悲剧,1911年出现了一对Sisters投水殉情的事例;到了战后美军进驻,相应的特定群体随之消散,1955年最知名的S文化杂志《少女之友》停刊,S文化本身由此消失[3]。
S文化在战后消失殆尽,且与女同性恋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别。不过与此同时,S文化对百合文化的发展也有着奠基的作用。这种微妙的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的诸多作品中通过ACG次文化的包装呈现出了全新的样貌,比如出现姐妹关系称呼及制度。而S文化作为少女文化中重要的部分也在日本文化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