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称为“僕”的舞和自称为“俺”的百百世 | |
基本资料 | |
萌属性名称 | 特殊第一人称 |
---|---|
萌属性别称 | 特殊自称 |
萌属性类别 | 语言类 |
相关萌属性 | 第三人称己称 |
![]() |
特殊第一人称(或称“特殊自称”)在ACG次文化中既可以看做是一个行为用语和语言习惯,也可以看做是ACG角色的一种萌属性。
有些ACG萌娘的第一人称比较特殊,并不一定是自称我,而是用其他的第一人称来称呼自己。
在日语中女性最常使用的第一人称是私(わたし),也是最标准的用法,故其他都算是特殊第一人称。
中文中,除了“我”之外,有人家、俺、妾身/奴家、本宫、小女子、本小姐/本姑娘、老娘等第一人称。
日文中,较为典型的是以“僕(ボク)”自称的少女,被称为“仆少女”、“仆娘”。
现代日语中的第一人称(自称)比现代汉语的第一人称要多,特别是ACG作品中为了塑造人物,对于特殊第一人称的使用更甚。不同的第一人称与人物的设定密切相关。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关于我被绑架到大小姐学校当庶民样本这件事》中,当普通人男主第一次见到贵族女校的大小姐们时,双方的第一个反差就是通过大小姐们的第一人称“わたくし”与男主的第一人称“おれ”的差异而产生的。
而在将各种不同的日语第一人称翻译成中文时,为了体现其区别,往往需要用一些不常用的古汉语、书面汉语、地方方言中的第一人称来翻译。
常见特殊第一人称及其代表人物:
通常中译为“我”。一般为男孩子、少年使用,与女孩子常用的“あたし”相对。
现今也有不少女孩用“僕”,被称为“仆娘”,而且就像あたし目前有很多假小子使用一样,僕目前也经常为性格温和的女性角色使用(比如《舰队collection》里的时雨)。
据说ACG中最早的仆娘是1974年开始连载的漫画《三眼神童》里的女主角和登千代子。[1]
而在《英雄传说 轨迹系列》作品中,由于小艾很讨厌个中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空贼少女,便以其人称用词“僕”做文章称其为“ボクっ子”,在2007年娱乐通中文版(俸俸伲购美病版)中这个称呼由于小艾对对方的厌恶而被翻译成了“男人婆”。然后被乔丝特以“无脑女”(脳天気女)回应。其实只喜欢男孩子的东西的小艾从小就是嘛。男人婆何苦为难男人婆啊。
中国古代也存在“仆”这种自称(为古代男子的谦称),意近“小弟”、“小生”等。
意思与“小生”差不多,是自谦语。
通常中译为“咱”或“奴家”。
通常中译为“我”,本为普通第一人称わたし的自谦语,一般用于正式场合,用于萌娘常见于大小姐或公主属性。而如果一个具有大小姐属性的萌娘不用这个自称,则可能构成另一种萌点。
需要注意的是私(わたくし)并非女性专用,男性在正式场合也会使用这个第一人称,如果有管家执事属性,很有可能使用这个第一人称。
使用这种自称的萌娘通常自带女王三段笑或者其他逗比属性,说话也通常会带上“~ですわ”这样的语尾。
在读法上可能有完整发出每个音节的读法或近似わたっし的读法。
拙者通常中译为“在下、鄙人”(其实日语读音就和汉语“在下”差不多),常见于武士、忍者属性,僧属性则为“拙僧”(贫僧)。
拙(せつ),同“拙者”,常翻译为在下。
通常中译为“妾身”、“奴家”、“本宫”、“哀家”,近世以来武家出身的女性常用,而身份高贵的女王、王妃属性也常用。
[注意:不是中国吴方言中的“侬”(你)。[2]]原为年长男性用,可译为“老夫”、“老朽”“孤”(曹老板限定),而在少女或伪娘使用时,可译为“小生”、“小女子”等。
近代以来近畿地方的方言,わし的变体。
本为男性的自谦用语,通常用于书面语,现代也偶尔有人会用于书信当中。ACG作品中主要是一些用古怪腔调说话的阿宅在用,女性角色使用较少。
古时的贵族常用的称谓,现代已很少使用。当说话人为帝王身份时,可以翻译成意义上相近的“朕”。
通常中译为“我”或“人家”,多见于性格外向活泼的女性以及天真可爱的女孩子,有时也为男孩子气的女孩子使用以产生一种反差萌的效果。 也有可能是出于方言而使用这样的自称,此时男女皆可,毛利小五郎即用あたし作为第一人称。
非常亲和的自称,原为鹿儿岛方言(日常已不使用)。 关于“あたい”的详细解释请参见“琪露诺”条目中的介绍。
平民常用的第一人称,一般认为是あたし的变体。
主要是来自各地的风情女子为了隐藏乡音而使用,属于花魁言叶的一种。
与わちき/あちき相似,但几乎只出现在时代剧和虚构作品当中。
原为年轻男性常用(各类ACG男主角尤其常用),一般就翻译为“我”,部分情况下可引申为“老子、爷”等对自我的尊称;使用该自称的女性一般有中性特征或是性格狂野、自大。 和同为年轻男性用语僕(ぼく)相比显得更加强气一些。在女性使用的场合有时也译为「老娘」。
俺(おれ)的衍生称呼,通常为某些自高自大的角色所用的自称,一般译为“老子”“本大爷”。
原为西日本女性通用自称,可以翻译为“人家”、“咱” ,关西属性常用。
有时会错译为“亲自”,需考虑语境是否作其第一人称。
通常中译为“鄙人”。古代武将常用的自称。
写法有吾輩、吾が輩、我輩、我が輩,意思、用法相同。通常中译为“吾辈”。译林出版社的《我是猫》(于雷译)将之翻译为「
(おれら的变音)主要用于男性,但江户时代也有女性使用。acg中多用于正太可爱的男孩子
主要在关东以北使用的方言自称。
“俺達(おれたち)”的变体,在静冈县一带常用。
通常中译为“本宫”,主要是古时武士阶级等公卿、华族的女性所使用,在ACG中并不常见,复数用法为「此方人等(こちとら)」。
通常中译为“吾”,也是一个较为古风的称呼,也是中二病系人物常用的第一人称
古代男性的主要自称,其中吾被认为较为古风其实二者都是古人主要使用的自称,但二者在语法上有区别,例如“吾”较少做宾语
“人家”可用作第三人称,也可用作第一人称。其中,用作第一人称时,往往有撒娇、卖萌的意味,多由少女或年轻女性使用。
这几个词多见于封建时期的君主家族、贵族家族、封建领主家族的女性使用。臣妾一词则是现代电视剧编造的。
年轻女性用语,具有略显娇蛮和高傲(或假装娇蛮和高傲)的语气。只出现在影视剧或者游戏中,现实中根本没有人使用
年轻女性用语,语气更加谦和。一般对长辈以及自己尊敬的人使用。
谦辞,中国古代男子用于自称,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别以为这是日本特有的用法,而且日语的仆也是借了汉语的
原为普通第一人称,自秦朝起成为中国古代最高君主(一般是皇帝)的第一人称。与一般人认知不同,日常生活中皇帝其实并不会使用朕自称。有点中二
诸侯/国君的自称。
其他人在皇帝面前时的自称。但实际上,先秦时期,对任何人均可自称臣。
(待补充)
中国古代寡妇的自称。
中国宋元时期北方/关西方言。注意“洒家”一词并非僧人的自称,如《水浒传》中贺太守曾经说“几曾见出家人自称‘洒家’?”
多为方言,可指“我”,也可指“我们”。
佛教用语。具体有多重意思,通常是正尊、正佛的意思,也可用作己称。
与“本尊”相近,多为神话故事中法力高强者的自称。
本来均为文言文中常用的自称,现在已基本不用,偶在书面语中表示自谦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私”“窃”虽然有“私以为”“窃以为”的用法,但属于副词用作状语,而非人称代词用作主语。
现代的汉语方言,不同省份、地区也有多种第一人称,如:
在网络时代,也有一些网络用语的第一人称大部分在网络上已经绝迹了,如:
👴
。抽象话中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一般意指“本大爷”“我是你爷爷”等,有很多衍生版本。以第三人称(名字或绰号等)来作为对自己的第一人称,表示自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