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T在家的双叶杏 | |
基本资料 | |
萌属性名称 | NEET |
---|---|
萌属性别称 | 尼特、尼特族、引きこもり、蹲子 |
萌属性类别 | 身份类 |
典型角色 | 双叶杏、月读锁锁美、如月伸太郎 |
相关萌属性 | 家里蹲、无职、休学、社交恐惧症、 |
拥有此特征的角色 |
NEET族/尼特族(英语:NEET;日语:ニート/NEET)是一种社会身份,也是ACG次文化中的萌属性之一。
NEET是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缩写,亦即“不读书,不工作,也不接受培训”的一类社会人群。
中国台湾将其音译为“尼特族”,这是一个与“家里蹲”有所区别而又常常共存的社会身份。
香港的翻译则是意译的“双失青年”。
泛指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年轻族群。
原意指十六岁到十八岁不上学、不就业的人。
从英国传入到日本之后,扩大到十五岁至三十五岁。
分为主动型与被动型,以及瞬间型、挫折型、穴居型和踌躇型。
“隐蔽族”一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但却是在近几年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并且还主要受来自英国的“尼特族(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NEET, ニート)”的影响。“尼特族”指的是英国16-18岁年轻人中不工作不上学不进修的年轻群体。
2004年,作为当时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教授的玄田有史和记者曲沼美惠在联合撰写的《尼特:不是自由职业者也不是失业者》一书中率先将“尼特族”概念引入日本,不过与英国略有不同,日本的覆盖范围更广一些,即15-34岁年轻群体。
因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日本中小学生的“不登校(因心理或家庭等原因长期不上学或休学)”现象成为社会问题,所以作为理解年轻人“不登校”现象切入点之一的“尼特族”也就受到了日本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诸多褒贬不一的讨论。
日本经济学者、大阪大学教授大竹文雄在2010年出版的书中这样写道“因为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长期不景气,年轻人的就职困难长期持续。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使得年轻人的勤奋价值观坍塌,由此出现尼特族。”
虽然“尼特族”一词在日本被普遍使用,但因为该词本身具有标签化、负面化,甚至歧视性色彩,所以很多日本文化保守人士和文化批评家也一直呼吁更改或停止使用该词。因此,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隐蔽族”(ひきこもり)一词才重新被发现并开始被广泛使用[1]。
NEET为15至34岁,除学生以及家庭主妇以外毫无工作意愿的年轻人,也就是说,NEET的判定标准是年龄以及工作的意愿,就算是行动范围广、人际交流广的人只要没有工作意愿也是NEET,相对应的,35至44岁的不被称作NEET而是“中年无业者”;家里蹲为半年以上蛰居,不参与社会活动,除家庭成员外基本毫无交流的人。由于NEET有将近半数处于家里蹲的状况,因此二者容易被混淆。[2]
综上所述,其实ACG没几个萌娘是真NEET,真NEET的话早就吓跑了。
|
维基百科 提示您 | 关于NEET, 在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上 有相关条目。 请参阅:尼特族 |