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 |
萌属性名称 | 黑客 |
---|---|
萌属性别称 | 骇客、Hacker、ハッカー |
萌属性类别 | 职业/称谓类 |
典型角色 | 初春饰利、不二咲千寻 |
相关萌属性 | 学霸、程序员、技术宅、工程师、网友、玩家、罪犯 |
拥有此特征的角色 |
黑客(英语:hacker;日语:ハッカー)是ACG次文化中的职业类或称谓类萌属性之一。
语源
在本条目内,对黑帽和白帽并不做明显区分。主要原因是ACG作品并不对黑客进行区分
ACGN中,有时会有黑客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搜寻一些糟糕物的剧情。同时在ACGN作品中,绝大部分的AI娘与大部分机娘都会拥有十分强大的黑客能力。
20世纪60年代初,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个学生团体叫做“铁路模型技术俱乐部”,他们把难题的解决方法称为hack。hack本义为伐木,这里引申为解决计算机难题。hacking引申为解决难题的过程,而解决问题的人称为hacker(翻译为黑客或骇客)。hack还有一个引申义为改变程序,使它按照设计者为设想的方式运行或接触禁止接触的功能(这可以和计算机犯罪联系在一起)。最初,“铁路模型技术俱乐部”的成员对完成hack充满敬意,社团里的最能干的人会自称自己为黑客,这时黑客完全是正面的含义。1983年,一帮密尔沃基市的青少年黑客入侵了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计算机系统,同年,《新闻周刊》用《小心,黑客在行动》为标题的文章报道了这件事,这是黑客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主流媒体中,这次报道只是片面将黑客等价于入侵系统、破坏系统安全的人,之后,小说、电影在这方面大肆渲染,让黑客成为反社会技术高手的代名词,随着计算机病毒的泛滥,黑客成为一个有害群体。[1]
在计算机领域,黑客往往是以一种在编程方面极具创造性的英雄的身份出现,被认为是计算机革命的领导者,围绕黑客社区黑客们形成了自己的黑客文化和相应的道德观念。黑客的文化可以归为一下几条:
黑客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分享、开放、平等、民主、计算机的自由使用、进步,这和互联网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虽然现在互联网是充满歧视、霸权、壁垒和套路的互联网曾经被期望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对抗权威、贫富差距和信息鸿沟,更方便的分享信息,不过今天看来他们太乐观了 黑客是不愿意受管教和约束的存在,一个关着的门对于黑客来说是一种挑衅,一个锁着的门对黑客来说是一种侮辱。
黑客们围绕这一价值观创造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革命。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始人和GNU项目的发起人Richard Matthew Stallman就是一个黑客,他极力主张信息应该是自由的,并且发起了自由软件[2]运动,该基金会允许用户复制修改他们软件的源代码并可以发布修改的版本。著名的github世界上最大的同性交友网站也是在GNU/Linux[3]开发的社区中诞生的,同样也是主张开源。这些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待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