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目需要和服、汉服方面的专家、达人进行专业的修改。
和服(英语:kimono;日语:和服()),又称“吴服”(日语:呉服())、“着物”(日语:着物()),是一种服饰形式,也是ACG次文化中的萌属性之一。
现代所说的和服,通常较多指的是和服的其中一种“(日式)浴衣”,即最狭义概念上的和服。
简介
“和服”是中文对日本大和族的传统服饰的习惯称法,而在日本,习惯上则不称作和服,而是称作“着物”,有时则称作“吴服”。
和服与韩服、越服同样是起源于古代汉服形制体系的一种服饰。和服形制的主要原型是古代汉服的直裾深衣,传入日本之后,融合了日本古代的服装小袖等的特点而形成。而在近现代,和服又增添了部分的现代化风格而演变出一些不同于传统和服的特殊款式。
和服各种称呼的来源
- 和服:该称呼是日本明治时代为了与西洋的衣服“洋服”相区别而产生的称呼,亦即“大和族传统的服饰”,此称法现在在日本已不常用,但在中文中常用此称呼。
- 着物():该称呼是从一般意义上所指的“穿着在身上的衣物”。在不容易引起歧义的场合,习惯上都以“着物”称呼和服,这也是现今日本的日常生活中对和服的最常见的称呼。而英文中对和服的写法“Kimono”也是来自该称呼。
- 吴服:该称呼的得名,是因为三国时期,中国吴地的汉服的缝制方法、形制结构传入了日本,影响了当时日本的服装体系。现今,该词用于称呼“和服”本身的情况较少,而多用于制作和服的店面,称为“吴服屋”。
和服的构成
和服的标准衣长为160cm,定制和服的衣长一般为自己的身高±5cm,所以直接穿上和服会导致下摆拖地。人们在穿和服的时候首先会将和服从腰部折起一段用带子固定,以调整长度。
不同的和服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花纹图案,袖长来进行划分。下列除了振袖以外的和服一般均为留袖()(袖长在49cm至62.5cm之间)
女性和服
按照正式程度()排序:
- 浴衣():无法穿于正式场合,一般只有在参加夏日祭典中穿着。浴衣的袖长不会超过50cm。
- 䌷():无法穿于正式场合,用蚕丝的边角料制成的和服。花纹普遍雅素,一般用于日常出行。
- 小纹():无法穿于正式场合(江户小纹除外),因全衣有着细小的花纹而得名。现指用技法染出规律图案的衣服,和䌷一样一般用于日常出行。
- 色无地():可以穿于各种场合,指除了黑色以外的单色无图案,布料有底纹的和服。如果有家纹也可以当成正式礼服来穿用。
- 付下():可以穿于大多数场合,是访问着的简化版。图案主要聚集在下摆且图案不连贯,是用已经染好图案的布料直接进行缝制的衣服。
- 访问着():可以穿于大多数场合,从整体出发来设计衣服的图案再进行染色·刺绣的衣服。全身图案连贯,被称为绘羽()花纹[1]。和色留袖的区别在于衣服的上部也有图案。
- 色留袖():一般用于正式场合。衣服的上部为单色,下摆有大片的整幅图案。五纹色留袖也是女性的正礼装之一。
- 黑留袖:只有已婚女性才能穿着的正礼装,只有在非常正式的场合才会穿着。
- 振袖():未婚女性的正礼装,有着大片华丽的绘羽花纹。按袖长分为小振袖(袖长约75cm)、中振袖(介于小振袖和大振袖之间)、大振袖(袖长为108cm以上)。
- 小振袖:普通装束,多搭配行灯袴进行穿着。多见于卒业式。
- 中振袖:准礼装,一般在参加别人的婚礼、成人式时穿着。
- 大振袖:正礼装,一般在自己的婚礼、成人式等重大场合穿着。价格十分吓人
穿着振袖和草履的
陆八魔爱露,可以看到腰带下面和服折起的部分
用于搭配的和服:
- 行灯袴():从明治时期开始作为女学生的制服而使用,为穿在和服外面的裤裙。一般搭配二尺袖着物(也就是小振袖)进行穿着。前五道褶后三道褶,左右开口。由白色的和服和红色的行灯袴构成的搭配就是巫女服。
- 羽织():为和服的外套,一般在天冷时以防寒目的穿着。长羽织的长度大概到膝盖,短羽织大概到腰带。
其他形式的和服:
- 十二单():平安时代后期的贵族女性正装。由多件服装组成,重达20公斤。有一说因为服装过于沉重,需要他人协助才能移动。
其他组成和服的物件
- 腰带():和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场合需要挑选不同的腰带。起到固定和服和装饰的作用,打结方式多种多样。
- 袋带():宽30cm,长4m。正式场合中只能使用袋带。
- 名古屋带():打结部分为30cm宽,其余部分为15cm宽的腰带。适合日常出行使用。
- 半幅带():宽15cm,长3.5m。无法用于正式场合,一般在日常出行中或搭配浴衣使用。
- 浴衣带():宽15cm,和半幅带的区别在于半幅带是双层,浴衣带是单层且双面颜色不同。浴衣带只能搭配浴衣使用。
- 带扬():穿在腰带里面,用于固定带枕[2]的一块布。通常长150cm宽25cm。
- 带缔():缠在腰带外部中间的细绳,用于固定腰带。分为扁平型带缔和圆绳型带缔。《你的名字。》中宫水三叶的头绳就是扁平型带缔。
- 带留():可以插在扁平型带缔中间的装饰品。
- 家纹():礼服会根据拥有的家纹数量来区分正式程度()。有5个家纹的为正礼装,3个家纹为准礼装,1个家纹为略礼装。家纹的大小为2~4cm的圆形。有人也会使用自己所属的艺术流派的纹。一般来讲用染印技术的家纹为正式,用刺绣技术的家纹为略式。
- 背纹:位于后襟缝线上部中间。
- 抱纹:位于左右胸前,只会出现在正礼装和准礼装上。
- 袖纹:位于左右袖子背面,只会出现在正礼装上。
- 襦袢():穿在和服里面的内衣。由于和服多为无法洗涤的真丝制成,为了防止汗液弄脏和服,人们会在和服里穿一层或数层内衣。
- 肌襦袢():贴身衣物,一般为棉制。
- 长襦袢():穿在肌襦袢和和服之间的衣物,主要用于保护和服,撑起和服的领子。
- 半襦袢():作用与长襦袢一样,但比长襦袢要短。
- 下駄():即木屐。脚底板踩的部分叫做“台”,台下面的横条叫做“齿”。一般的下駄为二齿,而一齿下駄传说中只有天狗才会穿着。下駄走路时发出的声音很有特色。
- 草履():
日式平底人字拖古时用稻草为材料做的鞋,现代会使用木材,皮革等材料制作。
- 足袋():即二趾袜,穿下駄和草履时会穿着。
男性和服
和女性和服相比,男性和服没有多彩多样的种类,但有更多用于日常劳作的款式。男性的第一礼装只有纹付羽织袴()一种,即带有家纹的羽织和袴的搭配。
- 纹付羽织袴():顾名思义由带有家纹的羽织和袴的搭配组成的服装。其中“袴”可以是行灯袴和可以是马乘袴。
- 马乘袴():可以理解为有裆设计的行灯袴,一般只有男性才会穿着。
- 长着():用来打底的衣服。和女性和服不同可以直接穿上身而不用带子调整衣服长度。
- 着流し():指男性只穿长着而不穿羽织和袴的打扮。此叫法只会用于男性。
- 狩衣():原本是打猎时穿的衣服,但因为活动性甚好而在平安时代之后变成了公家的日常服饰。怪不得擅长逃跑的殿下那么能跑在明治时代后成为了神职人员的装束。
和服与浴衣的区别
- 价格:浴衣较为便宜,约3000到10000日元;而和服通常是浴衣的10倍,贵的甚至需要几百万日元。
- 袜子:穿和服必须穿足袋,而穿浴衣则不穿足袋。
- 领子:穿和服里面需要穿襦袢;而穿浴衣时,里面通常不穿衣服或只穿背心。
- 浴衣只有留袖的袖长。
- 腰带宽度是正装和服的一半。
- 不需要带扬、不需要足袋、不需要带绨。
- 只有夏天才会穿浴衣。
除此之外的季节穿浴衣会被冷死
和服与汉服的异同点
和服虽然起源于汉服,但在形制上已有很明显的差别。
由于和服主要起源于直裾深衣,所以此处的比较,汉服也是以直裾为主;
而现代所说的和服,主要是指和服的浴衣,所以此处的比较,和服以浴衣为主。
也就是说,主要是对直裾深衣和和服浴衣的比较。
相同点
- 两者都存在交领右衽的款式;
- 正式场合的穿着,两者都是宽袖大袍。
不同点
- 领子:汉服的领子是紧贴着脖颈的,而和服领子则通常有不同程度的外翻;
- 袖子:汉服的袖子,侧面曲线是一种S型曲线,袖子与袖筒交接处是曲线相切;而和服则是接近直线,袖子与袖筒交界处近似为折角;
- 宽度:汉服的上身、腰部、下身有较大的宽度(围度)差别,很明显的能显出腰身,而和服的上下宽度差别较小,甚至看上去像一个圆筒状。
- 腰带腰封:汉服的腰带一般比和服的腰带明显要窄,虽然汉服中也有使用较宽的腰封,但不多见,而且宽度依然比常见的和服要窄。
- 另外,最明显的差别是,传统和服的腰带部位有一个很大的带子,扎成类似蝴蝶结的样子,中国将之俗称为“小枕头”,但现代和服中,没有这个“小枕头”的也随处可见了。而中国的《女史箴图》以及出土的魏晋时期的人俑,也都有类似的结构,也有说法认为,和服中的这种结构是源自汉服或者以汉服为原型的。
汉服没和服那么多的花纹
- 穿汉服时搭配的鞋子一般是把整个脚都包住的,而穿和服时搭配的鞋子一般是几乎整个脚都露着的“人字拖”,但也有人穿和服时搭配长筒靴等比包住脚更甚、包住腿的鞋履,比如神风,不过此时的“和服”一般是大正风的行灯袴等历史不那么久远的分支,而不是传统的和服。
- 穿汉服时搭配的袜子一般是五个脚趾并在一起的普通袜子,而穿和服时搭配的袜子一般是分开大脚趾和其他脚趾的足袋,但也有人穿和服时搭配普通袜子,不过此时的“和服”一般是大正风的行灯袴等历史不那么久远的分支,而不是传统的和服。
概念外延上的差别
从概念的外延上讲,“汉服”和“和服”所指代的范围相差较大,前者的范围比后者大得多。
现代所说的汉服指的是包括了汉服常服、礼服、祭服、婚服、道袍、僧袍、战袍等汉族所有服饰在内的一个巨大的体系。
而现代所说的和服,多是指狭义的和服,而一般不将诸如巫女服、神主袍、和式战袍等特殊的大和族服饰称作和服(虽然实际上这些也是特殊的和服)。
具有本属性的典型角色
此处仅列举几位具有本萌属性的
典型人物作为示例。更多请查阅
分类:和服。
此处列表只是列举具有本萌属性的
几名典型人物(注)作为示例。
如果你想查找更多具有本萌属性的人物,请查阅
分类:和服。
请不要向本列表大量添加、罗列人物。当列表中人物过多时,请不要继续添加新角色,而是仅在对应角色条目底部添加分类即可。
由于和服在日本很常见,所以此处收录的是平时便经常穿和服,甚至以和服为日常服装的萌娘。
传统和服
行灯袴
浴衣
十二单
其他形式()的和服
萌与萌属性 |
---|
| | | | | 血缘关系、人际关系类 |
---|
| 【家庭 / 家族】 | | | 【学校 / 社会】 | | | 【恋人相关】 | | | 【人际组合】 | |
|
| | 相貌、体型特征类 |
---|
| 【发型】 | | | 【发色】 | | | 【瞳色】 | | | 【眼型】 | | | 【眼、眉部】 | | | 【耳朵】 | | | 【脸部】 | | | 【口部】 | | | 【胸部】 | | | 【臂、手部】 | | | 【腰、腹、臀部】 | | | 【腿、脚部】 | | | 【附属器官】 | | | 【皮肤】 | | | 【化妆】 | | | 【特殊】 | | | 【复合型】 | |
|
| | 服装、饰品、着装状态类 |
---|
| 【服装】 | 【整体风格】 | | | 【上装】 | | | 【下装】 | | | 【内衣】 | | | 【内裤(底裤)】 | | | 【泳装】 | | | 【校服】 | |
| | 【帽子】 | | | 【眼镜】 | | | 【上肢】 | | | 【袜子】 | | | 【鞋子】 | | | 【饰品】 | | | 【裸装】 | | | 【特殊服饰】 | | | 【服饰搭配】 | |
|
| | 职业、身份、种族类 |
---|
| 【职业】 | 农业 | | | 工业 / 手工业 | | | 科技 / 教育 | | | 文艺 / 娱乐 | | | 体育 | | | 卫生 | | | 商务 / 经营 | | | 交通 / 运输行业 | | | 服务业 | | | 政 / 军 / 法 | | | 公共服务 | | | 宗教 | | | 综合 / 其他 | | | 架空职业 | |
| | 【身份】 | 君主相关 | | | 豪贵相关 | | | 组织 / 团队 | | | 军事相关 | | | 违法相关 | | | 种族 / 地域 / 出身 | | | 架空相关 | | | 无业相关 | | | 形象相关 | | | 综合 / 其他 | | | 作品中地位 | |
| | 【校内职业、身份】 | | | 【种族】 | |
|
| | 武器、道具类 |
---|
| 【日常用具】 | | | 【文具】 | | | 【劳动工具】 | | | 【一般武器】 | 冷兵器 | 【锐器】 | | | 【钝器】 | | | 【远程 / 暗器】 | | | 【防具 / 特殊】 | |
| | 枪械 | | | 魔法 / 法术兵器 | | | 其他兵器 | | | 武器特征 | | | 武器搭配 | |
| | 【体育用品】 | | | 【音乐用品】 | 拨弦乐器 | | | 拉弦乐器 | | | 木管乐器 | | | 铜管乐器 | | | 自由簧乐器 | | | 键盘乐器 | | | 打击乐器 | |
| | 【食物 / 饮品】 | | | 【辅助性工具、设备】 | | | 【其他道具】 | | | 注 | |
|
| | 语言、动作、表情类 |
---|
| 【语言 / 文字】 | | | 【行为动作】 | 综合行为 | | | 超自然行为 | | | 思想行为 | | | 毛发行为 | | | 头部行为 | | | 躯干行为 | | | 上肢行为 | | | 下肢行为 | | | 站立行为 | | | 运动行为 | | | 休息行为 | | | 互动行为 | |
| | 【肢体语言】 | | | 【礼节专题】 | | | 【表情】 | |
|
| | | | | | | | 更多拥有此萌属性的人物 |
|
注释
- ↑ 指将衣服平摊后可以呈现一整幅画
- ↑ 让腰带背部鼓起来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